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新年的面孔/左右
年味儿又越来越浓了,但我还没有准备买回家的车票。
每年此时,阳光依旧格外暖眼。满大街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年货摆放得眼花缭乱。附近的饭店陆续歇业,我开始发愁:没饭吃,接下来怎么过?
临近年底,我们不愿说谎,但不得不成为说谎者:找各种理由拖延回家的时间。我们不愿作难自己,但不得不顾及故乡的亲情:陪爸妈吃个团圆饭,给小孩们发点压岁钱。回家,不知从何时起,成了一次不情愿的精神绑架,虽然脸上写着莫名的幸福。
这些年走了很远的路,故乡越走越远。过年,唯一足以安慰我们的就是可以提供与故乡越来越近的回忆与感情。很早的时候就喜欢海子的诗句: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者大声谈吐。在任何异乡,容不得我们撒娇与放肆,也没有胆量撼天动地,但在故乡,就像在母亲的跟前,我们想怎么做都可以,冲着大山呼喊,对着河流痛哭。看来过年还是有点好处的,我不得不接受它的悄然抵达,也不得不准备好再当一回游子的陈旧角色。我也准备了太多的乡愁,泪水和诗句,给爸妈买的礼物,就是没有准备太多的馈赠回报故乡。
小时候总渴望过年,因为有自己想要的礼物、新衣、美食和压岁钱,或者更多。更重要的是可以见到半年或者一年未见的亲人。过年就要杀猪,过年就要提前做很多年货,也要做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美食,大人们忙前忙后,小孩们乐此不疲。现在有了事业,也有了承担亲人们心底的责任与期望: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我最大的不孝,就是至今未婚。村里和我同龄的孩子,个个结了婚,家家盖了房,除了我。每年回家,我成了村里的异数。害怕遇见村里人过分热情的问候,也害怕走亲戚时碰到亲人玩笑般的关切,年年如此,岁岁惶恐。新年的面孔,越来越难辨认。
过年不愿回家,总受到妹妹或者姐姐的指责:想过父母的感受了吗?他们最大的期盼并不是结婚生子,而是过年能回家陪一陪他们。话虽如此,但我何尝不明白,父母心中的秘密,只不过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妹妹发来老家的风景照,外甥女们的合影,以及妈妈做的各种年味,那些熟悉的村貌,儿时难忘的味道,一下子感染了我。妹妹像是在向我示威:再不回来,只有羡慕的份。
我擦了擦模糊的眼睛,给父亲回了一条短信:过两天就买回山阳的车票。
作 者 简 介
左右,1988年生于陕西省山阳县,作品见《人民文学》《十月》《诗刊》《天涯》《花城》等刊,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欧美、日韩等国。曾获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青年诗人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第四届柳青文学奖、长安诗歌节第三届唐·青年诗人奖等奖项,2016年参加诗刊社第32届青春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