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5期】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本周hzangs在最新文献中选取了10篇分享给大家,同时介绍4篇实验方法给大家。第1篇是一个临床试验报道,该实验发现使用外泌体RNA结合ctDN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突变灵敏性要高于单纯使用ctDNA,这一报道肯定了外泌体在未来液体活检领域中的作用,同时是目前比较明确一个外泌体应用于液体活检的案例,值得大家了解和学习一下;第2篇文章介绍了疟原虫免疫过程中细胞外囊泡如何携带疟原虫相关核酸激活宿主免疫反应;第3篇介绍了半乳糖凝集素-3在新型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报道了半乳糖凝集素-3对菌体来源细胞外囊泡的裂解作用,这一作用值得我们关注;第5篇介绍的是神经元细胞通过囊泡释放传递α-synuclein,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帕金森病人的α-synuclein聚集原理,同时比较详细的解释了细胞外囊泡参与α-synuclein传递的机制;第8篇是南京医科大学研究者们的最新报道,介绍了一个miRNA在肿瘤外泌体中的存在和功能,比较典型的外泌体miRNA研究报道,值得朋友们学习和借鉴;第9篇是一篇关于CD63在细胞外囊泡形成和分选中的作用报道,CD63作为外泌体标志物的应用很常见,但其功能报道不是很多,感兴趣的可以读读。相关文章的原文在周一前会发布到论坛同名贴下,需要的可以到论坛下载。

写在前面。上周hzangs介绍了最近一些高水平杂志社发表的综述和讨论性文章中提到的关于目前研究者们使用的外泌体分离纯化手段带来样品污染的问题。这引起了很多朋友的担忧,在微信群和qq群中都有不少朋友讨论这个事情。因此hzangs在这里再说几句,之所以最近在周总结中反复提及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关注外泌体分离纯化方法。虽然已经有杂志社开始关注研究者使用的外泌体样品纯度问题以及样品中杂质污染可能带来的假阳性问题,但目前依旧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因此大家还是按部就班的继续推进课题,早些发文章比较好,不用过分纠结于分离方法。在交流群中的老师们也曾经介绍过一些方法来改善高聚物沉淀外泌体的效果,例如使用100KD的超滤管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体系中过多的蛋白等,还是建议大家尽可能避免使用简单的聚合物沉淀方法,适当的改善一下,有利于后面投文章。

具体什么方法会更适合于外泌体的分离,依旧存在很多争议。其实就目前的分离手段来说,没有哪一个方法是十全十美的。通常人们使用的高聚物沉淀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操作,但纯度会比较差,沉淀物中带有大量的杂质;超速离心法相对来说是接受度比较高的方法,但是有文章报道超速离心会引起外泌体的聚集,同时超速离心沉淀也带有一定的杂质;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分离依靠的外泌体/细胞外囊泡的直径与其他成分进行区分,但是在一些样品如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与囊泡尺寸相似的粒子如脂蛋白等,因此分离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免疫亲和纯化受限于抗体的特异性等问题,样品也会存在很多杂质;而微流控芯片、膜吸附等手段一样存在相似的问题。大家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方法同时用于外泌体分离,并设置一些实验验证自己的表型是外泌体或囊泡带来的。周五已经为大家简要解读了MISEV2014,大家可以下载原文读一读,有利于自己把握实验设置的分寸,也有利于后期文章投稿。就扯到这里吧。下面是正文。

1.  Improved EGFR mutation detection using combined exosomal RNA and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NSCLC patient plasma.在NSCLC患者血浆中使用外泌体RNA和循环肿瘤DNA组合来改进目前EGFR突变检测策略。 [Ann Oncol] IF=9.27  PMID:29216356

摘要:用于体细胞突变检测的循环肿瘤DNA(ctDNA)的主要限制是在一部分癌症患者血液中ctDNA的水平很低。因此我们尝试分析是否使用exosomal RNA(exoRNA)和无细胞DNA(cfDNA)的联合分析可以改善NSCLC患者血液液体活检中EGFR突变检测的策略。从一项罗格列尼用于EGFR突变型 NSCLC患者Ph1 / 2临床研究中(TIGER-X(NCT01526928))登记的84名患者收集匹配的预处理肿瘤和血浆。使用有针对性的NGS小组(EXO1000)分析分离的exoRNA和cfDNA(exoNA)组合突变,并且使用BEAMing分析来自相同样品ctDNA现有数据。结果显示,对于外泌体核酸检测,检测激活EGFR突变的灵敏度为98%,EGFR T790M为90%。 BEAM对ctDNA的敏感性分别为82%,T790M为84%。在一个胸内转移的亚组患者(M0 / M1a; n = 21)中使用外泌体核酸检测,激活突变的灵敏度从26%上升到74%(p = 0.003),T790M的灵敏度从19%上升到31%。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结合exoRNA和ctDNA增加了血浆中EGFR突变检测的敏感性,在已知具有低水平ctDNA的M0 / M1a疾病亚组中也看到很大改善,这对于仅基于ctDNA的突变检测提出挑战。

