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4》开播:撒贝宁、谭维维回归,带来哪些惊喜?
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的《诗经》,开启了人们对于诗歌之美的想象。
三千年后的舞台,央视制作团队以声绘色,塑诗词之形,以音律美,向经典致敬。
△ 从左至右依次为:廖昌永、撒贝宁、康震
1月2日晚,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第一期如约而至。主持人撒贝宁、鉴赏团评委康震和廖昌永,邀请传唱人屠洪刚、谭维维等和诗以歌、致敬英雄。
相比往季,第四季《经典咏流传》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更为深入和丰富,除了借用音乐的、诗词的力量,也强化了与历史物证、实地探访、舞美创意的结合,既追溯经典缘起,也试图陪伴观众重返现场。
追溯千年文明历史
屠洪刚演绎《大风歌》,用短短三句歌词唱出了千军万马的恢弘气势,也唱响了刘邦作为一代君王的英雄气概。
△ 屠洪刚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大汉帝国,一统天下。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刘邦在晚年时,平定了英布叛乱,还朝之时经过故乡沛县,招待父老乡亲。他一边击着筑,一边喝着酒,唱出了这首《大风歌》。
谭咏麟以粤语版的《定风波》,致敬文化英雄苏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豪迈,收获了鉴赏团评委的赞誉“柔情万种和磅礴大气兼得”。
△ 谭咏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苏轼“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一天,苏轼与友人走在沙湖道上,突然遇到一阵风雨,同行的人,有的盲目奔跑,有的四处躲雨,个个显得狼狈不堪。唯独苏轼依旧神态潇洒,泰然自得,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在雨中从容前行。纵使遭遇人生重大打击,苏轼依然不改初心为国为民,无论被贬谪到多么偏远的地方,都能造福百姓。
董宝石将《从军行》变为一首唱给边疆战士的说唱,向安邦定国的戍边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 董宝石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为再现《从军行》中大唐将士的风采,节目组邀请一支唐宋甲胄复原团队,完美呈现一系列唐代战士的铠甲造型。
在大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儿,怀揣着信心、力量和理想离开长安,西出玉门,只身来到黄沙漫天的边塞。他,就是王昌龄。壮丽的边塞风光,加上自信的英雄主义精神,凝练出这首戍边将士的高歌,虽然时隔千年,我们仍能感知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回顾建党百年历程
第四季中,传唱人谭维维再次登上舞台,以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歌曲带领众人走进毛主席与革命烈士杨开慧的感人故事,并动情朗读了杨开慧在生命最后的岁月写给丈夫的家书。
△ 谭维维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930年,杨开慧牺牲,年仅29岁,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坚定地说:“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彼时生死两茫茫,她把牵挂和焦虑、纠结与坚定、绝望与希望,全都倾注在了这些寄不出去的信里,并藏于墙壁内一个秘密的小洞,直到52年后才被发现。
△ 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县清泰乡(今开慧乡)板仓
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在给李淑一的信中,提笔写下“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表达对爱人知己杨开慧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的深切悼念。
俞灏明演唱《为祖国而歌》并联想到疫情期间走上前线的年轻医护人员,致敬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当代英雄。
△ 俞灏明
节目组展示抗战诗人陈辉《为祖国而歌》的手稿,上面有很多涂改的细节。拿着枪、手榴弹和诗歌的陈辉,用生命留下崇高的“赞美词”,反复推敲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一位青年炙热的爱国情怀。
《为祖国而歌》(节选)
陈辉
我——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
你的守卫者,
他的生命,
给你留下了一首崇高的“赞美词”。
我高歌,祖国呵,
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
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24岁,这个年龄的你在做什么呢?可能还在高校读书,也可能刚踏上工作岗位。抗战时期,有这样一位24岁花样年华的战士在作战一线,写下了一万多行爱国诗篇。
出生于湖南的陈辉,17岁就加入了共产党,18岁告别亲人,跋涉千山万水,奔赴延安。19岁时,他赴晋察冀边区当记者,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激情澎湃的爱国诗篇,并主动申请把自己调到抗日最前线。
但他的志向不只是做一位抗战诗人,更要在一线做一个英勇面对敌寇的战士。1945年2月8日,由于叛徒的告密,他被日伪军重重地围困在韩村的一座房子里,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浩如烟海的书卷,你能否读懂?笔走龙蛇的字符,你是否熟识?
经与典,是智慧和哲思,历千年流逝,熠熠生辉;文与字,是气韵与风骨,经万世磨砺,字字珠玑。
诗与词,是情怀和道义,任寒来暑往,句句动情;歌与赋,是审美与情操,奏琴瑟笙箫,声声入耳。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和诗咏以歌,经典永流传。
*文中配图均来自《经典咏流传4》第一期截图、央视网官微
文 / 刘珊珊 ,审 / 袁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