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张胤||七律•明清人物杂咏(续)
七律||明清人物杂咏(续)
□曾张胤
七律·于谦
魂伴先贤追武穆,
神交忠烈慕文山。
志存宗社千钧责,
身系安危一念间。
内搏权奸明法度,
外挫强虏靖边关。
便装瘦马轻名利,
愧杀庸官尽汗颜。
注:于谦死后归葬杭州西湖,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武穆,岳飞谥号。传说于谦出生时,其父梦见文天祥投胎转世,降临其家。于谦敬佩仰慕文天祥的气节,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文天祥,号文山。若非于谦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并组织北京保卫战,明朝很可能重演南宋偏安的悲剧。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两袖清风。
七律·袁崇焕
胡天飞雪满征衣,
血战频传捷报时。
论势渐成三足鼎,
复辽可待五年期?
诛毛暗伏人君怒,
加饷平生戍卒疑。
史记当时原混乱,
一生真伪复迷离。
注:袁崇焕是民族英雄还是明亡罪人,至今争论不休。清史专家孟森有言:“庶知三百年公论不定,一翻明末人当时之记载,愈坠云雾中。论史者将谓今日之人不应妄断古人之狱,惟有求之故纸,凭耳目所及者之言以为信。岂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为纠葛。”但是基本史实应该没有问题。比如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上书“五年复辽,志大言夸”;擅杀毛文龙造成众叛亲离,致使明军在敌后糜烂。“三足鼎”指晚明政权、李自成农民政权和关外后金(清)政权。
七律·钱谦益
江左文坛第一人,
可怜悔恨伴终身。
蟾宫折桂赢三甲,
《清史》蒙羞列贰臣。
红豆山庄藏柳媚,
绛云楼舍寓乡绅。
文章虽美因人废,
学术何能辨伪真!
注:钱谦益 ,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文坛的盟主之一。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降清后又反悔,暗中联络东南沿海抗清志士。他和柳如是的婚姻在当时和以后都广受褒贬。乾隆皇帝时编纂《贰臣传》, 附录于《清史列传》,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对这些官员明显是一种侮辱。乾隆帝特别讨厌钱谦益,作诗:“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开了以人废言的先例。
七律·闯王进京
布衣花马入京畿,
杀伐戢行亦自威。
免赋无需求尽善,
追赃未可责全非。
五千夹棍伤筋拶,
十万精兵铩羽归。
常忆当年兴气象,
甲申败在士人微。
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古往今来,许多人试图找出原因,总结教训,包括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有的说是因为骄傲,有的归咎于拷掠追赃,有的认为均田免赋流于形式,农民没有得到实惠,有的认为战略上短视,逼反吴三桂。我个人认为大顺政权缺少知识分子应是重要原因,虽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农民领袖缺少知识分子帮其出谋划策,还真的不行。
七律·赞李定国
大厦将倾独木支,
追随永历供驱驰。
宽严骈备平诸葛,
智勇双全小尉迟。
兵出三湘惊北虏,
威加八桂震南夷。
至今果敢犹传颂,
凛凛孤忠百世师。
注:李定国是原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的义子、部将,后与南明永历政权联合抗清,李定国治国有方,治军严明,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堪称一流,时人称“小尉迟”。曾占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等地一部或全部。清军多次败在他的手下,两个亲王战死,清政府曾一度想退回关外,也有人提出与他平分天下,但他对永历帝忠心耿耿,至今缅甸果敢的华人很多是他当年部下的后代。
七律·石达开
岁月峥嵘马上过,
当朝可奈福、安何?
撑持天国闲暇少,
出走金陵涕泪多。
沙场几曾闻捷报?
天涯何处著悲歌?
英雄末路伶仃叹,
羽翼难飞入网罗。
注:天京变乱后,洪秀全命令翼王石达开总理朝政,同时又分别封自己胞兄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牵制石达开,石达开一怒之下,负气出走。“过”读平声。
曾张胤,男,生于1953年12月。江苏泗阳人,原江苏省十届人大代表、泗阳县政协副主席。退休前任江苏省泗阳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