为什么说“10月不努力,一年徒伤悲”?
按照惯例,总结本月的一点收获和体会,对照运动进度分析落后的原因,评估可完成的概率和难度。
随着9月入秋,天气转凉,运动体感舒适,远离桑拿天的煎熬,运动量明显比8月份提高了一个量级。
粗略看,9月完成跑步150公里,骑行完成645公里,总体上跑步进度达到695公里,骑行3800公里,目前的进度均落后。
10月不努力,一年徒伤悲。
跑步按期完成1000公里难度不大,不可控因素是冬天的雾霾,尽量提前结束。骑行距离6000公里还有不小的距离,理想状态是10月份完成1000公里,剩下两个月分别600公里,实现了进度超前,结尾会比较轻松。
月初为了追赶进度,加大了运动强度,每天跑步8-10公里,持续10天左右,直到左脚脚踝出现不适,逐渐减少运动量,才回到日常的节奏,下旬休息了一周,症状明显缓解。
开始运动的时候,很注意身体的信号,也曾信誓旦旦说过不要受伤之类的话,不关心配速,不关心里程,只想持续跑下去。
适应了运动带来的乐趣,享受着多巴胺带来的愉悦,偶尔会出现幻觉,“也许体能真的变好了呢!”“我是不会受伤的,这样的节奏刚刚好。”,就像喝了两杯低度白酒,自我感觉良好“也许今天可以多喝点,状态看起来不错”,第二天发现头痛欲裂,恶心呕吐难受的一塌糊涂,无比懊恼地看着镜子里面憔悴的脸,骂了自己无数遍。
在这样的幻觉中迷失,你会跟自己的身体对抗,忽略它发出的信号,意识像半夜鸡叫的周扒皮,身体就是天不亮就得干活儿的长工们,直到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才会停下脚步。
说起运动,伤病始终是难以绕开的,无论多么小心谨慎,也难以避免。最初3公里跑步完全满足了运动需要,随着运动的深入,运动量随之增加,只有达到5公里、8公里、10公里才能体验酣畅淋漓的感觉。
在这一点上,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刺激形成了上瘾效应,突然打破原有的节奏会非常不适应,好在它是良性的、有益的依赖性习惯。
一般来说,5公里的运动量完全满足了锻炼要求,为什么那么多人非要跑完10公里,甚至半马全马而乐此不疲?
突破自我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想证明自己能做到的心理,都是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人天然就有争胜心,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这是前进的动能,不断的尝试新挑战,真切感受到新技能的习得过程,消除了单调乏味,让我们真正爱上跑步。
早上跑步时间久了,经常见面的跑友也熟悉起来,大部分人是控制在10公里以内的,个别人运动量惊人,两天一个半马,甚至一天一个半马,这已经超出了锻炼健身的需求了,是个人体能极限的自我挑战,窃认为不利于身体健康。
节制是种美德,如果可以轻易得到,富兰克林也不会刻意训练了。
记住提醒自己: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匀速运动最节省体力,不要兴奋的时候猛冲,疲沓的时候原地踏步,保持稳定的节奏可以让你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