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画小镇

馆陶的粮画小镇给人的惊喜是始料不及的。

粮画制作的神奇规模,民居咖啡馆的惬意舒适,大院地桌饭馆的随意亲切,西安食府高树木桌被安排在一个小门楼院落里的奇特,都让人觉着新鲜。

坐在街边长椅上晒太阳看游人经过的既有黑衣白头巾的老汉大娘,也有打扮时髦的大姑娘小媳妇。村中过去的大水坑被很有创意地改成了下沉式的健身秋千广场,那些半人高的矮墙设计则在保持一定的隐私性的前提下尽量将路边院落里的基本格局显露出来,让里里外外互相站定了的对话有了空间可能。

这样的新农村小镇一扫几十年来中国乡村格局里的凌乱与不整洁,可能只是在旧墙上刷上一层清漆、在老房边做一个全木的阶梯平台,就一下子将古老的同时也是陈旧的传统代入到了时代性强烈的当下氛围之中。其首先是美学的建筑学的提升,同时是不知不觉的生活品质的提升。

这样的提升终于脱离开了城市里让人深恶痛绝的大拆大建,这样的提升充分尊重了乡居的优点,在保留过去的安静与宽松的同时,让与世界同步的现代性元素、艺术设计的美学元素浸染到了偏远闭塞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在这样整体的改造中,设计者还充分注意到了历史传承的对比性存在的重要。刻意保留了一些老院子老房子,只做一些安全性的适度整理,尽量不做外观改变,让他们以原汁原味的样貌来成为周围新环境的自然参照。这样避免鲁莽的匠心独运,实在是非真爱乡村者所不能为也。

倾力打造一个乡村,从设计到投资都不遗余力,而被冠之以的政治文化经济符号意味也尽付其位。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多有,但是也并非孤例。与前之不远的政治化的典型大寨、运动化的诗歌典型小靳庄之类不同,馆陶的粮画小镇是接地气的,是有持续下去的民生动力的而并非完全的不计成本的非经济行为。应该说其在相当程度上是在美化环境舒适乡居的新农村小镇建设的普遍基本福利之上,已经开始了正常的经济运行;其内在的自我循环随着游客日众而蒸蒸日上,俨然已经是一个乡村中的城市,一个平原民居中的市场。

粮画小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刷了一层表皮而没有垃圾处理系统没有下水管道系统的新农村,而是开始了运转经营状态的活起来的旅游点。在这里,粮画是主导产业,统一着装以后表演粮画的现场制作与农民开放式庭院里的个人制作作坊都可以任意参观,随时与制作者对话。这种既是市场也不失乡情的温馨格式是带着村庄特点的独特市场样貌,这样的样貌让人觉着亲切而真实,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进入消费状态而竟有陶然之感。这是冷漠的与假装笑脸的城市市场模式之外的符合人们的期待与想象的一种理想化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正是不论远近纷纷而至的游览者们所衷心享受的物质愉悦与精神慰藉。

在城市周边纷纷新建起模仿国外小镇的商业综合体奥特莱斯奥克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等等等名目的小镇的时候,广大乡村之中的这种利用原有民居、顺应原来环境只做适度美化和改造而成的新农村小镇,不仅就近为周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去处,而且扩大了本地民生的渠道,提升了乡村居住的质地。

顺带说一句,粮画小镇没有门票,只收停车费,而且一旦超过了下班时间车辆如果还没有离开的话,也就不再收取了。这样的细节既是对依旧在小镇里游览消费的游客的合理奖励与体谅,也是乡村商业淳朴特征的可贵显现。正是诸多这样的细节,使这样的乡村小镇成为一种就近旅游游览甚至远招城市游客的崭新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