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165

鸡眼食疗方
鸡眼,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质层,为圆锥形角质增生硬结,形如圆锥体嵌入皮内,数目不定,根部深陷、皮肤增厚、顶端凸突,中心有倒圆锥状的角质栓,嵌入真皮压迫神经末梢,局部一旦受压或受挤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而影响行走。圆锥的底在皮肤表面为一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质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黄豆大小,形似鸡的眼睛,故称“鸡眼”。
1.生葱叶适量。将葱叶管剖开,取有汁液的一面贴在鸡眼上,用布包扎。每天换药1~2次,数天后可消涂。
2.荸荠、葱头各1个,捣烂敷患处并用布包好,每晚睡前洗脚换药。
3.鸡眼、胼胝:乌梅肉加适量轻粉,用米醋调敷。
4.鸭蛋清12克,生石灰8克。生石灰研细粉,加鸭蛋清调成糊状敷患处。此方对足背或手部尤其有效。
5.大蒜1头,葱白10厘米长1段,花椒3~5粒,共捣烂如泥。视鸡眼大小取不同量药泥敷于鸡眼上。用卫生纸搓一细条围绕药泥,以便药泥集中于病变部位。上用胶布包扎,密封,勿使漏气。24小时后除去胶布及药泥,3日后鸡眼开始变黑、逐渐脱药,最多半个月即全部脱落。一次使用无效者,可再用一次。
6.荸荠1个,荞麦面3克,捣敷。
7.乌梅捣烂,入醋少许,加盐水调匀贴之。
8.乌梅肉、荔枝肉,捣膏贴之。
9.生白萝卜口嚼如泥敷之。
10.乌梅30克,食醋250克,将乌梅打碎,用醋浸泡10天后,再用浸液揉擦患处,每日2~3次,连用7~10日,鸡眼可自然脱落。或用乌梅30克,食盐9克,食醋15毫升,温开水50毫升。先将食盐在温水中溶解,再放乌梅浸泡24小时,去乌梅核,将肉捣烂,加醋,共捣成泥状即可。涂药前,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浸泡,并削去老皮。涂药后,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连续用3~4次。
11.紫皮大蒜1头、葱头1个,捣如泥,调醋。割除鸡眼表面粗糙角膜层(以刚出血为度),用盐水(温开水2 000毫升加生盐5克)浸20余分钟,使真皮软化,擦干,将葱蒜泥塞满切口,用消毒纱布、绷带和胶布包好。每日或隔日换1次。一般5~7天为1个疗程。注意:用此药时必须现制现用,且葱、蒜以用较新鲜的为好。
12.生姜片、艾叶适量。将生姜置患处,将艾叶置于生姜上,用香火烧之,隔日自行脱落即愈。若1次不见效,可再来1次,直至痊愈。
13.新鲜香葱(又名青葱)1根,剥下根部的白色鳞茎上最外层的薄皮,贴在鸡眼上面(先用热水洗脚并擦干),用胶布固定。一昼夜后,鸡眼压痛即明显减轻或消失。第2天继用上法。如此多次重复,鸡眼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终致自行脱落。
14.葱头1个、荸荠1枚,去皮,捣烂如泥,敷于鸡眼处,用卫生纱布包好,每晚睡前洗脚后换药1次。本方可使脚部鸡眼脱落。
15.取鲜大葱,将葱叶头割断,用手挤其葱白液(即葱叶内带黏性的汁液),然后缓慢涂抹数次可愈。本方用治鸡眼,可使皮肤逐渐软化,长期使用,可自行脱落。
16.取芦荟和少许盐水,研成药糊。每晚热水泡脚后,取适量药糊涂在鸡眼上,用无毒塑料薄膜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好。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17.取蜂胶适量,于每晚热水泡脚后,将蜂胶敷贴于患处表面,用纱布固定,每天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
18.生白果捣烂敷患处,治鸡眼(须先将鸡眼挑出血后再敷)。
如何预防脑梗
脑梗属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发生障碍,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脑血栓生成是引起脑梗的常见类型,另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也是脑梗的高危因素,因此需引起重视。
脑梗是怎么回事?
1、脑血管破裂
因为脑血管破裂,使得血液从血管中流出,进而影响大脑正常运转,诱发脑溢血。脑血管破裂有很高的风险性和致死性,若没有及时处理,会降低生活质量。
2、脑血管堵塞
脑血管堵塞后,大脑得不到足够血液和营养滋润,大脑控制的身体一部分也会出现瘫痪,如中枢神经血管堵塞会导致人们失语。
如何预防脑梗?
