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个案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曾宇翎

    单位 | 珠海市金湾区家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前言
残障儿童东东(化名)的母亲属于某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所覆盖的服务对象。通过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诉与社会工作者评估,得出其家庭当阶段遇到极大困境,家庭存在各种程度的风险因素(家庭经济支出大、经济收入低、残障儿童康复机会渺茫、夫妻关系冷漠、残障儿童照顾压力大等等),导致核心家庭成员各阶段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另一方面因为服务对象家庭条件不足以申请廉租房、低保等政策福利,为此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也对社区居委会等政府部门存在极大的不满情绪,亟需个案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者通过优势视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家庭抗逆力)展开对家庭的干预,来提升家庭克服逆境的能力,协助服务对象家庭在解决当下呈现的问题的同时强化其家庭的力量。
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增能互助活动,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尊水平,并增进社会融入;链接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促进服务对象女儿学业阶段的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介入,个案目标基本达成。在照顾残障儿童压力方面得到较大的缓解;自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个人层面,服务对象习得积极沟通、辅导学业等多项技能,学习态度从消极转变为积极;在家庭层面,家庭凝聚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社会层面,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在互助组织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有效扩宽了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力度。
一、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女,37岁,重度残障儿童母亲,家住YT社区,已婚,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东东(化名)和女儿欣欣(化名)是异卵双胞,儿子东东因怀孕时发育迟缓,出生后患有多种疾病,花费10余万元治疗后依旧没有好转,东东现持一级残疾证,先如今7年过去了,依旧不会说话、走路,属于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范围,同时患有癫痫,需要靠药物控制。
服务对象现阶段主要需要照顾7周岁的一儿一女,无法外出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服务对象的先生没有固定工作,并且生活作息紊乱,经常性晚上在外与朋友喝酒吃饭,花销大,极度不顾家,完全不管孩子生活、就医、上学事宜。
社会工作者在2018年期间的日常探访困境家庭服务中挖掘到服务对象的福利政策咨询、提升家庭成员凝聚力、缓解照顾压力、灵活性就业等初步需求,得到服务对象的同意后,第一时间开案跟进,通过多次会谈,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积极的专业关系,并全面收集服务对象的各类信息:
(一)身体状况:服务对象本人曾经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现如今康复良好,身体状况较好。
(二)家庭当前环境:服务对象自结婚以来,一直与公公婆婆共同居住,服务对象和公公婆婆、丈夫、儿女共6人共同居住在一套三房两厅的房子里,随着女儿的长大,开始设立单独的房间给到服务对象的女儿,服务对象与儿子东东同住一间卧室,公公婆婆一间卧室,因卧室数量不足以满足一家六口的需要,服务对象丈夫长期睡在客厅。
(三)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人际交往一般,朋友较少,主要与娘家的亲人交往密切。
(四)情绪状况:服务对象因家庭居住环境条件有限、经济压力、照顾压力剧增等因素,内心感到焦虑,对当前生活感到无助。
(五)做出的调试和成效:服务对象的公公尝试为服务对象一家四口申请廉租房、低保等社会福利,但是由于条件不满足,无法申请,从而导致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对社区居委会等政府部门存在极大的不满情绪。
(六)经济状况:服务对象的核心家庭收入甚微,其丈夫的收入不固定,服务对象当前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公公婆婆的协助赡养孩子,提供吃住,服务对象丈夫的姐姐们不定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在当前大家族的共同支持下,服务对象的核心家庭各成员的生存暂时没有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分析预估
(一)保护性因素:
1、关键的家庭资源
(1)亲属关系,通过家庭图示描述服务对象家庭以血缘关系纽带的各成员关系。
(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图)
