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母亲祭日
写在母亲祭日
母亲去世十七年了。每年一过农历八月十五,天气凉了,我就想起了母亲。
南果梨熟了,朝阳大枣红了,清香的气味让我想起了妈妈去世前的生活。妈妈的牙不好,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味道好容易咬的南果梨。朝阳大枣新鲜的她咬不动,就放在一个纸盒里,每天用手去捏捏,挑变软的吃。去世那天桌子上还摆着这两样水果。
二八月乱穿衣,母亲国庆节时穿的是衬衣衬裤外罩单衣单裤。夜里挺冷了,盖的是毯子。所以那天母亲发病,我要先穿上件衣服才去到她身边,没有来得及为她做任何事情。
母亲去世前后几个月我没写日记,可能是忙,可能是慌乱,可能是不堪回首。但是很多细节我是一直刻在心里的。
葬礼前的两天,唯一能为母亲做的事好像就是叠金的银的纸元宝,心里知道母亲不信这个,还是虔诚地去做。同样不信鬼神的我,一下明白了这样做的意义。如果不做点事情,就无法寄托心里的哀思,就无法度过这样悲伤的时刻。
为妈妈守灵的夜里,在蜡烛的光里,我看见爸爸在哭,无声的,一把一把抹着泪。我一动不动地躺着,让他哭,爸爸从来没有这么哭过。爸爸在妈妈去世时表现得沉着冷静,在我去找弟弟,儿女都不在身边时,他主持了把妈妈移送到医院的太平间,给妈妈换好寿衣,放入冰柜的整个过程。那寿衣是现买的,太平间的各种讲究都是他打点的。
白天他是克制的理智的,我们也是这样,都隐忍着自制着,保持着正常状态。爸爸要求我们不要没有节制地哭,人是哭不回来的。但是到了夜里他哭得让人心碎。
那夜之后,爸爸像换了个人,做饭忘关火,出门忘钥匙,坐车忘了目的地。似乎他的精神头被妈妈带走了。从那以后,得有人陪着他生活了。
那天凌晨我去友谊街把弟弟找到并到医院太平间看过妈妈以后,我先开摩托回家,我停了车就往家走,想把满地的血迹收拾干净。忘了把车内的照明灯关上,那灯一直亮着,直到电瓶没电了。结果出殡那天,我开不了自己的摩托,只好上了殡仪馆的车。在车里,和我不太亲密的弟媳,紧紧攥住了我的手。
给妈妈赔葬的东西有手表、眼镜、钢笔,还有她和孙子一起解开的一道数学题。
妈妈被葬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我能走的路,是十几岁的侄子把我背到了墓前。那时我没有相机,我只能尽量记下墓碑的样子和周围的环境,我知道以后很难再上山了。
以前回忆母亲的文章写了一些,能记起的事也差不多都写了。似乎没什么好写的了。但是越是年老越能想起细节,越是能理解母亲,越是有话想对母亲说,近来写母亲的文字渐趋平淡琐屑,好像是对话,不像文章了。
就把以前为母亲祭日写的文章贴在下面吧。
妈妈,原谅我
写于2006年
母亲去世已经四年了,我一直没能写点什么。母亲活着的时候,我写过一首歌词《妈妈的唠叨》,她看了很不以为然:“我唠叨吗?别糟蹋你妈啦。”以后再没敢写。
我对母亲总是心存敬畏,不太往跟前凑。这是因为小时候我一直跟奶奶。母亲有结核病,怕传染给我,不敢让我太靠近。当街上流行《妈妈的吻》的时候,我曾恬不知耻地问:“妈妈,你吻过我吗?”把母亲问哭了。
母亲死于2002年10月5日。前一天的晚上,她看了亚运会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争夺团体冠军的比赛,结果让她很失望,王楠打得不好,金牌丢了。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坐到了她的床上,要给她捶背,我的小侄子也凑到了床上,争着捶。母亲嫌闹,让我们走开,我就回自己屋了。夜里妈妈发病去世。侄子哭着问我是不是他把奶奶捶死的,我说不是,是叫金牌气死的。
我以为母亲的死是个意外,如果她不是那么夜以继日地看亚运会,不是那么斤斤计较地数金牌,不是那么容易激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直到我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她收集了很多治疗肺癌的信息,我才觉得母亲的死可能另有原因,但我已无法弄清楚了。我才知道自己疏忽了不该疏忽的事情。