1、起床速度慢
早晨是脑梗高发期,因为早晨全身血液循环速度由慢转快。经过一晚上睡眠,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易生成血栓,只要血管发生收缩就会增加患上脑血栓风险。所以起床时一定要注意动作缓慢,早晨睁开眼后先动动四肢,然后再缓慢起床穿衣。
2、排便慢
用力排大便会使得全身血管突然收缩,增强腹肌和膈肌,从而升高血压和腹内压,增加血管破裂风险。用力排大便也会使得不稳定斑块脱落,形成血栓,血栓跟随着血液循环,从而诱发脑梗或心梗。所以一定要控制排便力度,不能强行排大便,必要时服用润肠通便药物来辅助排便。平时要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或金针菇等。睡觉前对小腹部做顺时针按摩,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通畅。
3、吃饭慢
吃饭后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来帮助运输体内能量,进而升高血压,诱发脑梗。因此吃饭时需做到细嚼慢咽,每口饭至少咀嚼20~30下,保证每顿饭需吃25分钟以上。另外采取少量多餐原则,每顿饭只吃7~8分饱,不能暴饮暴食,以免影响食物消化而升高血压。另外要保持饮食清淡,远离高盐和高油食物,防止增加血液粘稠度。
4、多喝水
水是最好的血液稀释剂,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约半个小时喝一杯水。尤其是早晨醒来后空腹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帮助冲刷胃肠道;睡觉前喝杯水能防止夜间血液粘稠。
5、多运动
长时间坐着会减慢全身血液循环,不能及时排出血管中脂质物质,长时间下去会使得胆固醇、脂质和糖分在血管堆积,从而生成动脉粥样斑块,影响血管健康。因此少坐多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温馨提示
远离高盐分、高糖分和高脂肪饮食,以免导致高血脂,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多吃豆类或豆制品,其中含有软磷脂,能分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帮助清除血管中脂质,防止血管硬化。另外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学会减轻压力。监测好血压、血脂和血糖,多运动来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身体太肥胖。
煮熟的橙子有什么功效
目录:
调理脾胃
提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结石
保护血管
这种水果不仅可以新鲜食用,还可以在烹饪后食用。 煮熟后温和,减少对人体脾胃的刺激,含有对人体吸收利用更有益的营养成分。 未来的橙子有什么作用?
1、调理脾胃
煮熟的橙子对人体脾胃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凉爽可以缓解,不会伤害脾胃,其果酸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速修复和 损伤。 胃黏膜对改善脾胃消化能力,缓解脾胃不和有很大益处。
2、提高身体免疫力
煮熟的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再生和代谢。 它还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这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 此外,这种维生素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可以淡化色素沉着,抑制色素沉着,定期进食,美白肌肤。
3、预防结石
煮熟的橘子可以有效地防止结石病的发生,它可以加速人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代谢,还可以促进胆汁酸的排泄,减少它们在体内堆积形成结石,以及患有胆结石和肾脏的人 吃一些熟橙子也可以使你的症状明显好转。
4、保护血管
煮熟的橙子对人体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它可以有效预防高血脂和冠心病,以及动脉硬化等高级疾病。 此外,煮熟的橙子中维生素P的含量特别高。 该物质可以改善血液透析的渗透性,防止血管破裂和出血。
荨麻疹反复发作五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本论治,终获良效!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那就是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生病就是敌人入侵。西医就是帮助把敌人打跑,看起来很威风,但明天又换了支敌军入侵,每天都要求助西医帮助,疲于应付。而中医的做法是,先把国家审视一边,帮助国家恢复国力,城墙加固了,兵强马壮,内部安定,自然敌国不敢来犯。
之前就有一位荨麻疹反复发作5年的患者,自述每次发作瘙痒难耐,之前在医院检查了过敏源之后,一直用西药控制,但近段时间控制无效,而且更为严重,去医院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过来想咨询一下。我把上面中西医的治疗区别讲给她,她听完后决定试试看。
诊见患者身上有大小不等的风疹块,颜色淡红,瘙痒。患者自述,整个人十分怕冷。尤其是荨麻疹加剧的时候,周身发凉,恨不得裹上几层棉被。同时呢,大便比较干结,有轻微的便秘。
我查其脉象偏缓弱,舌淡。四诊合参之后,方拟: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大黄,全瓜蒌,麻仁。
本以为很快就会见效,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患者才找到了我,给我说本来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看中医,没想到上次回去用了一个周之后,荨麻疹就消失了,她为了看看是否会继续复发,把所有的药停了,结果却从未再复发过,真的没想到中医这么神奇,决定以后要多研究一下中医。
那么这个方子是怎么来治疗好患者5年的荨麻疹的呢?其实很简单就八个字: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患者主诉荨麻疹,但有个特点那就是怕冷,结合其舌苔脉象可以看出,患者的荨麻疹是因为寒邪客流于表,这就是体内阳虚引起的,所以我用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这个桂枝汤来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除过这个问题之外,患者还有便干的问题,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荨麻疹和便干有什么关系呢?