PS:一篇临床试验的报道性文章,文章介绍了使用外泌体RNA结合ctDN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研究成果。该临床试验发现,结合外泌体RNA和ctDN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突变灵敏性要高于仅使用ctDNA的研究方法,这为目前正在进行的ctDNA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机遇。既然两者结合可能拿到更好的结果,何不结合起来做呢!当然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后续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报道。

2.   Malaria parasite DNA-harbouring vesicles activate cytosolic immune sensors. 携带疟疾寄生虫DNA的囊泡激活细胞液免疫传感器。 [Nat Commun] IF=11.33  PMID:29215015

摘要:STING是一种先天性的细胞内免疫适配体,可以与疟疾寄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或其他病原体DNA相结合并传递信号。由于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而不是白细胞,因此寄生虫DNA如何到达免疫细胞中的胞质DNA传感器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揭示了红血细胞内的疟原虫可以通过分泌含有寄生小RNA和基因组DNA的细胞外囊泡(EV)从而激活宿主细胞质内先天免疫细胞受体。通过人单核细胞内化携带DNA的EV,恶性疟原虫DNA在宿主细胞胞质溶胶中被释放,导致STING依赖性DNA感应反应。 STING随后激活激酶TBK1,其使转录因子IRF3磷酸化,引起IRF3转位至细胞核并诱导STING依赖性基因表达。这种DNA感应途径可能是促进恶性疟原虫毒力的重要诱饵机制,并因此可能影响将来治疗疟疾的策略。

PS:疟原虫通常感染红细胞,但是宿主免疫系统如何感知疟原虫,目前机制上并不十分清楚。这篇文章介绍了疟原虫侵染红细胞后红细胞会释放带有疟原虫小RNA和DNA的细胞外囊泡,这些囊泡会传递到免疫细胞并激活相应的免疫反应通路。丰富了我们对机体免疫疟原虫的机制理解,并提供了一些潜在的治疗策略。

3.   Galectin-3 impact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nfection through direct antifungal effects. 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直接的抗真菌作用影响新型隐球菌感染。 [Nat Commun] IF=11.33   PMID:29213074

摘要: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引起隐球菌病的囊状真菌病原体,其是免疫抑制性人群中的主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哺乳动物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能够调节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包括一些真菌病在内的微生物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们显示这种蛋白质也在C. neoformans感染中发挥作用。我们发现人和实验小鼠感染后的脾脏,肺,脑组织和血清中Gal-3水平有所增加。如较高的真菌负荷和较低的动物存活率所证实的, Gal-3缺陷型小鼠比野生型动物更容易发生隐球菌病。体外实验表明,Gal-3能够抑制真菌生长,并对新生隐球菌胞外囊泡(EVs)产生直接裂解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Gal-3在抗真菌免疫中的直接作用,由此该分子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和降低EV稳定性来影响新生隐球菌感染的结果,这反过来可以使宿主受益。

PS:文章介绍了哺乳动物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在抑制新型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发现哺乳动物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可以通过裂解新生隐球菌细胞外囊泡来降低个体的感染水平,这一研究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新型隐球菌感染机制的了解,另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囊泡稳定性的认识。

4.   Biological rol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immune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免疫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作用和潜在应用。 [J Extracell Vesicles]  PMID:29209467

摘要:细胞外囊泡(EV)递送生物活性大分子(即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间通讯。细胞外囊泡由包括免疫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类型分泌。免疫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调节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以增强或抑制免疫活性。免疫细胞衍生细胞外囊泡的广泛影响已经成为各种纳米生物医学应用的重点,从基于纳米平台的诊断剂的医学应用到治疗干预的发展以及疫苗应用,因此细胞外囊泡可能是非常适合“免疫 - 分泌”这一理论的。在这里,我们回顾了关于免疫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先天和获得性免疫中的生物学作用的最新进展。我们重点关注了通过细胞外囊泡的免疫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通讯,研究表明所有免疫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都会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免疫中发挥它们独特的功能。例如,天然杀伤(NK)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包含有效的细胞毒性蛋白并诱导针对癌细胞的细胞凋亡。另一方面,携带NK配体的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可能会逃避免疫监视和应答。最后,我们讨论免疫细胞衍生细胞外囊泡的可能医疗用途,作为免疫治疗的工具:作为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用于治疗性干预和疫苗接种。