母亲的病程几乎和我的病程一样长,她是抱着我四处治腿累坏的。我从七八岁起就会给母亲打针,每天听着母亲的喘息声咳嗽声习以为常。进入老年后,母亲病情加重,又添了心脏病和糖尿病,常常住院。每次住院她都要安排后事,我们总是不耐烦地打断她:“没那么严重,别说那些不吉利的话。”每次住院她都能缓解病情,平安回来。所以,她最后一次住院时,我们也没太担心。母亲虽然常年有病,但依然精明能干,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只是听吩咐就行了。
那段时间我忙着挣钱。因为母亲不肯把房子换到楼下,我很生她的气。每天手脚并用地爬楼梯使我怨声载道,觉得母亲不心疼我。其实她也应该住在底层,她早已上不动楼了,所以很少下楼出门。我决心自强自立,自己挣钱买房子,买个一楼的,无障碍的,方便自己出行。为这个目标我已奋斗了多年,成效甚微。这一年我终于攒够钱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车,有了挣钱的工具。不顾母亲坚决反对,我天天早出晚归,开着摩托满街跑,干得兴高采烈,我觉得买房子越来越有希望了。
以前没有活干的时候,我帮母亲做家务。当我有活干的时候,一切就不管了。为了逃避做早饭,我很早就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外跑。晚上收工晚,不好意思吃现成饭,就在外面吃了再回家。母亲抱怨我把家当成旅馆了,我仍是我行我素。母亲身体越来越坏,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母亲非常生气,有一天叫住我说:“今天别出去了,我不舒服,你得在家照顾我。中午给我擀面条吃。”我很不情愿地留下了,心里算计着每天少挣了多少钱。我觉得母亲是在想办法不让我去从事那个危险的职业,阻挠我实现自强自立的计划。
母亲最后一次住院时,我更忙了。我要参加残联组织的一次电脑网页制作比赛,整天坐在电脑前埋头准备。同时又在谈一场荒唐的恋爱。母亲住院从来不让我去探视,我以为她不想让病友知道她有个残疾的女儿,索性就不去。她想吃什么,就让父亲带纸条回来,我照做就是。有一次,母亲要吃鱼丸子,我心不在焉地做了,把糯米粉当作淀粉搅在鱼肉里,做了一锅浑汤。母亲没吃给退了回来。我把剩下的鱼放进冰箱,想等忙过这段时间再给她好好做一顿,后来就忘了。母亲去世后,我在冰箱里发现了这坨鱼,止不住泪流满面。
母亲出院时,我以为还像往常一样,病情好转了,母亲又可以为我们做饭了,我又可以逃出家门追梦去了,每天晚上回来我又能看母亲在窗口守候的身影了。我没太过问母亲的病情,我相信母亲的判断力,什么时候该住院,什么时候该出院,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她都安排好好的。冷静的理智的母亲,生命力顽强的母亲,不让我们操心的母亲,把我们都掼坏了。
忽然有一天母亲递给我一沓报纸,在房源信息的广告上面画满了圈圈点点。母亲说:“你想买房,现在就买吧。差多少钱,妈妈给你补上。”我大喜过望,马上就去联系找房看房,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在国庆节前,我选中了一处房子,交了定金,等过了“十一”长假,就办过户手续。
母亲天天问我进展情况,让我把那处房子的具体位置和室内布局画给她看。我懒得画,说:“过了节,我带你去看就是了。”我想在屋里安张大床,让母亲到我那里儿住,让她常到户外走走。自由自在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我却忽然有一种恐惧,觉得离开母亲,自己独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需要母亲帮我度过这一关。
母亲说:“家里的东西,你需什么就拿去,妈妈不需要了。”憧憬幸福的我没有听出这话里的弦外之音。
我开始留恋这个家。过节的那几天我没出车,乖乖地待在家里做饭。我发现母亲的牙几乎掉光了,很多东西都不能吃。我打算节后就开车带她去镶牙。我发现母亲没有墨水了,她就兑点水凑合用,写出的字迹淡淡的。我准备给她买瓶好的。我发现母亲的衬裤破了,用针线密密地缝着。我应该去给她买件新的。母亲的手表没电了,母亲的梳子缺齿了,母亲的眼镜掉了条腿用胶带缠着……我发现那么多自己应该做却没做的事。
我曾经暗自叹息,因为母亲有病,自己缺失了多少母爱,少享了多少福!可母亲呢,因为这个残疾的女儿,多遭了多少罪,多受了多少委屈!母亲,你在怨恨我吗?为什么不给我时间让我改正呢?