便干则内浊气排泄不畅,再加上肌表营卫失和,一身气机郁滞失常,她这个荨麻疹就会反复发作。所以我用大黄、瓜蒌和麻仁,来通便泄浊。
如此一来患者体内阳气得复,浊气得出,营卫平衡,一身气机通畅。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故而效如桴鼓!
中老年人怕心脏出问题,推荐这7种食物
心脏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太重要了,但是生活习惯不健康,饮食不注意,都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如果心脏出了问题,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威胁生命。想要保持心脏健康,远离心脏疾病,就要选择对心脏有益的食物,少吃不健康的食物。
有哪些食物对心脏有好处?
1、杏仁
杏仁是一种高脂肪食物,也是比较健康的零食。杏仁也含有不饱和脂肪,可降低胆固醇含量,并有助于促进动脉健康,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此外,杏仁含有维生素E,钙,膳食纤维和镁,这些对于心脏健康也是有益的。
2、红薯
红薯很好吃,对心脏是非常有好处的。红薯富含维生素B6,可分解引起动脉硬化的物质,促进血管健康。红薯含有高水平的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抗炎特性。
3、黑巧克力
吃点巧克力对心脏也有好处,巧克力中含有的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黑巧克力的抗氧化特性可以帮助减少细胞损伤。黑巧克力还可以降低动脉斑块的风险,从而确保了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4、绿茶
常喝绿茶,对心脏有益。绿茶富含抗氧化剂,对于血管健康很重要,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要注意的是,绿茶含有咖啡因,建议适量饮用。
5、大蒜
大蒜可谓是全能的食物,对身体有很多益处。大蒜中的大蒜素可降低血压并促进心脏健康,还可以降低动脉血块的风险,而动脉血块是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6、鱼
吃鱼有益于大脑健康,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其实吃鱼对心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对心脏和动脉来说,鱼是非常健康的食物。经常吃鱼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促进动脉健康。
7、燕麦
燕麦是很多人的早餐选择,经常吃燕麦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可以促进心脏健康。燕麦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可以稳定血糖,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心脏病非常危险,可能会导致很多并发症。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这一情况。改善心脏健康有很多方法,健康饮食非常重要。选择营养均衡的饮食,平时多运动,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心脏病的侵害。
肠胃虚弱,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雷鸣,及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肠滑腹痛,遍数频多,胁肋虚满,胸膈痞闷,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5两(煅),甘草(爁)5两,缩砂仁20两,肉豆蔻(面裹煨熟)40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肠胃虚弱,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中雷鸣,及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肠滑腹痛,遍数频多,胁肋虚满,胸膈痞闷,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空心温粟米饮调下。
【摘录】 《局方》卷六
泄痢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4两(煅),肉豆蔻(面裹煨)4两,缩砂仁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泄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米饮调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七
汤火所伤,赤烂热痛
赤石脂散
【处方】 赤石脂、寒水石、大黄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汤火所伤,赤烂热痛。
【用法用量】 以新汲水调涂伤处。
【摘录】 《医方大成》卷八
关于桂枝去芍药汤,知道为什么要去芍药吗?