PS:发表在JEV杂志上的一篇综述,主要总结了免疫细胞相关的细胞外囊泡在免疫过程中介导的细胞间通讯过程。

5.   Autophagy inhibition promotes SNCA/alpha-synuclein release and transfer vi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with a hybrid autophagosome-exosome-like phenotype.自噬抑制会促进通过具有自噬体 - 外泌体样双重性状的细胞外囊泡释放转移SNCA /α-synuclein。 [Autophagy] IF=9.11  PMID:29198173

摘要:自噬 - 溶酶体途径(ALP)调节细胞内蛋白质SNCA /α-synuclein的细胞内稳态,并且在突触核蛋白病(包括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DLB))中受损。新出现的证据表明ALP影响SNCA释放,但是其基本的细胞机制尚不清楚。几项研究确定了外泌体/细胞外囊泡(EV)存在SNCA。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在多泡体区室中产生,并在与质膜融合时释放,或通过ALP清除。因此,我们假设抑制ALP清除1)通过增加多囊泡体内容物的胞外穿梭增加通过细胞外囊泡的SNCA释放 2)改变EV生化分布3)促进SNCA细胞间转移。事实上,ALP抑制会增加细胞外SNCA的比例,并且上调SNCA与神经元细胞中的细胞外囊泡的关联。超微结构分析揭示了一种广泛的,融合的多泡体 - 自噬体的结构。生物化学表征显示这一结构存在自噬体相关蛋白,如LC3-II和SQSTM1。这种不同的“自噬体 - 外泌体样”特征也在人类脑脊液(CSF)细胞外囊泡被鉴别到。在将来源于CSF的含有SNCA的EV皮下注射入小鼠后,人类SNCA与内体和神经元标记物共定位。在DLB患者CSF EV注射后观察到显着的SNCA免疫反应性和更高数量的神经元SNCA包含物。总之,本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a)ALP抑制增加神经元EVs中的SNCA,b)EV中存在不同的ALP组分,和c)CSF EVs在体内从细胞到细胞转移SNCA。因此,巨自噬/自噬可调节EV蛋白质组成,并因此在突触核蛋白病中发展。

PS:α-synuclein的聚集在诸如帕金森病中广泛存在,有观点认为这是诱发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目前已有数篇文章报道了外泌体/细胞外囊泡与这些疾病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具体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一联系的内在机制。

6.   Exosomes as carrier of prion proteins. 外泌体作为朊病毒蛋白的载体。 [Mol Aspects Med] IF=10.86  PMID:29196098

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观察到称为外泌体的小的细胞外囊泡含有重要和有害的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可以帮助健康的生理过程,同时也可以引起疾病。许多团体正在广泛调查涉及外泌体内容物的转运和包装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在疾病中失去控制的相关机制。朊病毒疾病是可传播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存在可检测的错误折叠的朊病毒蛋白。朊病毒蛋白的疾病相关形式可以在外泌体中发现,并且其可传递的性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用于理解外泌体和它们的内容物如何参与细胞间通讯和疾病的传播。这次综述报告总结了外泌体如何参与传染性朊病毒的细胞间传播。此外,我们讨论这些原理如何引导未来的研究,开发新的exosome基于诊断工具和治疗药物,可以应用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PS:朊病毒被发现是存在外泌体中的,目前有比较成熟的手段来检测朊病毒蛋白,因此这提供了一个检测外泌体分选、形成和释放的手段,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研究外泌体与朊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取得的一些进展。这些研究结果对未来使用外泌体进行工程学改造提供了一些指导。

7.   The influence of tumou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n local and distal metastatic dissemination. 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对局部和远端转移的影响。 [Mol Aspects Med] IF=10.86  PMID:29196097

