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马忠孝:【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古城遗址告诉我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三秦,梦盛开的地方
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古城遗址告诉我们
文/马忠孝
渚,从水者声,指水中的小洲或者水边。良渚,就是非常美好的小洲或者水岸。这名字怎么读都富有诗意。她就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有一个古镇叫良渚,有一个遗址叫良渚遗址,有一个博物馆叫良渚博物馆,有一种古代文明叫良渚文明。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良渚遗址的考古就以实物证明了这一点。
良渚遗址从1936年被发现到申遗成功,历时70多年,发掘出了大量的遗迹、古物、墓葬,把中华民族文明的起点提前到了公元前3300年。现在已经建成了良渚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并划出了7.6平方千米的保护区。遗址公园可以领略古城恢宏的规模,设计的科学智慧,等级制度的森严;而博物馆则以声、光、电、实物展示良渚文明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全方位了解古人详尽的社会分工和高超的技艺。这些都说明良渚古先民和北京人、蓝田人、半坡人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国家的形成,这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形成稳定的社会制度;而社会制度的形成要素是城市、等级、社会分工。良渚遗址的发掘成果证明了早在4300——5300年前良渚古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首先是莫角山城墙遗址和宫殿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城市的形成。城墙遗址东西长1400——15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大体长方形,四角圆形。城墙基础为石块堆砌,墙身为黄土夯实,底部宽40——100米,高4米,顶宽超过4米,可以走马行车。城墙上开有八座水门和一座陆门,城墙外是东苕溪围起来的护城河,再向外有郭城遗址。城内高处有庞大的宫殿遗址,是王和王后居住的地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古城,是良渚王国的都城。
城墙内外都发现了许多水坝遗址,北部的凤山雉山一带是高水坝群落,南部的狮子山鲤鱼山一带是低水坝群落,二者构成了相当完整的水利体系,既可以防洪排涝,又保证了城市内的生活用水和船筏运输的需要,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创举。
其次是有了严格且层次分明的社会等级。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地众多墓葬群的发掘证实了这一点。
社会阶层最高处是王、王后和王族,他们居住在城内的最高处。从反山墓葬群的发掘可以看出,他们墓葬出土的文物最多最大也最好,级别最高:有象征王权和军权的精致玉斧钺,有最大最精美的玉琮玉璧,其它的陪葬品也显示出了极高的制作水平;其中最大的王墓里出土文物达到657件,都是令国际考古界瞩目的宝贝。其它11座墓葬品都没有王墓里的多,更有两座墓在群外稍远处,随葬品只有100多件。由此可见等级森严。
第二个等级是贵族,他们居住在王的宫殿周围,地势偏低些;墓葬出土文物也很多,但跟王族比较就少些;有玉器、漆器和陶器,制作也比较精美。
第三个等级是士兵和工匠,他们居住在城内的城墙附近,墓葬品很少,以陶器、兵器(石制刀枪斧钺)、石制和骨制工具为主。
最底层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是平民,居住在城外农村,墓葬品是少量的石刀石镰石斧石犁骨叉骨针骨纺纶等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工具,陶器也是粗陶。
再次是良渚文明具有相当明细的社会分工。从平民墓葬中发掘的工具看,不同墓葬的出土文物有一定的差异,表明墓主人所从事的工种不同。有些墓穴里是石刀石针骨刀骨针,说明他们生前是雕刻工,玉琮玉璧玉串是他们的作品;有些墓穴里是石斧石锛石凿,说明他们生前是木工,负责制造独木舟、建造房屋宫殿;有些墓穴里是石针石纺纶等,他们生前是纺织工,结合其它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残留,说明良渚先民不仅能纺织粗麻布,还能纺织丝绸。
城外平民墓葬出土的生产用品主要是石或者骨制的犁、镰、刀、叉、耘耜等农耕渔猎工具。
遗址出土了大规模的谷仓和大量的稻谷,虽然早已经炭化,其形状与现代稻谷无异;而且其储存量达到20万斤!注意,不是20斤、200斤、2000斤,是20万斤!自己脑补一下这么多稻谷堆放在一起的壮观景象吧,很震撼人心吧!那当时的农业多么发达啊!这当然与耕犁的使用、55000平米的优质稻田分不开,说明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了消费水平,产品有了较大的剩余。
最后一个特点是良渚先民有了统一的精神信仰。出土的玉琮王(最大的一只玉琮)上有一幅精美的阴刻图案,大小是3*4厘米,专家们称呼为“神人兽面纹”。表现的内容是一个头插羽毛的神人骑在一头猛兽上,神人怒目圆睁,猛兽眼睛夸张的如卵形,神人和猛兽的目光直射正前方,仿佛能穿透人心。放大10倍可以看到在一毫米宽的地方刻画有九根线条,你能不佩服先民的高超技艺吗?这种图案在环太湖流域其它同时代墓葬中也有发现,是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的产物。
遗址中有祭坛,是先民祭奠天地神灵的地方,玉琮玉璧是祭祀用品中的重器。由此可见环太湖流域先民祭奠的是同一个图腾,有统一的精神信仰。
良渚古城有四个紫禁城大,有王城、内城、外郭三道城墙,加上城市格局、水坝群落、水陆交通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成它很不容易,这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能力和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就不可能动员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劳动力来完成这么复杂的工程。而良渚先民用实物告诉我们,他们在4300——5300年前就做到了。
考古学家认为良渚古王国就是古籍《鹖冠子》中记载的成鸠氏之国。成鸠氏就是天皇氏,天皇氏巡四陆就是骑马在城外巡视四方高大的城墙。天皇氏比黄帝晚300年,最强盛的时期曾大规模用兵,“北征”直到黄河下游地区,“势不可夺”。
国际考古界一直把国家的产生当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过去讲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是依据古籍记载推断的,没有找到实物证据,所以国际上只承认我们从商代开始有3000年的文明史。良渚文明不仅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有稳固的王权统治,有明细的社会分工,有统一的精神信仰,而且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有恢宏的城市建设,这些都说明良渚王国具备了国家的要素,是进入文明时代的特征,这就把中华民族的文明起点提前到了公元前3300年。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历史遗产成功,说明国际社会正式承认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
作 者 简 介
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