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一)
好的诗歌要有意境。没有意境的诗歌,算不上是好诗歌。
意境是什么?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大致了解了它的含义,那就是“意境是由众多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换言之,意境是“意象的组合”。
意境的创设与景物、情感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说,景物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直接影响到意境的创造。
刘熙载在《词概》说:“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或相间相融,各有其妙。”这就告诉我们,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艺术组合,才能创造出诗的意境。
常见的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学习、写作诗歌,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意象组合方式。
一、标准式
写作诗歌时,一般会采用“起、承、转、合”的标准方式来谋篇布局。为了适应这种结构模式,诗人有意将意象有机地置放在相应的地方,集中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特点。这是意象组合的常见方式。
请看李白的《秋浦歌》之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这是一首正面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全诗状写秋夜冶炼情景,讴歌生命创造之美。全诗的意象组合方式,与“起承转合”的结构相一致。
首句“炉火照天地”为起句,写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这是从空间位置上选择、组合意象。第二句“红星乱紫烟”,写火星跳跃,紫烟浓烈,这里的意象承接上句中的炉火而来。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合,歌颂了冶炼工人的劳动,这是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转折巧妙。结句“歌曲动寒川”,写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激荡起来了,这里的意象很好地显示了全诗的主旨。
二、并列式
诗人在诗中将有关的几个意象排列出来,构成一组意象,其意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种组合方式,也叫意象的迭加。
请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意象巧妙地并列在一起,组织成一组画面,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意境,从而含蓄地传达出旅人的哀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再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中的三四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是意象并列式结构。诗人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并列组合,绘画出了一幅羁旅行役艰辛的图画。
三、对比式
对比手法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中运用也较多。一般的办法是,将两组或两组以上互为对立或互为映衬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比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
不及人间自在啼。
这首诗的意象是“画眉鸟”,诗人将其意象分为两个层面:前两句写画眉鸟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意象,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鸟的意象,这两者之间构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对比,也称对照、对衬,它就是把对立的意象放在一起,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意象组合形式。
再请看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一二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设置意象。其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是一种色彩的对比;霜天透明的明亮和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比;而霜天的清淡和残月的迷蒙又是另一种光质的对比。这些意象的对比组合,便形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意境。
(下一讲继续,欢迎光临!)
感谢远树如烟提供的背景图片。
谢谢大家阅读!
欢迎下次光临!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