摘要:细胞外囊泡(EV)是几十年来一直被忽视的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近些年细胞外囊泡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肿瘤细胞受益于囊泡的分泌,因为它们可以影响肿瘤微环境内相邻肿瘤细胞的行为。几项研究表明胞外囊泡在转移前“龛”结构的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它们参与了不同肿瘤类型的转移倾向性的决定。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携带并转移分子到受体细胞,通过被称为“细胞外囊泡驱动的驯化”的过程来改变他们的行为。 细胞外囊泡驯化加强了几个有利于转移至前哨淋巴结和远端器官的事件,包括血管生成,炎症和淋巴管生成。因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总结肿瘤源性细胞外囊泡调节淋巴结和远端器官转移的主要机制。此外,由于一些癌症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我们将讨论近期有关肿瘤EV在淋巴中的存在和功能的发现。最后,我们将讨论肿瘤EV作为液体活检中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特别是血液和淋巴液,以及这些工具作为转移早期检测器的应用。

PS:肿瘤转移中细胞外囊泡的功能报道已经很多了。这是一篇相关的综述,新进该领域的朋友可以阅读学习一下。

8.   Exosomal MicroRNA MiR-1246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Drug Resistance by Targeting CCNG2 in Breast Cancer. 外泌体MicroRNA MiR-1246通过靶向CCNG2在乳腺癌中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药物抗性。 [Cell Physiol Biochem] IF=5.10  PMID:29216623

摘要:乳腺癌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本研究旨在验证外泌体microRNA-1246(miR-1246)作为乳腺癌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并了解该分子在乳腺癌进展的内在机制。我们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内源性和外源性mi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扫描电子和共聚焦显微镜被用来表征外泌体,并研究其摄取和转移。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其突变体用于确认miRNA直接靶向分子。此外,通过侵袭测定和细胞活力测定来评估外泌体miR-1246的功能意义。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明携带microRNA的外泌体可以通过被靶细胞直接摄取的方式在不同的细胞系中转移。与非转移性乳腺癌细胞或非恶性乳腺细胞相比,miR-1246在转移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高度表达。此外,miR-1246可抑制其靶基因Cyclin-G2(CCNG2)的表达水平,表明其功能意义。最后,用来自MDA-MB-231细胞的外泌体处理可以增强非恶性HMLE细胞的生存力,迁移和化疗耐受性。总之,我们的结果支持外泌体和外泌体miRNA在调节乳腺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突出了它们在基于miRNA的治疗剂中的应用的潜力。

PS: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发表的最新研究。文章揭示了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miR-1246的功能,并指出其可作为一个潜在的临床诊治标志物。比较经典的外泌体miRNA研究报道,目前在研究外泌体miRNA的朋友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下。

9.   Tetraspanin CD63 bridges autophagic and endosomal processes to regulate exosomal secretion and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of Epstein-Barr virus LMP1. 四次跨膜蛋白CD63连接了自噬和细胞内吞过程,以调节Epstein-Barr病毒LMP1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和外泌体的分泌。[J Virol] IF=4.61  PMID:29212935

摘要:细胞外囊泡和病毒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在迅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和官方关注。我们的研究发现四跨膜蛋白CD63最近被描述为细胞外囊泡(EV)生产和胞内体货物分选的关键分子。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的情况下,CD63是主要病毒癌蛋白潜伏膜蛋白1(LMP1)有效包装到外泌体和其他EV群体中所需的分子,并且充当LMP1细胞内信号传导的负调节剂。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指出了内涵体和自噬途径在维持细胞分泌过程中的交叉作用以及其作为病毒装配和复制重要环节的重要作用。事实上,LMP1可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蛋白(mTOR)途径以抑制宿主细胞自噬并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内涵体和自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但对于内体和自噬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在这里,我们证明CD63依赖的囊泡蛋白分泌直接拮抗LMP1,包括mTOR相关蛋白下游的细胞内信号激活。相反,破坏正常的自溶解体过程会增加LMP1的分泌,并抑制病毒蛋白的信号转导。 CD63敲除后mTOR激活的增加与在高LMP1水平存在下酸化的血清依赖性自噬泡的发生一致。总之,这些发现表明在非感染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中CD63在调节内体和自噬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限制细胞信号传导活性中的关键作用。

PS:CD63是外泌体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蛋白,这篇文章则从机制的角度解释了CD63在细胞外囊泡形成和自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研究了在病毒侵染的情况下CD63的一些功能和影响。病毒和细胞外囊泡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正在迅速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病毒和细胞外囊泡背后的联系。

10.   Plasmonic Metaparticles on a Blackbody Create Vivid Reflective Colors for Naked-Eye Environmental and Clinical Biodetection.。 [Adv Mater] IF=18.96  PMID:29215167

PS:一种检测方法…hzangs表示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是在没办法翻译给大家看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读一读。