(2)服务对象表现出的个体抗逆力,服务对象本人的过往经验是她能力的一部分,曾经做过一些小商贩,做过工厂职工,虽然随着城镇市场经济的大改革导致没有办法继续从事小商贩来谋生,但可见服务对象曾经也是勤劳能干、灵活变通的新型农村妇女,只要善于学习,可以更好的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促使其提升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坚持自己照顾重度残疾儿子东东7年有余,自2018年尾儿子病情出现恶化,癫痫发作更频繁,并随着女儿的升学,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多,多重压力也没有将服务对象打垮,服务对象依然尝试在亲人的支持下,尽可能多的从事兼职,为家庭增加些许的收入,减缓经济压力。
2、政府补助,服务对象的儿子东东每月收入残障补贴500余元,每年不定期获得残联派发的生活物资。
(二)破坏性因素
1、服务对象的照顾压力及东东的康复困境,由于东东的状况属于完全不能自理型,当下没有合适的特殊机构可以接收东东,因此东东只能一直由家庭照顾,因东东的病情复杂,当下残联等政府部门无法提供合适的康复器材和辅助器,加上服务对象家经济不容乐观等情况,导致东东的康复希望渺茫。
2、家庭成员对于申请廉租房、低保失败的消极态度,因服务对象家庭曾尝试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改善当前困境,因条件不符合导致申请无效,对此服务对象家庭对社区居委会等政府部门产生严重的不满情绪,并作出一些抗议行为,辱骂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后续服务对象部分家庭成员也是一直与居委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关系紧张。
3、家庭关键资源的缺乏,当前服务对象家庭主要表现在其丈夫对于家庭的责任心较低,家庭成员沟通不顺畅,核心家庭凝聚力不足,家庭成员信念薄弱、社会支持网络严重不足等情况。
4、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服务对象的公公主要外出工作,婆婆一般在家煮饭,偶尔打打牌娱乐消遣,较多抱怨,对家庭付出不满,对服务对象没有管好其丈夫存在较多怨言,服务对象的丈夫从事水电工兼职,其余时间外出消遣或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居多,完全不参与照顾、辅导孩子事宜。
服务对象本人既要照顾两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因东东的重度残疾情况,服务对象照顾压力比一般两个孩子的母亲要大很多),接送女儿上下学,辅导女儿的学业(服务对象女儿学业初步出现困境,自信心偏低,与陌生孩子交流较为胆怯),完成家务活,偶尔还要外出兼职。
5、国家相应支持政策的匮乏,对于服务对象儿子东东的情况,国家残联有相应的福利补贴,但这些补贴对于服务对象家庭来说意义甚微。从多方研究表明一个家庭出现一个重度残疾的孩子,此类家庭将长久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此类家庭本就是弱势群体家庭,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但是当前支持此类家庭的政策相对匮乏。
(三)问题分析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得知,当前服务对象家庭照顾压力甚大,缺乏替代照顾残障儿童者,经济收入不稳定,女儿辅导教育压力持续加大;服务对象家庭结构类型的是典型的中国农村主干家庭(Stem family)。
但是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服务对象丈夫对家庭责任的忽视,服务对象婆婆对家庭付出的抱怨,导致家庭的稳定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服务对象的公公,家庭内容的主要照顾者为服务对象本人,但是服务对象为了尽力替补其丈夫作为父亲角色的缺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和辅导孩子。
即使如此,孩子的健康成长依然会因此受到影响,表现在服务对象女儿的不善表达,自信心偏低,学习积极性较差等情况。此外几乎没有社会组织或群体对其家庭提供援助与支持(非正式资源相对匮乏)。
(四)需求评估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服务对象亟需缓解当前照看孩子的双重压力(分别有照顾残疾儿子和辅导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女儿的压力),同时需要增强家庭凝聚力,从而共同积极应对生活压力。
另一方面服务对象需要正确认识福利政策的申领条件,同时争取获得更充分的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的支持,从而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当前家庭生命周期(学龄家庭阶段:在我国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此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生活压力较大。)的发展困境。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针对服务对象的当前问题和需求,社会工作者开展多次会谈后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以下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1、短期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缓解生活压力,消除负面情绪;
(2)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福利政策,减少不公平感;
(3)强化家人对服务对象的支持和关爱,减轻其消极心理。
2、长期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其照顾、辅导儿女的信心和能力;
(2)促进服务对象融入社区,协助服务对象搭建社会互助支持网络。
(二)服务策略