伤寒论的方剂有个特点,要去掉什么,要加上什么,直接在方剂上说出来。而且很多方剂都是在一些基本方加减得来。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因此也有人讲,伤寒论就是一部讲加减法的方书。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关于桂枝去芍药汤,为什么要把芍药去掉的问题。桂枝去芍药汤,他的原方是桂枝汤。那么在这里把芍药拿掉,这就说明这个汤剂针对的是桂枝汤证,但又不是完全的桂枝汤证,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是不需要芍药的,如果用了芍药,那很有可能不对症或者说起反作用。
原文是这么说的: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其实张仲景这里说太阳病就是太阳中风,就是桂枝汤证,用桂枝汤发表就好了,如果医生开错药了,开成攻下的药,造成病人脉促,胸满者。
显然把芍药去掉,是因为脉促胸满这样的症状出现。
促脉就是搏动数时一止,就是一下跳得很快,突然又没了,脉摸不到,过一下又回来。为什么脉促?因为用了攻下的方法,在药力带动下,气血往下走的速度很快。当心脏的血来不及喷出来供血时,前面的血已经走了,这时候中间有间歇性的停下来,所以脉会跳得很快,又突然停一下。
胸满,胸腔胀满。因为攻下的药一下去,身上的血大量往下走,往腹腔走,回流的力量会增强,一回流到心脏的时候,一个会胸满,就是心脏有胀满的感觉。
那么这种症状为什么要把芍药去掉呢?显然与芍药的药性有关。芍药是什么药性?白芍春天开花,又春天三月三左右采根入药,应春天肝木之气而生,味酸能制肝气之的亢,所以唐容川讲,白芍为春之花,而根微酸,故主能敛肝木,降火行血。苦性较轻,故白芍只微降,大黄则降力大。味苦能泻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气分之水。简而言之白芍是有微降微泻作用,本来就因攻下而导致的脉促胸满,那么白芍就不能再用了。
从药理作用人体部分看,历代医家几无说明,现代倪海厦在讲述桂枝汤时很通俗说出桂枝是作用于心脉动脉的,加强动脉血液喷出,起温散作用,白芍是作用于心脏静脉的,能加强静脉血液回流,起收敛作用。两者配合,一散一敛,阴阳平衡。
遇到上述所讲的脉促胸满这种情形,就把桂枝汤的芍药拿掉,让桂枝不再受牵制,用桂枝加强心脏喷出的力量,而拿掉芍药后会让血回来慢点,整个平缓下来。否则静脉流回来的太快了,胸满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所以就出桂枝去芍药汤这样的减方。
《皇汉医学》讲东洞翁将本方定义为治桂枝汤证之不拘挛者,以其不拘急,故去芍药也。其实是比较主观赋浅的。
理解了上述问题,那么条文所讲的“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就更好理解了。意思是如果病人除了脉促胸满的现象外,还有点怕冷怕冷。感觉从里面冷出来的,身体里面一阵一阵冷这种感觉。这代表阳虚了,究其原因还是攻下导致。因为攻下,津液伤了。这时候加附子,用来蒸动肾水,以补心阳。
倪海厦指出:心脏病的药里之面绝没有芍药,只要有胸满的症状,张仲景一律去白芍。
原方如下:
一、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寒温,服一升。若一服恶寒止,停后服。
若一服恶塞止。停后服,吃完一服后,恶寒停了就不用喝了。
皮肤骚痒,张仲景有方子
很多人都经历过皮肤骚痒。
有的人在洗完澡后,电风扇一吹,就觉得这里痒,那里痒,仔细一看,痒的地方也没长啥东西,抓抓就好了。
有的人早上起来,就觉得身痒不舒服,风吹了更不舒服,甚至还起风团。更奇怪的是有的人在屁股上起疙瘩。
还有的人平时没事也会这里痒,那里痒,时不时的,不定时,不定点,也不算很繁频,不是很严重那种。有风无风都会偶尔有痒点。
前二种情况是很明显的表皮问题,有风更严重,风症明显。后一种情况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往往是表症并伴有脏腑问题。
痒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有分析研究指其是一种轻微的痛觉,也有研究指出不是痛觉。不管是不是,反正是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
以上第一第二种痒症与具体的有明确病机的癣痒,发疹痒,伤口愈合痒不同。这是一种体表伤寒未解而表现出来的轻度表证。这样的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
对付这种痒,张中景早就有方子可开。他在《伤寒论》里说“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意思是说一个人得了伤寒,经过治疗好了点,但他又好不了,要出汗又没有汗出。如果这个人的脸是是脸色红赤,那么这个人就会出现身痒的问题。
那么这种皮肤瘙痒,那就可以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治疗。喝了汤以后只要出点小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这其实就是体表有伤寒未解而导致的皮肤瘙痒。这其中产生的机理有两种,第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得了伤寒的时候再使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但是汗没发透,汗水离开了汗腺,但没有从毛孔出去停留在表皮。那么就会导致这个水滞留,堵塞在表皮,就会出现一种痒的症状。有的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皮肤轻度的水肿。第二种情况就是本来这个人得了伤寒,但是因为他身体比较虚,中医说表虚,基表排汗的力量不够,结果呢,汗没有完全排出来。停留在表皮,也会导致水滞留,形成堵塞。如果这种堵塞严重的话,它就会出现像风团一样的疙瘩。不严重的话可能就是一个会痒的点点。
