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来勤丨夏日炎炎话扇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这个人就喜爱扇子,一是它可以生风祛暑,免受炎热之苦;二是携带方便,既不耗电,又能当坐垫;三是种类繁多,制作精巧,可作为艺术品欣赏。所以,我每到一地,看到我喜欢的扇子就要买一把。一次,我在上海一家扇子商店就买了好几把扇子,有的留作自已用,有的送给老朋友。还有一次,我在外地买了一把很别致的竹皮扇子,几个好友看后都打起了主意。该送谁呢?一思量,就在扇子上写道: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要借,理上不通。他们一看,就不好开口了。事后觉得很可笑。尽管在电扇空调相当普及的今天,扇子仍不失为纳凉消夏的必备物品。

据史料载,扇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社会,那时人类祖先在盛夏难熬之际便顺手从树上折下一片树叶,扇风取凉,这便是扇子的雏形。据记载,扇子在我国制作使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鸟羽毛制作的长把羽扇,放在帝王御椅之后,作为仪威的装饰物和防灰尘蔽挡太阳之用。在商代,那些达官贵人出门所乘坐的马车上也插一把像伞一样的大扇,叫做“扇汗”。到了汉代和南北朝时期,把“扇汗”又废改成像蕉叶形带长把的“降伞”,成为皇室和官员的仪仗,被称为“仪仗扇”。

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凉友”,可谓惟妙惟肖。北宋诗人陶谷诗“为君扫浮燥,凉友招清风”,即此谓也。

汉代扇子圆形长柄,扇面绫绡糊就,故称团扇,当时仅在宫中使用,亦称宫扇。至东汉时,扇子方在民间传用,多以纸和竹制做,成为寻常百姓家普遍使用的消暑之物。那时候,年轻女人出游,常常手执一团扇,金莲折翠,娉娉婷婷,途中若遇后生贼眼觊觎,便以团扇遮面,唯露双目,一时庐山罩雾,姣容难窥,惹得后生奈何不得,故文人雅士戏称扇子为“障面”、“遮脸”,其诙谐幽默,令人捧腹。汉代以后,民间普遍采用竹子,羽毛、巴蕉、绫绢等制作纫扇,以用于生风取凉和显示风度之用。在古典戏里,常可看到一些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手里总拿一把扇子,多是为了显示自已的风度。随后,扇子的款式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精巧,不仅是生风祛暑的重要工具,也成了传统的工艺品。

扇子也是一个人风度翩翩儒雅温文的标识。三国时诸葛亮先生“羽扇纶巾”于千军万马厮杀之中,谈笑风生,指挥若定,遂叫强虏灰飞烟灭,这是何等气魄。在这里,一把羽扇就是从容和智慧的化身。

扇面亦是文人学士显露才华的载体。相传晋代书圣王羲之曾为街头一卖扇老妪之扇面题字,使这位老妪难以脱手的扇子一销而空,成为千古美谈。

由于扇子和人类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故历代文人咏扇诗基多。唐李峤诗云:“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一把小扇竟是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试想那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书生将题有自作的诗的精致小扇递到那位含情脉脉低首含羞的小姐手中,此时万种风情尽融一扇之中,刻骨铭心,化作二人历史的永恒。

明瞿佑的一首咏扇诗,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消夏图:“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夜凉。”

昔日常见题扇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今冬。”玩笑开得实在过分了点,但从中也可窥见当年人们生活的艰难。一把块儿八毛的扇子,竟也购置不起,酷热难当,欲借摇凉,瞥见扇面题诗,欲言又止,免生难堪。

