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如何开展“指导——自主学习”
一、关于“指导——自主学习”
所谓“指导——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提前独立阅读教科书,并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习题。它的特征是“先学后教”,学生的练习本、做习题的作业纸就是上课的入场券。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由同学们一起解决,一般不重复课本上现有的内容,但重要的知识点,如定理证明、较难例题、习题等,不管学生是否提出,教师均可灵活安排,由学生解答或上讲台进行片断讲解,再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课堂上教师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独立学习后遗留下来的问题。即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不封顶,快者快学,但至少要超前二节,允许和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大幅度超前学习。这种教学,学是核心,导是关键,教师应在导上下功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独立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指导——自主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知识不应该是教师教会的,而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会的。新课程渴望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能从学生嘴里说出来,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间,真正的学起来、问起来。而“指导——自主学习”与新课程倡导、渴望的精神相一致,真正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指导——自主学习”的精髓是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学会学习
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虽然在思想上接受“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理念,但行动上仍然不相信学生,对他们不放心。所以教师要转变学生观。“指导——自主学习”以相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为前提进行有效的教学,即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教师指导下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人是潜能的人,学生是潜能的学生,作为教师应树立全体学生都具有巨大潜能的信念,寻求适当措施,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尽可能充分自由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对自己的潜在力量认识不足,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要让他们明白当下的学习对于他的成长和后续学习有什么样的意义。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指导学习方法。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和高度尊重以及对学生潜能的坚定信念会潜移默化,深深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使本来即使缺乏自信的学生也会慢慢地相信自己的潜能,并付诸行动,品尝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自学的初始阶段要多鼓励,比如刚开始自学时,他们书上内容基本能看懂,并完成练习、习题,准确率达85%左右,这时我会抓住时机鼓励他们。又如对学生刚开始学提问题时先不考虑质量,而是多加鼓励引导。德国的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认识自我”。我常对学生说,自信心是人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成功只青睐自信者,只有自信,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才有信心和勇气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心底发出“我能行”的强音。新课程大力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讲堂为学堂。而“指导——自主学习”就是真正把这一精神落到实处。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会读书,要先扶后放,开始先列阅读提纲给学生,一至二周后就不要了,学生能自己说出这节主要讲几个问题,能懂得怎样看书,会知道反复研读相关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并做到边读边悟,重点阅读例题,有的学生直接做例题的题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思自悟,自求自得。自思自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保证。在自学实践中,学生一是边学边思,对教材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先思后看,对结论的概括要先自诘后印证;二是要与教师对知识、规律的理解相对比,反思自己在自学时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从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同解法,让学生张扬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与常规课堂教学的比较
1、提高了学习效率
常规课堂教学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讲解知识点——例题——练习,而“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是没有创设情景、导人新课等,而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又由其他学生来帮助解决,老师指导。课堂上教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精讲,如讲学生出现的错误和易混淆之处,或新旧知识断线之处,或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住要领的地方。这样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就有时间进行拓宽知识,进行变式训练、编属训练,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试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在家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课堂上一般一个学生提问,然后一个学生或多个学生解答,大家评价,有些较难的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的,要引导学生想,或分解成几个问题思考,允许学生争辩,由学生自己发现结果,自己下结论,教师把关、调控。课堂里不存在一定要完成进度,学生有问题,有精彩的回答要让他们说完。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所以“指导——自主学习”真正提高了学习效率。
2、真正体现自主学习
“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现成课件用的较少,而是有选择的用。有时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会把课堂中的检测提前到上课之初,当场由学生讲解,这样即时反馈效果更佳。有时由学生出卷,分为A、B、C、三个层次,小组竞赛、并派代表讲解、互相评判。平时单元考的试卷讲评,与常规课堂也不相同,常规课堂是由教师讲解整份试卷或部分题目,自学课堂是先请学生订正会做而做错的题目,然后不会做的题目才请其他同学帮忙,教师通常用这样口吻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这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完成任务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指导——自主学习”,老师下课就离开教室,不布置作业,其实是有作业的,学生是自主往下自学,做自学练习、习题,只不过不规定做多少。“指导——自主学习”有四个质的规定,即能动性、超前性、异步性、建构性,区别于常规教学的受动性、跟随性、同步性、生成性。这种课堂对教师实际上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测的,它更需要他们有救育智慧,教学机智和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3、学生敢于质疑
“指导——自主学习”课堂的学生还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每节课一上课,教师总要求学生一定要提出问题。当然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与能力需要时间。常规课堂教师总是不停的讲,课改后有的课堂变为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学生则是在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牵引下被动思考,即教师一路问下去,学生一直答下去,是围绕教师提问来安排,而“指导——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自己提出问题。常规教学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指导自主学习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策略、思考策略的发展。
常规课堂是教师进行变题来训练学生,而自主学习课堂是由学生进行变题、编题,学生自己解答。例如: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72km,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48km,同时开出相向而行,问多少小时相遇?接着不是老师变题,而是让学生编题,变化为(1)将“同时开出”改为不同时出发,如慢车先开25分钟”,(2)将“相遇”改为“相距120km”(3)将“相遇”改为“相遇后又相距120km”等。
四、成效与体会
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后,懂得钻研课本,能探索有关问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以及表达能力都大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走出课堂,这样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发展。
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展。这两者永远不会相矛盾,成功的学生必定造就成功的教师,出色的教师必定培养出出色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