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体验:学习一项新技能,能给人带来什么改变?
和我一起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走心的干货,开始于这里
小时候,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的,每天都能学到新技能。随着长大,get到的新技能反而越来越少,每天用熟悉的方式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刻意让自己学习新技能,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体会不断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
有人说,“滑板会让你快乐,编程可以让你多一项挣钱技术,音乐会让你填充自己”,在新的领域中,我们是一个小白,不必带着做不好的压力和小有成就的架子。
只需要沉下来,用原本的自己去发现和体验,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发现“哇哦,原来我还可以这样”。
今年,我开始练瑜伽,作为一个身高172、体重只有52的女生,我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身体僵硬,也因此,我一直回避瑜伽这种对柔韧性要求很高的运动。
但是瑜伽又是从场地和强度上对我来说很合适的运动,加上在“学习新技能”这个想法的作用下,我开始趁着空余的时间,认真地跟着老师上课。
最开始的时候,练瑜伽对我来说就是痛苦的拉筋、核心的酸痛,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还要去接着上课。
但慢慢地,我开始体会到过程中的快乐,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很多问题,也意外地打通了一些思维上禁锢。
1.突破自我去尝试新东西,才能对自己更有觉察力。
什么是觉察力?就是通过自身的水平来观察生活世界的方法。当自身没有那么多阅历的时候,自然也觉察不到身边发生的事情。
练瑜伽之前,我并没有觉得我的身体状态有哪些问题,结果一练发现,有太多问题了。
手腕没有力量,因为长时间的打字,稍微一用力就很容易酸痛,脖子跟肩膀非常僵硬,拉伸的时候都觉得拉不动。
如果我每天还是正常的去工作学习生活,可能就不会有这些觉察了。而尝试新事物,突破了身体原有的状态,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宽广。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羡慕别人,为什么在一些领域内能够做那么好,为什么他们处理问题非常得体。到底差距在哪里?
罗杰斯说:“我就是过去一切经验的总和。”我们对外部世界和自身内部的体验决定了我们的觉察力,你有多少觉察力,就有多少看世界的角度。
而当你的维度不断增加的时候,你看待世界的维度就与别人不太一样了,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所在。
2.不断跳出舒适区,才能不断进步。
每次课程中,老师会把强度控制在让我们感觉到一些痛苦的状态。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会在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偷懒。
有一次听到老师说,坚持住!最后几个呼吸才是你突破的关键!当时的我瞬间清醒,我之前在干什么,太傻了。
这就是妥妥的刻意练习呀,跳出舒适区,在拉伸区不断练习。
举个例子,对于刚上小学的你来说,十以内的加减法是拉伸区,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熟练,而你上了初中之后呢,到现在呢?
一直做十以内加减法的题目,做起来很爽,但数学水平岂不是永远停留在小学。
太容易的内容会让人因为无聊而走神,太困难的内容会让人因为畏惧而逃避,只有从自己舒适区突破一些,到了需要学习却又不至于很困难的区域。
选择那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内容,才能让自己在每一次练习中不断取得进步,下一次又比上一次更好一些。
3.你过去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
最开始在上前几次瑜伽课的时候,我基本每次都坚持不下来,呼吸不会调整,动作做不好,身体力量也不够。
我完全没有体会到发力的方式和感觉,每次练完的第二天早晨,全身酸痛地躺在床上怀疑人生。
但是,身体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在一次上课中我发现,我的呼吸可以调整的很好了,过去的一些动作也慢慢的能够连贯起来了。
之前的练习效果慢慢开始出现,虽然之前每次练习都非常笨拙,看起来都没有进步,但现在看来,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算数的。在每一次练习中,动作和发力方式已经逐渐被身体熟悉。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缺少耐心,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看不到成果就放弃了。回想一下你坚持了很久的事情,有哪一件不是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考研复习时,我觉得数学是拉分的关键点,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上面,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在做卷子的时候,成绩并没有什么起色。
我深深的怀疑,我到底要不要再花费那么多时间在数学上了,最后安慰自己,数学这么多分还是坚持下来吧。于是,仍然每天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看课本、啃全书。
就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左右的一个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卷子上,我突然发现,我基本上看完一道题,就能发现它的出题点和做题步骤,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思路非常清晰。
从那之后我再做数学题就有了感觉,最后从考场出来时,我已经准确估出了自己能考多少分。
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因为那一套卷子,而是之前的积累。
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其实都算数,总有一天量的积累会带来质变,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学会坚持与等待。就像吃掉5块饼才能最后吃饱,我们不能一上来就要吃掉第5块饼,前4块也要认真吃掉呀。
文|灵姗 图|插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