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丰”景:“龙稻124”盐碱地种植亩产突破495公斤
金秋十月,“丰”景遍野。东北地区盐碱地上,丰收的喜讯频频传出。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龙稻124”水稻品种,在pH9.5的盐碱地上,取得了亩产495公斤的重大突破;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选育的香稻品种“齐粳10”,在pH8.8的盐碱地上,大面积示范亩产达455.9公斤。
耐盐碱水稻“龙稻124”示范基地
“龙稻124”测产的示范基地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万隆乡广宁窝堡村,土壤类型为苏打盐碱土,pH值为9.5。经过田间实地勘察,随机选取3个测产单元,实收面积分别为1000平方米、958平方米和1066平方米,实收产量分别为803.2公斤、770.6公斤和855.8公斤,换算标准含水量后折合亩平均产量达到了495公斤。从测产结果上看,在pH9.5-10苏打盐碱地上,配合一次性施用新型肥料的轻简栽培技术,“龙稻124”展现出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和生长势,每平方米穗数达到264穗,穗实粒数109粒,千粒重26克,在盐碱地实现了水稻产量三要素的完美协同。
pH值为9.5的苏打盐碱地
“龙稻124”测产现场
“齐粳10”测产的示范基地位于齐齐哈尔市种畜场,土壤类型为苏打盐碱土,pH值为8.8。示范面积1000亩,测产实收面积1080平方米,实收产量为758.3公斤,换算标准含水量后折合亩产达到455.9公斤。田间表现出较好的耐盐碱性和丰产性,综合性状良好。“齐粳10”作为香稻品种在盐碱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黑龙江省缺少耐盐碱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的问题。
“齐粳10”测产现场
据了解,“龙稻124”“齐粳10”等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和筛选,是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项目的支持下,针对盐碱地种植水稻存在着耐盐碱品种匮乏、耐盐碱栽培技术缺失、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协同攻关取得的成果。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来永才研究员表示,盐碱地产粮取得的新突破,既不是奇迹,也不是偶然,而是科研人员在长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以水压盐、以稻治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下一步,东北分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继续深入挖掘、选育寒地耐盐碱水稻优质品种,对现有盐碱地改良和种植单项技术进行熟化和集成,为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国家战略提供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