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市兴隆店的来历和彰武台门村名由来
兴隆店的来历
相传,离辽宁省新民市二百多里的大山里,住着一户余姓人家,余老先生与人为善,头脑精明,治家有方,日子过得非常富裕,时间久了,余老先生感觉在本地没啥前景了,想到外边发展。余老先生带着儿子来到一个热闹,可又不大的地方(如今的老兴隆店)。
余老先生经过考察,决定在此开客店,就买了满人黄佳的一个废鱼塘,填平建店。这样大御路(清代皇帝回盛京祭祖的御道)边上就多了家乐善好施的“余家店”,余老先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余大善人”。
好事也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皇帝觉得一个普通人怎么能比自已还有名声呢?通过微服私访,验证了所传不虚,直夸说“好店!好客!好兴隆”。又见余老先生小儿子文才出众,带进北京做官。从此余家店就改称“兴隆店”。
彰武台门村名由来
清康熙年间,为巩固疆土,设“三展皇边”,在长达千里的柳条边上,共设二十个门。门有门官,来往行人必须通过门兵严格检查,如果有私自越边,轻者劳役,重者杀头。
在五道河北岸边,有一个小村子叫三台子,是柳条边的边门之一,成了南北来往必经的通道,渐渐繁荣起来。通过此门的牛羊也在这里歌息放养,时间长了,村子就改名“养息牧边门”,村前的五道河也改成养息牧河。看守边门的门官,官职虽小却成了鱼肉乡里的恶霸。
在道光年间,养息牧边门又换了两个门官,正门官姓彰,副门官姓武,是两个为人正直的人,不鱼肉乡里百姓。二人虽为百姓称道,却得罪了上司,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个门官,取两人之姓,把村名改成“彰武台门”了。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