母亲去了,没留下一句话。打开冰箱,看见母亲择好的菜,整整齐齐地放着,母亲洗好的鱼,干干净净地冻着。如果有机会让母亲说说自己的遗嘱,她一定会说她爱我们。我们没给她机会。我们也没给自己机会。我从未对母亲说过我爱她。
安葬母亲时,我把新买的一支灌满墨水的钢笔和刚换好电池铮铮走动的手表放进母亲的骨灰盒。那一刻,从不信神的我,多么希望母亲有灵!
我把母亲的照片,放在新家的案头。我不知道她想我的时候,是否能来看我。她不认识路,她让我画给她看,我没画。
我体会了世上最痛最痛的悔。
妈妈,原谅我。
唱给母亲
写于2009年
七年前的今天,母亲向我告别,要到很远的地方。我说不能啊,你一走家就塌了。妈妈说照顾好你爸爸,有他你就有家。
父亲活到八十多,那一天,他也向我告别,要去寻找先行的母亲。我说不能啊,没有你我就没有了家。父亲说,你一个人好好过,你已经能够顶起一个家。
于是我成了孤儿,一个年老的孤儿。
因为不信前世也不信来生,这痛苦无处逃避。只有好好活着,善待这仅此一次的生命。有人说我坚强,有人说我快乐,可这坚强没有依托,这快乐无人分享,因为没有你啊母亲。七年来,想娘的时候,不能烧纸也不能祷告,就唱有关母亲的歌。用歌声驱赶寂静,用歌声诉说情怀。
今天唱又起《儿行千里》,唱着唱着,泪水直流下来。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母行千里呢?儿难活啊!母亲啊,你走得太远了,你我之间的距离何止千里万里!就算冲出银河,穿越宇宙,我又怎能找到你的身影?思儿泪与思母泪孰悲孰恸?
昨夜的月儿那样圆,那样亮,我把月亮看了又看,浴着清辉入梦,母亲却不在那里。
把《儿行千里》的歌词改动了一下,就着原曲唱给母亲听。
衣裳够不够暖
饭菜合不合口
没有人问没有熬好的小米粥
出门无叮咛
入门无问候
没有牵挂没有灯光在守候
只有离开妈妈怀抱的时候
才知道失去母爱再难求
天堂的路啊你一去再不回头
思念的泪水在女儿心头女儿心头流
永远在心头流。
秋从今夜始
写于2016年10月4日
不管上班族还有几天长假,我的国庆节过到今天就结束了。十四年前的今天,是妈妈在人世的最后一天。那天阴,有零星小雨。今天晴,满屋阳光,我在阳光下听音乐。央视音乐频道在播放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都是老歌,妈妈听过也唱过。那些老演员是妈妈喜欢的,叶佩英、李光羲、邓玉华。仿佛还是十四年前的节日,正是妈妈最喜欢的氛围,只是没有了妈妈。而明天,记忆中只剩泪水。
我的秋从今夜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