所以后来的中医学家根据这样一个机理,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治疗因体表有寒未解导致的皮肤瘙痒,这也包括了因这种机理产生的各种疹痒。
对身痒的主因,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已做精辟说明:“不得小汗出,是表邪未解的证候,要出汗出不来,水分含在皮内,其身必痒”。即痒病在表,又兼挟湿邪,故与风湿相类。经方对风湿的治疗原则是“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出汗者,风湿俱去也”,而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是微微发汗的治剂。
胡希恕弟子冯世纶临床常以桂枝汤加荆芥、防风微发汗,仿桂枝麻黄各半汤之意来对付骚痒,收到满意疗效。如:黄某,女,40岁,2009年3月就诊,主诉近日来身痒,皮肤起疹疱,夜间身痒为重,口不干不苦,二便可,舌淡白,脉弦细。该患者身痒夜间为重,口中和,六经辨证为表证太阳病,兼有瘀血,法桂枝麻黄各半汤意,处方: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荆芥10g 防风10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白蒺藜15g 沙苑子12g 蛇蜕6g。服药三剂后,身痒即大减,后以柴胡桂枝汤调理而愈。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案例:身痒为患者自我感觉,从《伤寒论》可以看出,身痒多有病位在表的机会,为表证太阳病,若时日已久,而表邪未解,可入里化热,由六经来辨当为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先解表或表里双解,此时治疗仍当以解表散邪兼以清热,若热明显者,可根据证情加入生石膏、栀子等。痒甚加白蒺藜、白藓皮、蝉蜕等,血虚明显可加入赤小豆、当归等,内湿明显者可加入生苡仁、败酱草等。
下面是二个直接使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进行加减的案例:
罗德扬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奇痒验案2则
案1 李某,女儿2岁,农民,1972年2月3日诊。自诉皮肤瘙痒4个月。白天皮肤奇痒难忍,至夜晚脱衣覆被睡觉则痒止但喘促不宁,曾用中西药和民间单方等多法调治皆无寸效,后经人介绍求家父诊治。刻诊:全身皮肤瘙痒但无丘疹,不红不肿,皮肤略嫌干燥,抓痕累累,舌质微红,脉象浮涩。诊为为邪干皮腠,卫津郁滞,皮肤失去荣润所致。思仲景桂枝麻黄各半汤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之句,试投原方,以观其效:桂枝12g,白芍12g,麻黄9g,杏仁12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4枚。2剂,日1剂,水煎(嘱麻黄去沫),早晚各1服。2剂尽,患者喜悦不禁曰:“药后几无痒、喘”,主动索药再服。原方再投2剂,痒喘之苦霍然若失。随访3年,终无复发。
案2刘某,男,72岁,农民,1984年3月15日诊。患者皮肤奇痒6个月余。曾在开封等处经多法治疗3个月不愈。诊见皮肤干燥无疹块,询知大便七八天1次但不甚干结,脉象浮虚。此乃邪郁皮肤,肺失宣降所致。投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12g,白芍12g,麻黄9g,杏仁12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4枚。2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后痒去大半。再投2剂,便通痒止。
由此可见,世人均觉中医难,只是不知其机理之精巧,且圣人早已有良方可效,看来我们还是不太了解自己身体的奥妙。人体就像个房子,中药就像战斗的武器,怎么把病邪赶出去,只需要那么一点点智慧。
白虎汤症学习笔记
白虎汤是伤寒论方剂中的清热名方,主要是针对肺胃热盛,阳明经热的一系列热渴症状,如烦躁、口渴、怕热不怕冷等热症。
与白虎汤及其加减少方相关的条文有9条。
其中有3处单用白虎汤的条文,如下:
1、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2、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
3、太阳病,脉浮,身无汗,不可服白虎汤。
还有6处记载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如下:
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5、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愤反谦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条记述在金匮要略中)
本汤方的几个显著特点:热,烦,渴,干,燥。其中条文也物别说明了不适合使用本汤方的情况: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
下面重点对方中的石膏和知母二种药作一个记录,因为这二种药是方中的清热要药,石膏也称之为白虎,为主药。
单味石膏药理及应用
石膏是硫钙矿石,常产在内陆湿和海湾盐湖所形成的沉积岩中。采挖后,除去质,轧碎生用煅用。石膏有两种,一是生石膏,为含结晶水的硫酸钙(CaSO42H2O),呈扁形不规则的块状,白色或青白色,断面可见纤维状纹理,色泽莹净如水晶。《别录》认为石膏“细理白泽者”为良品;二是煅石膏(CaSO41/2H2O),这是生石膏煅制后研细的白色粉末,煅石膏不可内服,是外用药,用于收敛生肌。