本案根据家庭抗逆力和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对处于多重风险处境中的困境匮乏家庭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关注,挖掘和运用,同时构建支持网络。
本案例主要通过如何重建一个残障儿童家庭信念系统,怎样充分利用家庭关键资源,怎样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来缓解困境家庭当下压力和提高服务对象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并让服务对象认识到家庭中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会强烈的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从而共同促进家庭抗逆力发生的过程,具体服务策略如下:
1、家庭信念系统:家庭信念系统包括价值观、态度、偏见与假设等,主要可分为三项范畴:对逆境意义的诠释、克服逆境的正向前瞻、超越性与精神性。它是影响家庭功能运作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家庭抗逆力的重要力量。
2、家庭组织系统:家庭组织包括家庭结构灵活性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协商性、清晰性和一致性(不排除易变性)。家庭灵活性需要家人中具有领导力、预见能力的成员;
3、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历程: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历程指家庭成员之间能否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包括家庭成员的信念传达、信息交换、情绪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历程,可分为内容面向与关系面向。交流技能也是一个关键的资源,包括清晰和直接的沟通方式、工具性和情感性沟通能力、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一致性。
4、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社会支持作用主要在于借助外部的力量帮助服务对象获得情感性或物质性资源以克服人生中的困难,主要包括:
(1)情感支持,使服务对象相信她是被关怀的、被爱的;
(2)自尊支持,使服务对象相信他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3)网络支持,使服务对象相信他属于某个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交流网络。
(三)服务程序
1、关系建立阶段:初次探访,尽可能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与需求动机;通过进一步的恒常探访、专业会谈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促使服务对象同意接受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引导服务对象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个案介入计划,签订服务协议,澄清服务的方法、性质、目标,明确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2、关系巩固阶段:每半个月或1个月左右通过面谈或电访进行个案跟进。根据服务计划:
①进行家庭信念系统的重建,重新对当前家庭的危机与挑战赋予意义,鼓励服务对象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去应对危机,从而对未来实以正面的展望;
②引导服务对象看到自己身处大家庭成员之间的灵活性,多于家庭中的主要掌权者(服务对象的公公)沟通,尊重对方态度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求他的帮助。同时促使服务对象明白运用社会资源的意义及重要性。
③通过搭建互助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服务对象习得有效的沟通技巧,明白沟通三要素:观察、感受和需要,特别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上,对丈夫、孩子的希望要提出具体的请求,从而有效协助服务对象去促进家人成长。
④通过鼓励服务对象多与居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和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来协助服务对象获得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并协助服务对象搭建互助平台。
3、关系退出阶段:根据服务对象的改变与能力提升情况,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总结评估个案介入效果,巩固前期介入取得的成果,做好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四、实施过程
(一)会谈
社工前期主要通过支持性技巧(积极关注、主动倾听、同理等)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输入希望,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建立新的家庭信念。社工也在此阶段收集到服务对象的初步需求,为后续的个案服务做了良好的铺垫。
(部分服务记录)还记得初见时的情境,红姐(服务对象的别称)抱着7岁的孩子从二楼下来,社工和志愿者们的眼光瞬间被孩子所吸引,都忘记了要做社工介绍,就先问起了孩子的情况。提到孩子,我们之间便开启了沟通的大门。
