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10则经典名句,字字珠玑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95],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全书现存497篇。早在宋代就已有不少缺失,由儒客名家曾巩奉旨“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得以校补。后又经多次修订。现今所见《战国策》已远非东汉时期版本,其中有不少章节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虚构的文学故事。
1. 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今日的风俗习惯同古代并不相同,为什么一定要去效仿古代呢?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这句话提醒人们要以史为鉴,从之前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经验,这样作为日后工作的借鉴。
3.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出自《战国策·燕策一》。那些圣明的君王都会听从对自己的批评之言,而不想去听取那些对自己的夸赞之言。
4. 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
出自《战国策·鲁仲连义不第秦》。侠义之士的可贵之处在于为人排除祸患、消除为难、解除纷乱,而不索取任何报答。如果要有所索取,那就是商人的行为了。
5.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二》。朋友不成仁义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交绝”之后,不出有关对方的“恶声”何尝不等于在出自己的“美声”呢?
6. 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物有很多相类似而实际上不相同的,如狗尾草的幼苗和禾苗相似;骊牛的皮毛花纹与虎纹相似;白骨头似象牙;武夫石像玉石。
7. 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那些狡猾的兔子都有多个洞穴,在猎人猎杀追捕的时候能够得以存活。如今你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够高枕而卧。
8. 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怀王问夫人说:“她见了我总是捂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夫人回答说:“不知道。”怀王进一步追问,夫人说:“她刚刚说大王身上有臭味。”怀王生气说道:“把她的鼻子割了。”
9.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在读书的时候想要去睡觉,用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血液流至脚底。
10.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在集市中是没有老虎的,这是人们都明了的,可是经过多个人的谣传,就像真的有老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