一、《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创。”
以下为白话注解:
中风寒热:指外感发热。
心下逆气惊喘:指心下(胃)气上逆而导致惊喘。
口干,苦焦:为热盛伤津的一种现象。
不能息:即呼吸困难,主要是热气上逆所致。
腹中坚:与脏器平滑肌痉挛有关,石膏解痉,故能缓解腹中坚痛。
产乳:指产后晕绝或指妇人产子也。
金创:可能指刀剑伤引起破伤风之类疾病。
二、仲景之应用考证:
《药征》里讲到,石膏主治烦渴,也治烦躁身热而导致的胡言乱语。仲从伤寒方剂中看出,石膏可以配知母、配麻黄、配桂枝、配人参、配竹叶、配龙骨、牡蛎等:
(一)石膏配知母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而且能救阴。阳明经证,气阴耗伤,仲景用白虎汤,以石膏伍知母清热存津。
(二)石膏配知母、人参治夏月中暑,津气两伤,高热而渴者。此时单用白虎汤尤嫌力不足,必须加配人参,为自虎人参汤,石膏配人参有清热益气之功效,暑热铄涸之余,石膏得人参能使高温后之真阴顿复,而余热自消,此仲景制方之妙也。
(三)石膏配竹叶,善除胃热而止烦,用于病后虚烦余热。
(四)石膏配麻黄,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用石膏十五方中,配麻黄的就有八方,即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汤、越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
《方函口诀》云:“膈间水气,非石膏则不能坠下,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告同义也”,这说明,石膏配麻黄可逐痰饮,发越水气而治肺胀咳喘,也是一种降逆作用。麻黄本为辛温发散之药,具发汗、定喘功能,但与石膏相配则可制约其辛散,充分发挥其降逆定喘作用,
(五)石膏配桂枝,仲景用于白虎加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木防己汤等,以白虎汤加桂枝而言,其适应证为热多寒少,骨节疼烦,取石膏以清热除烦,配桂枝以解表止疼。大青龙汤、小青加石汤木防己汤,或为烦躁,或为肺胀,或为支饮,以石膏配桂枝能清热降逆,又能温化水饮。
(六)石膏配龙骨、牡蛎,有风引汤,仲景以治热瘫痫。
(七)石膏配龙骨、牡蛎,能重镇熄风。
按若见有心力竭者,慎用石膏。
三、后世家之应用:
《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药性本草》:“如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
甄权说:“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
元素说:“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
东垣说:“胃热、肺热。”
《本草备要》:“治斑之要品。”
四、石膏之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中枢及发汗中枢的作用,故本品解热而不发汗,若发汗过多容易伤正,石膏则无此弊病,尤其适用于高热,解热作用且较持久。
(二)镇静及解痉作用:由于内服石膏,其钙素经胃酸作用,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使血液中钙离了浓度增加,降低机体神经应激能,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
(三)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1的石膏Hanks液在体外培养试验中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死菌及胶体金的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由于Ca可提高肺泡噬细胞的捕捉率,加强其吞噬活性和加速其对尘粒的清除,Ca在维持巨噬细胞生理功能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认为在石膏的上述作用中,Ca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四)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单味知母药理及应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 的肥大根茎。
一、《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寒,主消,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以下为白话注解: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为特点的病证。
热中:指中部热,即心胃热,亦指消渴因。
除邪气:指祛外邪,除热之意。
胶体浮肿,下水:知母利尿,可退浮肿。
补不足,益气:可能是秦汉方士所加,元·朱丹溪讲“知母可以滋阴。”
按:丹溪有误,知母虽可以泻火而保阴,但不能认为
知母是滋阴药。
二、后世医家之应用:
《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甄权说:“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
《大明本草》:“热劳传尸痛,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安心,止惊悸。”