红姐说:“孩子近期状况不太良好,癫痫病发作加剧,发作时间增长。现如今孩子7岁了,依旧不会走路,不会说话,非常担心,孩子持续这样下去,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这件事情,社工首先就与热心志愿者小雪谈论,是否有相关康复资源可链接,后续又奔走于残联、自闭症项目等部门,了解相应的康复的资源,最终也只是徒劳,因孩子超龄,在香洲的一家康复院也没有办法再招收孩子了。
社工分享了本区最新报道“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力争2019年完工”新闻,该项目内容包括脑瘫儿童康复及24小时托养等服务。充分告知红姐及其家属此新闻背后,今后孩子可能获得的政府支持。
红姐说:“现在孩子虽然领取着一级智力残疾的补贴,也不过几百块钱,为了持续稳定孩子的病情,每个月的医药费用都不止1000元。孩子爸爸的收入又不稳定,做装修工人都那样,家里因为治孩子的病还欠银行10万多元的债,家里还有孩子的太婆(90多岁)需要人照顾、孩子爷爷奶奶的退休金也不高。自己除了照顾这个残障的孩子,还需要照顾同样年纪的女儿,每天的饮食、作业的辅导等,几乎每天都是非常忙碌的,自己文化水平又不高,很多拼音还不会,真的不知如何教女儿。”
(二)资源链接
社工主要通过资源链接、资源有效匹配、自我披露、聚焦等手法促进服务对象重视社区资源的运用。
社工通过匹配一对一的志愿者给予孩子,协助红姐辅导其女儿,缓解红姐当下的部分生活压力,并深入的了解了周边就业情况和目前红姐的就业技能,因周边都是工厂多,时间受限严重,又因红姐曾经的就业经验都是以工厂普工为主,现如今也没有其他技能,如果去学习,对于红姐当下的情况也不太现实。
同时还考虑了是否有拿回家做的手工活,最终虽然没有找寻到合适的资源,不过社工在看到红姐个人潜能之后,充分鼓励红姐努力寻找并通过全家人的努力共同留意周边灵活性就业资源,当下红姐也是偶尔在附近的一些物流公司从事小时工,有少许的收入,帮补家用。
生活的艰难没有把红姐打到,红姐依旧努力尝试改善当下的生活状况,这份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红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促使红姐努力改变的积极因素,更是带动这个家庭共同去面对当前挑战的源动力。
因为某次社工探访,深入了解到红姐女儿几乎没有趣味的课外读本,社工立刻组织募集儿童读本,将募集到的书籍送到红姐家的那一刻,红姐看到其女儿爱不释手时,感动的留下了眼泪。
社工一方面充分的向服务对象表达了社区资源的丰富性,如果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减轻教育、辅导等压力。另一方面积极与服务对象分享自身运用社区学习资源的收获等情况。
(三)增能活动
社工通过鼓励、澄清、对焦等手法充分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并提供机会给服务对象参与,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信心和个人自尊,同时协助服务对象帮助其家庭建成员树立应对生活压力的积极态度。社工还在探访过程中逐步引导服务对象家属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和接纳。
社工与红姐相识的短短时间内,看到了很多曾经没有体验、感受过的情境,当社工去红姐家探望孩子时,看孩子坐在轮椅上,脑袋耷拉着,留着口水,嘴里偶尔发出一些让人听不清楚的声音的情境一直深深的印在社工的脑海中。明知前路艰辛,但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所以社工鼓起勇气,邀请红姐参加了第一次的志愿服务,希望通过此平台一方面可以扩宽红姐的社会支持网络,让更多的热心人士认识红姐,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红姐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升自信心。

自红姐第一次踏出来参与志愿服务开始,社工便看到了红姐更多的潜能,例如健谈、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怕犯错、愿意学习。后续还在社工的引导下,勇于尝试参与更多的社区公益服务,有协助退伍军人录入信息、爱心跳蚤市场、社区家庭戏剧演绎等等志愿服务。

红姐:“先生说我总是搞这些有的没的,就不多照顾照顾儿子,我都是直接和他说的,孩子是我们的,我平时也有照顾,还叫我妈妈来帮忙照看了。”红姐表示先生开始也是不支持她的,但是后面社工家访多了,不仅仅其丈夫更理解其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红姐的公公也开始转变其以往对于政府部门的一些消极态度。
(四)社区互助
社工通过搭建社区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吸引各个模式(针扎型、动荡型、内容均衡型和拓展升华型)的社区残障家庭成员和部分优秀家庭成员加入阳光妈妈组织,共同营造学习的氛围,运用场域理念,促进服务对象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并通过部分成员的引领,共同学习技能(非暴力沟通、家庭理财、烹饪等等)。
协助服务对象树立积极信念,从无助到自助,不等不靠,不抱怨的积极态度让服务对象可以更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有效提升服务对象幸福感。
社工初次邀请红姐参加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时,红姐问:“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是做什么的?我不一定能经常参加的!”当社工向红姐介绍了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的创立宗旨(挖掘社区困境妇女潜能,促进群体间的相互交流,搭建技能学习平台,塑造一群阳光、自信、向上、互助的阳光妈妈。)之后,再逐步引导,带着红姐尝试走进去,并让其看到此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互助功能、个人能力提升功能等。
红姐从一开始的不敢尝试才能展示到成为阳光妈妈中的骨干成员之一,积极邀请身边朋友加入,乐于分享和学习,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习得多项技能,收获满满。