四篇实验方法报道,主要围绕胎盘来源的外泌体展开。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这是目前外泌体研究蛋白质组学过程中仅有的几篇protocol;同时也关注一下以胎盘外植体为对象的体外组织培养后外泌体分离策略,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组织中外泌体分离方法。

11. Proteomics Method to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Profiles in Exosomes. 蛋白质组学鉴定外泌体蛋白质谱的方法。 [Methods Mol Biol]  PMID:29197000

摘要:外泌体是具有膜结构的纳米囊泡,其在细胞之间转运分子信号(例如蛋白质),并从包括人胎盘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中释放。有趣的是,母体循环中存在的外泌体水平在先兆子痫怀孕中较高,并且其蛋白质含量分布响应于微环境而变化。通过发现候选生物标志物,基于质谱(MS)的蛋白质组学可以更好地理解怀孕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随着样品制备技术,计算方法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基于MS的蛋白质组学已经解决了鉴定和量化来自各种复杂生物样品的数千种蛋白质和肽的挑战。尽管对生物标志物诊断的兴趣越来越浓,生物基质(例如血浆)的复杂性质对候选生物标志物发现提出了挑战。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个工作流程来准备蛋白质组学分析exosomes。

PS:一篇protocol。这篇protocol介绍了一种从体液(如血浆)中分离外泌体并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用到。

12.   Optimized Specific Isolation of Placenta-Derived Exosomes from Maternal Circulation. 母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产妇胎盘来源外泌体的优化分离。 [Methods Mol Biol]  PMID:29196999

摘要:外泌体是小的(〜100nm)囊泡,其携带广泛的分子,包括蛋白质,RNA和DNA。 外泌体从包括胎盘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 有趣的是,胎盘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早在妊娠6周就已在母体循环中被发现,其浓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加。 虽然人们越来越有兴趣阐明外泌体在正常和复杂的妊娠(如先兆子痫)中的作用,但由于无法从胎儿外周分离胎盘外泌体而导致该领域的进展被推迟。 因此,我们在这里描述了一个从母体循环中分离胎盘外泌体的工作流程。

PS:从母体血液循环中分离胎盘来源外泌体的方法。

13.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Ex Vivo Cultured Human Placental Explants. 从离体体内培养的人胎盘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和鉴定细胞外囊泡。 [Methods Mol Biol] PMID:29196998

摘要:人胎盘外植体的离体培养长期以来一直允许胎盘研究者在保持胎盘绒毛的正确的三维结构的情况下研究胎盘在整个妊娠期间分泌的可溶性因子的环境。 在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了在我们的实验室中使用的胎盘外植体培养方法,以收集从妊娠6周起在整个怀孕期间已知由人类胎盘释放的细胞外囊泡。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从每个胎盘样品同时收集至少三个不同的胎盘细胞外囊泡群,从而允许对人体胎盘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细胞外囊泡的货物和下游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PS:一个离体组织培养并分离提取细胞外囊泡的方法。这个流程方法是以胎盘组织为例的。

14.   Methods to Enrich Exosomes from Conditioned Media and Biological Fluids. 从条件培养基和生物流体中富集外泌体的方法。 [Methods Mol Biol]  PMID:29196997

摘要:外泌体是纳米囊泡,其可以运输一系列分子,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和miRNA。外泌体的这种能力使其在细胞通讯中发挥作用,通常导致一些生物学的变化。它们在促进正常的生物学过程(如免疫应答和怀孕)方面有很多功能。然而,它们也与包括癌症和妊娠并发症(如先兆子痫)在内的病理状况有关。了解外泌体在先兆子痫中的作用是基于纯化和表征外泌体的。尽管没有被广泛接受的优化技术,但目前已有几种技术浓缩外泌体的手段如超速离心,密度梯度分离和超滤。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使用离心,浮力密度和超滤方法的组合手段从细胞条件培养基和生物流体中分离外泌体的工作流程。

PS:一篇使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手段来分离纯化外泌体的protocol。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今天的整理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获。大家下周见!

hzangs建立了qq实名交流群,感兴趣的来哦~

欢迎大家来这里聊聊天,交流交流课题。同时也可以试着解决个人问题
为了保证群内部的交流信息的可靠性,避免软广告等可能影响大家科研思路的事件发生,该qq群采取实名制度。请实名入群。谢谢大家配合。
QQ群号:450453711   加群验证消息请注明:姓名+单位
hzangs等着你们来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