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问询太行(二章)/牛合群
《石语》
(1)
靠山吃山么?
好客的石头,是太行山的真正主人。
(2)
石头漫山走,有些痴疯么?
从十二亿年前的地壳运动中摸爬滚打,艰难走来,走向今天,并将走向遥远。
(3)
石头只想成为石头。
沉默是金:遮风挡雨,铺路筑桥,造福桑梓。
但人们却给予了太行石太多的理想和奢望。
最终,石头成峰,成林,成气候,成民俗,成画作,成音乐,成建筑,成诗歌,成古树,成标本,成希望……
太行石,你究竟背负了多少的期冀与苛责?
(3)
但石头终究是石头。
无欲无求:坚硬躯体内,有一颗柔软的却刚直不阿的慈悲心;万年石心盛满了千年的净水和清风。
在太行深处,石头磨碎了山林,磨破了脚印,磨白了头发,磨损了时间,磨亮了山岚,磨峭了峰峦……
石头的纹理里,涵养了南腔北调、四季风雷、深山惮语、飞瀑鸣涧、青檀傲立、浴血太行等自然与人文精髓,成为矗立在中华腹地的太行魂。
也是人间的另一座高峰。
(4)
一对互相搀扶的老人为什么成了石雕?
一头山羊钻进石丛为什么成了茂密的野草?
一只展翅的大鸟破壁为什么成了膜拜的飞天?
一棵吸收石头营养的大树为什么扬名立万?
一阵风来,石头变成了太行的飞鸟,走兽,野花,小草,大豆和玉米;
变成了阳光,雨水,云根,民歌,泪水,欢笑;
变成了行者,神灵和虚空。
宁静的石头见证了事物的终点和起点。
(5)
石人迎客,老子布道,白云爬山,
王莽撵刘秀、朱德立马、十三壮士开凿挂壁长廊……
生命中的太行石,给人的印象为什么永远是那样生动,可亲,憨实,神逸?
野性的风,撩开雄性的太行脊梁,一曲豪荡,在石头的背后。
怀抱落日,滚落风暴。
壁立千仞,落地无声。
君子之风,山高水仰。
江山之外,自在听涛。
无声,有声。
当一个人把太行石怀揣在手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灵光闪现,想到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6)
怀抱一个名字,把它植入厚厚的岩石地心,
让它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并且以此为美。
《郭亮迷踪》
(1)
一定是生命中的无数次凝望,才唤醒了沉睡的大山。
太行千仞,撞痛了我的眼睛。
连绵八百里,惊断了飞鸟的翅膀。
想不到,与世隔绝的太行腹地,竟有一处人间奇迹。
(2)
小小的郭亮村,是从秦汉走来的一个原始部落。
人不过四百,地不过百亩,满山盘腿碰头的石头却总也数不清……
仿佛有一只神奇之手,点石成金,羽化成仙,气贯长虹。
山呀还是那座山,石呀还是那些石。可如今,石头成了郭亮人掌心的宝。
精美的石头有了灵性,有了肉身,有了绿发,有了歌喉,有了翅膀……
一块块石头的表演,巧夺天工。
看着看着,仿佛跨越了千年,看到挂壁公路上走来了十三条开路好汉,是他们当年卖掉牛羊、山药、家当,历时五年,凭借一锤一凿,打通了一千三百米长的石洞——郭亮洞——被日本人赞誉“世界第九大奇迹”。
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太行之魂,中华风骨,人类之脊梁。
(3)
山因云雾而神奇,云因山雄而阿娜。
山的腰带经历一代郭亮人的打磨,成了一条会说话的路。
成为挂在峭壁之上的红丝带,成为一幅“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油画,成为一首凝固的山歌。
那一瞬间,有风过耳,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可我的思想的确飞过。
红岩绝壁之上,一棵茂密的山楂树,已无法说出有多少石头变成牛红娜,网名悠然。平煤基层写作爱好者。喜欢用文字记载生活中的点滴。在人生旅途中留下些许或深或浅的印记。抒一纸墨香,执一盏清茶,为生命注入一份属于自己的韵味和平淡的柔美。
作 者 简 介
牛合群,田男,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枣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诗刊、作家文摘、人民日报、散文、散文选刊、散文诗、中国散文诗、当代、青春、长江文艺、星星、美文、北大教材等报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有多篇文章入选年度选本并在全国获奖。
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