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褚遂良 楷书《伊阙佛龛碑》
伊阙佛龛之碑
位置: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与宾阳南洞之间
碑高:4.86米 碑宽:1.92米
伊阙佛龛之碑原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文昭皇后开凿功德窟的发愿碑文,被魏王李泰抹去原碑文,重新刻于唐贞观十五年,由岑文本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碑额上用篆文镌刻着“伊阙佛龛之碑”六个大字,也被称为“伊阙碑”。
大书法家褚遂良与伊阙佛龛之碑
伊阙佛龛之碑书写碑文的是号称楷书大家的褚遂良。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书法,继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之后,自成一体,尤其是晚年的楷书,清秀娟好,瘦劲有力,《伊阙佛龛之碑》便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褚体碑。正因为褚遂良书法的闻名,伊阙佛龛之碑又称为“褚遂良碑”,是初唐时期楷书的典范。
伊阙佛龛之碑隐藏了什么秘密?
根据对碑文的研究,可知碑中记载的为宾阳南洞正壁的五身大像,文中又对皇后的美德和李泰的孝心大加赞扬。据史书记载,李泰阴谋夺取太子李承乾的宝座,借此造像,表达“潜有夺嫡之意”的政治用心。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被封为魏王,聪慧过人,得到唐太宗的宠爱,每次受到赏赐都比太子李承乾高出一截,久而久之,李泰心中欲壑难平,开始觊觎皇嗣之位。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魏王李泰便借此机会,请求出巨资为母亲在龙门山开窟造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从北魏皇室开凿未完工的宾阳南洞入手,在原来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雕刻出主佛、弟子和胁侍菩萨像,再配合以浮雕和线刻,并在完工之后,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镌刻了洋洋洒洒1800多字的造像题记,使用大量篇幅去歌颂长孙皇后的“懿德”,以博取“纯孝”的美名来争得李世民欢心。
宾阳南洞
伊阙佛龛之碑的艺术价值
伊阙佛龛之碑碑文楷书,笔力挺劲,有博大奇伟之感,康有为曾评价此碑“清虚高简”,刘熙载高赞此碑“兼有欧虞之胜”。因此伊阙佛龛之碑作为初唐书法的代表作品,是初唐时期楷书的典范,也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大的摩崖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