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牛王庙古碑/张全文

现居宅院前,昔日老湾,东北角高台之巅,牛王庙座北向南,其庙体皆为青灰磨砖砌成,山墙筒瓦、猫头、滴水、哈叭狗儿镶嵌,庙脊宽厚盘龙腾飞气势雄伟,四楹三间,棂窗赤门,板瓦履顶,飞檐凌空,其内璧雕梁画栋,人物各异。台座之上,牛王、土帝、增福雕像披红挂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大殿外臼石一个,砂石材质,高约1米,直径一米,中间凹陷。青石材质碑遏一尊,高2米,宽1米,厚32Cm,正面雕刻“永垂不朽”字样,周边花纹镶嵌。背面碑文楷书刚劲峻拔,整齐方润。据年长者张国清回忆,其文为清末民初,寿光有着“德石螃蟹焕烈牛,灼三蝴蝶莲坡猴”民谣中灼三撰写。查阅资料,孙俊贤(1879-1967),字灼三,孙家集村人,自幼出生书香门第,二十四岁中秀才,后以教书为业,中年迫于生计参加了山东盐务稽核总所考试,名列第二,被分配到山东盐务永利盐场担任文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盐场场务人员相继南逃。孙俊贤也回到寿光,重操旧业教书育人。业余时间习书法、绘画。

碑文详情文字大多无从记载。但其文稿洋洋洒洒乃记忆犹新。其行文始端,孙俊贤站在孙家集村角度开篇:“村东三里许,有个齐家庄……”后载总体事件大意是,清末民初(1940)年间,当地麦子正吐穗杨花,突遭寒冻,小麦萎焉。老百姓急了纷纷出招,翻种荞麦者颗粒未收,没翻播者侥幸小麦度过一段艰难,重吐新穗杨花,收了八斗有余。说来也巧,一劫刚过又与一劫,隔了一年,1942年夏,高粱刚打包秀穗,突遇寒流,几乎绝产。接连遭遇天灾,村民生活无望,多户人家逃荒要饭,下了关东。事后有德高望重老者撺掇村民重修牛王庙,祈求神灵保佑,年年风调雨顺。碑文端末写着,主持人,齐守谦。工匠,董福志。画匠,杨凤阁。撰文,孙俊贤。

据报载,关于陨霜杀麦记载的石碑在寿光境内还有两尊。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桂河董协武碑;还有一尊是延庆寺霜麦碑。寿光一带小麦霜冻多在谷雨前后,这时小麦虽已打包成穗,但冻坏后小麦仍能重新分蘖,发育成熟,虽然成熟略晚,但不知严重减产。碑文上不同记述,“严霜夜降,麦叶尽白”。“迨数日而芃芃其麦,瑞麦献双岐”。桂河碑结论,“母已陨霜之杀麦,递为剪除也”。告诫后人霜冻小麦,尽量不要翻种,还会有收成。齐家村这尊碑记叙陨霜杀麦,秋冻高粱两件事还少见。

清末民初,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生活习俗也同时传入中国,中国社会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不少新事物,新气象,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习俗,都在除旧布新。1911年12月清廷下旨男剪辫子,女放脚。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生活习俗,同时颁布法令破除封建迷信,从此传统的自然神、人物神、佛道二教等民间信仰逐渐衰落,大量坛庙、神像拆毁。时年,孙家集乡农先生于化龙和他的弟子,在“有神的上天,无神的下湾”口号下推到了神像,从此庙堂、臼石、古碑不再神秘,成为孩子们捉迷藏玩耍的地方。然在那靠天等雨的年代,时有村民举行求雨活动,女人们殿前摆放贡品,香火缭绕,虔诚十分,三拜六叩,祈求水龙王大发慈悲,甘霖普降人间。新中国成立后神威淡薄,成为生产队的粮仓。80年代初农村规划,殿台荡然无存,古碑也不知去向,唯臼石至今尚存。

作 者 简 介

张全文,男,1945年出生,今年74岁,系山东寿光市孙家集街道齐家村人,曲师大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电话:13053693150,1987年寿光县优秀教师,2005年退休。

1968年8月至1976年在本村任代课教师,1977三甲小学联中戴帽任语文教学,1978年在前杨公社农田水利生产建设指挥部任报道员,1988年任前杨公社农村业余扫盲办公室教材编辑,1989年至1982年任七年级语文教学,1983年至1990年任八年级毕业班生物教学,同年学生参加潍坊市生物竞赛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员,1985年毕业班中考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19名教师爬泰山下曲阜旅游。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通讯报道。1972年同原寿光县委组织部长孙建兴开办了一个前杨公社农民业余通讯员学习班培养了人才。并同时为大众日报撰稿,先后有“新墙为啥又扒了?”、“小钢炮又响了起来!”、“帮助俺提高了认识”等发表在“大众日报”。1975年被授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通讯员,现从2012年起任“老干部之家”杂志33号通讯员。多次为“寿光日报”、“潍坊日报周末版”、“齐鲁晚报撰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