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与文章——《黄卫平文集》代序

德行与文章——《黄卫平文集》代序

和 谷


黄卫平(1954-2017),江苏海门人。十五岁下乡插队,十九岁进煤矿下井,因擅长读书写作转入矿史编写组,历任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铜川日报社长、市人大秘书长、市作协主席。二十四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大顺花魂》,小说集《魔幻巷道》,散文集《阳光之旅》、《东方陶瓷古镇纪事》及文化专著《孟姜女》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乌金文学奖,中国首届微型小说大奖。

他的小说是特定年代煤城生活的缩影,甚而触及工业文明史及历史文化,散文有生活叙述也有文史随笔,对行业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探寻是有贡献的。他的文学写作,在中国煤炭领域出类拔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陕西作家群不可或缺的一位,当然,在铜川文学界也是首屈一指。

卫平不仅对煤炭开发史和地域文史有研究,且对耀瓷文化有独到的见识和发现。他潜心于搜拢、拂拭、触摸以至粘贴一堆黄堡和陈炉的破碎瓷片,让它链接并还原为曾经逝去的东方古镇的芸芸事象。这些瓷片掩埋尘封于黑暗中,当然没有光,而瓷片原本是有光的,五颜六色,绚烂耀眼。光是明亮,相反于黑暗,可引申为正义和救赎。这其中,有现代文明进程与人生精神状态的哲理。

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铜川人,对孟姜女的熟识,是祖辈们口口相传延续下来的。卫平编著《孟姜女》的功绩和意义,在于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梳理方式,锲而不舍的热情和广征博采的耐 力,还一个孟姜女传说的历史真面目,打开了这一著名传说封闭久远的秘笈和暗箱,是继承亦是创新,书写了一个自古以降相对集大成的孟姜女传说的文本。它可以考据,可以阅读,可以用于史学、文学、方志、民俗学、伦理学诸多领域的研究,是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资源。

我与卫平结识于七十年代末,一次带着幼小的儿子回家省亲,投宿于他家中。之后多年回家,文友相聚,总少不了他。在文字生涯的交集中,彼此真诚相处,心心相印,这样的朋友不多,弥足珍贵。我常常说到,卫平一个江浙水土养育的南方人,本是呜哝软语,经历北地文化的熏陶和煤矿生活的冶炼,完全成了一条北方的扛硬汉子。率真,爽朗,坚韧,豪放,对生活和写作的持之以恒,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是令人赏识的。单凭喝酒的劲头,他的不服输,那进入情景后高亢尖利的公鸡嗓门,犹在耳畔。

近年一起做电视剧《陈炉古镇》,出了书,拍摄期间在景地匆匆一面,也许是最后的相晤。听说他病了,说让我等他微信,好一点答应我去家里看望,我一直在等他好转见面,他怎么不打个招呼就走了啊,兄弟! 在送卫平远行的途中,我在手机上写了一首诗:
杏花雨霏霏,我送卫平归。
家乡黄文豪,从此断知音。
相识四十年,诗酒相与随。
忽闻君上路,泪水沾吾襟。
人生皆苦短,草木总出新。
兄弟文章在,流布映余晖。
杏花雨霏霏,我惜卫平君。
阴阳不分离,来世再约会。

卫平的爱妻宝兰,在痛失伴侣的振作中从电脑里发现一则文档,是卫平遗留的有关编辑出版文集的目录,决意了却一桩人生心愿。我赏识故人的德行与文章,尽力协助《黄卫平文集》的问世。是为代序。

2017年12月1日于西安三爻

 和 谷

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生,陕西铜川黄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长安》《特区法制》《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主编,陕西省文联副巡视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
   《市长张铁民》《无忧树》等多部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奖、新时期散文奖和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等60多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孟姜女》编剧。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
   从事文学创作之外,兼事书法绘画,画作《东原》《闺怨》《种豆南山》《北地》等入选《中国作家书画集》等多种书刊展览。曾获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奖项和陕西中青年书画家称号。
   黄堡书院设有和谷文学(艺术)馆。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