元素说:“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好古说:“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木草纲》:“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关于知母泻火而保阴,非滋阴之说,详前。
李士材说:“用知母治痨可使人天枉。”李士材之说,为过甚之辞。
张景岳说:“知母可清火,但无补益作用”。《理虚元鉴》谓“治未成虚劳者。”
现代用知母配合抗痨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
综合上述诸家及后世本草对知母的临床应用可归纳如后:
(一)泻肺、肾、心、胃、小肠热,即泻里热,也解外感内伤之热;
(二)治疗因热引起的伴随证,如烦躁口渴头痛,惊悸,不拘急性热病或慢性消耗热病;
(三)止咳嗽;
(四)治下痢:五利小便;
(五)抑制性欲。
知母之配伍举例如下:
(一)知母配生石膏,清阳明经热,高热烦渴。
(二)知母配川贝母,可治肺热咳逆。如《局方》二母丸。
(三)知母配黄柏,可清下焦湿热。若少佐以肉桂,则有滋阴降火,化气通关作用,如《兰室秘藏》方通关丸。
(四)知母配鳖甲、地骨皮,可治骨蒸低热。
(五)知母配天花粉、麦冬等,可治消渴病。
(六)知母配附子,甘寒加辛热,有温润作用,可治热性病心阳不振而兼口渴欲饮者。
三、知母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皮下注射知母浸膏2毫升/公斤体重,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二)抑菌作用:知母煎剂体外试验,对伤寒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百咳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多种致皮肤病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唐王焘《外台秘要》记载知母治天行时病可能与知母抗菌作用有关。朱丹溪喜用黄柏、知母相配,后人认为有清热燥湿作用从现代药理分析,黄柏及知母均有抗菌协同作用,用H-V人型结核杆菌感染小鼠后,饲以含知母的饲料(2.5%)对结核病灶有抑制作用。
(三)降血糖作用:知母的水浸取物,能降低正常家兔的血糖水平;给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小鼠腹腔注射知母浸剂,亦有降低血糖作用。
(四)对在位蟾蜍心脏,小剂量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抑制心脏,大剂量则麻痹心脏,甚至停止搏动。
白虎汤组方分析
【方药组成】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6克粳米9克
【适应证】
1.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舌上干燥,烦躁不得卧,渴欲饮水数升者。
2.大热,大渴,脉洪大或滑数,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者,或有谵语者。
3.伤寒脉滑而手足厥冷,此热厥也,亦主之。
【方解】
王旭说:“白虎汤是清阳明气分之热邪。石膏清火,知母滋阴,甘草缓阳明之津气。因石膏性重,知母性滑,恐
其疾趋于下,另设煎法,以米熟汤成,俾辛寒重滑之性,得米、甘草,载之于上,戍清肃肺胃之功。”又说:“止渴除烦功用播,汗多热盛最相宜,无汗恶寒大不妥。”
【应用】本方尚可通治狂证,眼睛赤痛,牙龈肿痛,斑疹大热,疟疾烦渴,中暑大渴,暑风抽搐,热喘,丹毒,消渴,失眠等证。近代对白虎汤运用范围不断扩大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肺炎等属于气分实热者,有较好疗效。总之辨证为里热(肺胃实热),胃未结实者,脉洪大有力面目俱赤,口干舌燥,或口臭,咬牙,或呼气热,小便赤,按其腹烙手为主。
白虎汤用石膏清热,剂量较大。吴鞠通、余师愚用八两;余无用一斤;江笔花《医镜》先后用十四斤石膏于一病人;刘蔚楚亦用八两,连续给病人服十八剂。按:石膏为钙盐,加甘草可促进其溶解度,但其饱和溶解度应有一定的范围,超过此范围即加大量石膏恐亦无济于事,因此石膏加多大量值得研究。老年体衰者宜慎用,有心衰趋势者,亦宜慎用。
医案1
周×男,34岁。哮喘发作,呼吸气促,胸膈烦闷,见胸高气粗,痰浊黄稠,不易咳出,目赤唇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为热喘、痰火旺盛之象,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以白虎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9克黄芩9克厚朴9克枳实9克五味子6克麻黄9克款冬克方5剂
另炒广地龙30克,研细,每次服3克,一日二次。
按本例为痰热搏结于肺,加感外邪,致使热化火,火气上壅,则胸高气粗,如目赤唇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痰火旺盛之象。以白虎汤配麻黄清热宣肺,因有胸闷,痰不易咳出,故加厚朴、枳实助麻黄平喘下气。本方广地龙性寒,佐麻黄,可治热喘,药后肺火清而喘咳平。
医案2
吴×男,38岁。牙龈出血肿痛已三个多月,有口疮、热臭,口干苦而渴,胸闷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证属胃积热,治以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品。
生石膏30克肥知母9克川连3克生地15克丹皮9克连翘克甘草5克方4剂
按本例脾胃积热,龈为胃之络,致使龈血、口疮,投以白虎汤清胃热,黄连清热解毒配以丹皮、连翘清血热治口疮有效,服药3剂后,诸证全消。