今又逢盛夏,夜晚纳凉,街头巷尾,但见翁妪围坐,摇扇品茗;或青年男女,手执一扇,勾腰搭背,人亮丽的灯光下飘然而过,呈一道风景,为燥热中送几许凉意。

扇子生风驱炎夏。当今,乃至将来,扇子必定还会存在下去。现在,有些宾馆、饭店和家庭,还把扇子当作装饰品,悬挂在室内醒目之外,以显示典雅华贵。国内不少航空公司,送给乘客的纪念品也是制作精良的扇子。说明扇子已逐步成为联络感情,馈赠亲友的佳品。正因为我国的扇子很有特色,如今已畅销世界各地。可见扇子既是人们摇凉的工具,也是人们扮演社会角色的道具,扇子的功劳,实在不能小觑。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职工作家协会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者。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及长篇小说《紫金城里哟呵嘿》《雨霖铃》等多部。作品散见于《延河》《诗神》《散文选刊》《读者》《农民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化》及各大晚报,多次在全国性征文大赛中获奖,多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0)

相关推荐

  • 清风邀明月,团扇摇佳人

    物道君语: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 美人常见,佳人难得.正如这一柄团扇的后面,藏着东方佳人的许多种美,只待细细回味-- "新裂齐纨 ...

  • 适合扇子题字的古诗句

    适合扇子题字的古诗句

  • 人来风——闲摇古扇话小史

    三伏仲夏,被冷落已久的扇子,又成了我们须臾不肯释手的爱物.插电制冷的冰爽,比起动摇满怀的清冽,终究还是略欠自然之妙.蜷身摇椅之中的你,倒也不妨追溯千年的青史风流,瑟瑟畅想一番古人搅动炎凉的潇洒. 单从 ...

  • 莲池女子诗社七月诗课

    莲池女子诗社七月诗课 主课人:锦瑟年华 手执清风,摇曳度夏. 扇子,在中国是传承,更是文化.从形式上分有折扇和团扇,按扇面材料分有纸扇.木扇.绫绢扇等.扇面更是集刺绣,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为一体.制 ...

  • 【阅读】夏日炎炎话扇子 | 田荣

    田荣|夏日炎炎话扇子 SUMMER OF 2021 夏日炎炎话扇子 田 荣 每到炎炎夏日,无论村野百姓.普通市民,还是白领阶层文化人,大多数或喜欢摇一把蒲草扇. 芭蕉扇.羽毛扇"或青睐一把折 ...

  • 白来勤丨赋诗饮酒度重阳

    每至重阳佳节,人们豪情勃勃,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以抒怀.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南北朝有吴均在其<续齐谐记>中记述:汉代人九月九日"插茱萸&qu ...

  • 白来勤丨荞麦不过寒露节(民间传说)

    荞麦,又名花麦,三角麦.乌麦.花荞,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也有人将其分入蓼属.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是老 ...

  • 白来勤丨新婚回门耍女婿

    在我的家乡关中灞桥一带农村,新婚夫妻第二天一定得回女方家一趟,大家将此称做"回门".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qu ...

  • 白来勤丨鬼王村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街道办中部,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叫贵王村,这贵王村原来不叫贵王村而叫"鬼王村",村里人嫌不吉利才改名叫贵王村的. 传说 很早很早的时候,这个村有个王老汉,王老汉有 ...

  • 白来勤丨庙后头

    我的故乡西王村,也叫白家堡子,位于西安东北郊的灞渭三角洲上.村西头大队部保管室西边.饲养室北边有块地空地叫"庙后头",距我家也就不到一百米,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有庙,也没有人告诉我庙 ...

  • 白来勤丨鹿原仙境荆峪沟

    在古都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有一条由蓝田安岱坊至灞桥高桥村的东西走向大沟壑,总长约十五公里,名"荆峪沟",俗称鲸鱼沟,为灞桥区与长安区交界,把白鹿原分为南.北两原,北原为狄寨原,南原 ...

  • 白来勤丨白鹿原上的“棒槌会”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说的是白鹿原东南方向的秦岭山地有一座孤峰,浑圆的峰体就像女人捶布用的棒槌.峰上有小庙,庙里有一尊半男半女的怪神像,每年六月三日到六日为 ...

  • 白来勤丨立夏蛋·上秤乐

    立夏日,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最经典的食物仍属"立夏蛋".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