红姐参与阳光妈妈互助平台的部分历程:第一次的“木薯制作流程”展示,赢得成员们的赞许和认可,给予了红姐极大的鼓舞。
后来红姐在妈妈群逐渐变得活跃,积极参与每一次的活动,并与妈妈们聊起了孩子教育辅导的相关话题,对于当下自己的困境(难于辅导女儿的学业)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了自己对于一年级拼音知识的匮乏,并了解到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在孩子1-3年级期间坚持不懈的支持和适当的陪伴,还需要做好语文、数学的兴趣启蒙,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希望下一步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辅导能力,向其他阳光妈妈们学习。
在红姐没加入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时,觉得自己遭遇非常的可怜,消极情绪非常严重,但是当红姐在阳光妈妈群里和爱心义卖公益活动中看到更多残障家庭成员或者残障人士本人时,她开始慢慢转变观念,觉得自己也挺幸福的,甚至还乐善好施,带着女儿为社区其他残障人士奉献爱心。
五、总结评估
(一)成效评估
1、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1)社会工作者成功链接到有关资源,帮助服务对象缓解生活压力,摆脱负面情绪;
(2)社会工作者通过政策解释,有效引导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理性看待当前福利政策的局限性,并使得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正确认识了福利政策申领资格,通过社会工作的鼓励下,服务对象不再抱怨关于福利申请无果的事情,减少了服务对象内心的不公平感;
(3)社会工作者在个案会谈时,充分协助服务对象挖掘家庭内部资源,同时让其感受到家庭成员对服务对象的关爱和支持;
(4)社会工作者在成功搭建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期间,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此平台服务,在此平台中认识了不少于5名以上残障家庭成员,有效缓解服务对象照顾残障儿童压力。在此平台,服务对象向不少于3名以上的优秀妈妈(教师、社区居民骨干、家庭教育专家)身上习得多个技能,有效提升了其教育、辅导女儿的自信心和能力。可见服务对象在此平台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5)社会工作者通过培养社区志愿骨干的方式,促进服务对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个案辅导期间,服务对象参与志愿服务不少于10次,包括社区环保卫生、退伍军人信息录入、社区爱心义卖、困境家庭爱心探访等。
在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搭建初期,服务对象不仅仅积极参与还主动邀请朋友参加,后期还踊跃争当阳光妈妈队长,虽然最终因票数不够而落选了,可见服务对象不仅仅享受此平台服务。
还积极参与此平台的筹备工作等,在这期间服务对象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接纳,成功协助服务对象创建社区支持网络,服务对象本人也实现了从无助到主动寻求帮助到助人的华丽转身。
2、服务对象现状
(1)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当前是阳光妈妈互助工作坊的骨干成员,是社区爱心义卖团队的积极分子;
(2)服务对象本人处理当家庭关系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家经常性的引导女儿与丈夫直接的积极沟通,并充分寻求家人及社区其他爱心人士的支持,促进核心家庭的全面发展。
(3)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家庭此阶段的困境,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处理问题,促进丈夫的家庭责任感,积极寻求公公和母亲的支持,自己适当外出做兼职,努力学习做好女儿的妈妈。
3、评估
(1)反馈评估
与服务对象交谈,口述自己的改变过程,个案辅导至今自己学习到非常多的技巧,懂得如何运用社区资源,同时核心家庭成员改变也非常明显,丈夫也更关注家庭其他成员,女儿学习情况从59分提升到90几分,更值得开心的是女儿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从不认字到现在非常喜欢看书。
(3)满意度评估
服务对象给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和感情打分7分(0-10分),对自己的状态十分满意。
(4)观察式评估
观察到服务对象忙于生活和兼职,乐于与人交流,非常开心,逐渐主动与家人沟通,家人因服务对象本人受到积极的影响。
六、专业反思

由于此个案是社工在常规探访中挖掘出来的,发现时服务对象家庭存在困境状态已久,并且也对寻求正式资源的帮助失去了信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便成了最棘手的部分,社会工作者通过先处服务对象认为当下最紧急的事情,虽然结果差强人意,但这些机会都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绝佳时机,需要认真对待。

社会工作者也要清楚认识到,人生在世并不是每件事情拼尽全力就可以十全十美的,所以需要社会工作者自己对结果有一个客观的看法,并用乐观的态度去影响服务对象。

因此从“生命影响生命”的角度看,结合此案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贯穿始终,并且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治愈作用。

如何学好社工实务?
“10分钟社工课”了解一下~
数十位资深社工实务经验倾囊相授,快快收下

每天10分钟,一起来充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