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对本方评价很高,普遍推崇为阳明经热证的代表方剂,温病学派又将其立为清气分热的主方。由本方加减的变化类方较多:
1.白虎加人参汤(即本方加人参),用治白虎汤证兼见燥渴不止,汗多而脉大无力,属气津两伤者。
2.白虎加桂枝汤(即本方加桂枝),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近用于治疗“热痹”,症见关节肿痛,发热汗出,恶风、口渴,烦躁。
据研究,利用多个复方和多种单味药对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小白鼠的疗效对比,结果白虎汤治疗比对照纽存活率高。用本方对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作抑菌试验,无论原液或浓缩液均无抗菌作用,白虎加人参汤亦无抑菌作用。
有关动物实验证明,白虎汤确具有明显退热作用。药理实验表明,单用石膏退热虽快,但作用较弱而短暂;知母退热虽缓,但作用较强而持久。两药合用,退热效果更加显著。这与中医认为石、知母相须配伍,可增强清热泻火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李。
白虎加人参汤组方分析
【方药组成】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8克粳米9克人参9克
【适应证】
1.治伤寒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2.太阳中,汗出恶寒,身热烦渴,及火热伤肺,传为膈消,最良。
3.白虎汤证而心下病硬者。
【方解】《医宗金鉴》:“大烦渴,阳明证也。洪大,阳明脉也。中风之邪,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不解,不烦渴,脉洪大者,是邪己入阳明,津液为大汗所伤,胃中干燥故也,宜与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而烦渴自解矣!
【应用】本方通治小暑热乳尿及夏月中暑,身热而渴,汗多,脉大无力,本方较白虎汤证在辨证上多有心下痞硬之症。
医案1(中暑)
何××,男,62岁。盛夏在烈日下行走,头昏眼花,身热汗多,气粗如喘,口干舌燥,反应迟钝,脉虽大但重按无力,证属暑热津,投以白虎加人参汤。
白参9克石膏30克知母克天花粉15克甘草9克
服一剂后,热退汗止,频呼口渴,且欲冷饮,改服天然白虎汤(西瓜汁)而愈。
按暑热燔灼阳明,则身热头昏眼花,迫津外泄,则多汗气粗如喘,气津两伤,故脉大无力,本例为老年中暑高热伤津,投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则烦渴立解,用人参预防医案2(消渴)
莊××男,53岁。患糖尿病巴二年,血糖233毫克%(空腹),尿糖~,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少气乏力,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洪数,证属阳明内热炽盛之消渴证,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生石30克知母12克人参6克天冬克天花粉15克生地黄9克蚕茧壳15克方7剂
续服14剂后检查血糖120毫克%(空腹),尿糖定性(一)
按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本例烦渴多饮,属于上消,用石裔、知母清肃肺胃,加天花粉、生地黄、天门冬养阴清热,生津止渴,兼气虚者加人参益气生津止渴。
据研究,单味知母、人参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若知母配石,或人参配石都能使降糖作用加强,但知母与人参配伍,降血糖作用非但不见增强,反而削弱,人参用量愈大,作用愈弱。若知母人参=1:1.8的情况下,再加入石,降糖作用基本恢复。在一定范围内,石膏用量增大,作用相应增强再依次加入甘草和米,降糖作用也有提高。上述实验结果,说明方中知母与人参,在降血糖方面有拮抗作用,通过石协调甘草、粳米辅佐共同发挥了降血糖作用。
白虎汤证明主要针对的是中上焦有实热的问题。其病机产生的原因民国名医曹颖甫认为,有直接中天时之热引起的热症,如中暑。也有自身积热引起的原因,如长期饮食不当。也有由寒化热,由太阳病传变到阳明病的原因。如服桂枝汤后大烦渴不解。
倪海夏认为,白虎汤证针对的热是一种经热,不是血热,特指是阳明经热,与其他医家所讲的气分之热的观点一致。
在众多医家对白虎汤的观点中,民国名医曹颖甫的分析和实践应用较为全面和独到。
(0)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伤寒】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  甘草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 ...

  • 白虎汤研究

    从术的层面上.中西汇通的角度解析白虎汤.‧白虎汤是阳明经证,核心反应──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病理特征是炎症反应.‧局部的炎症反应是红肿热疼,代表方栀子汤: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干姜汤. ...

  • 林利城记录:我的中医人生(4月份)

    我的中医人生(56) 作者:林利城   2017年4月5日 今日学习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大黄三两(15g)附子三枚(30g,先煎1小时)细辛二两(10g)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