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岭根 马鞍岭之烽火岁月(一)俞济民部抗战
岭根故事之四
剡山是宁海县城的西南屏障,形如覆船,福泉寺(覆船寺)也因此得名。寺西侧有马鞍岭,自古即为台州府统辖下临海至宁海的交通官道,彼时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是商贾往来之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岭根,顾名思义,原是马鞍岭脚下的一个处所,三面环山。因剡山而与县城相隔,经马鞍岭至县城约十五里。剡山东西二水于该处南相汇,经白溪而至三门湾。
如今的马鞍岭,幽竹掩映,荒草萋萋。偶有倦鸟掠过,才知日暮斜阳夕照,远处炊烟袅袅,又萦系了多少魂牵与梦绕?
岭上古枫依旧,树身上的刀痕弹孔清晰可见。它们是一幕幕马鞍岭腥风血雨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抚摸这棵伤痕累累的老枫树,犹如心在滴血,云在哭泣,风在哀嚎,喋血儿郎,魂归何方?
图片来自网络
1940年10月9日上午,日寇敌机在宁海县城上空轰鸣,投下了罪恶的炸弹,千年古城满目苍夷。不久之后,强盗进城,烧杀抢掠,残害百姓,无恶不作,宁海县城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
俞济民,奉化人,毕业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曾任宁波鄞县县长,国民党鄞奉游击部队指挥官,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退守宁海。其弟俞济时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他凭借这层关系,后担任浙江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小将保安司令。尽管治军严格,与日军作战却屡战屡败,一退再退。
岭根有一村民因家里穷没饭吃,逃去当火头兵。有一次他回来对人说,在跃龙山脚,一个兵在百姓上城卖的担里拣了一根萝卜吃,正好被俞济民发现,结果取出手枪,“啪”的一声,当场击毙。
俞济民当时是驻守宁海军事长官,其部于1940年10月9日日军疯狂进攻宁海县城时,西退至梁皇寺。因马鞍岭为交通要冲,却距县城最近,成为该部阻敌前哨。
扼守在马鞍岭的国军一个排驻扎在附近岭头塘。士兵小马,19岁,是该守军中最年长者。那时,无论何方部队,16至19岁的士兵往往是战斗部队的中坚。
作战 绘画:章家良
岭根村民负责守军供给,每日送饭菜至岭上。虽时日已近初冬,包裹这群无所畏惧的士兵身躯的依旧是单薄的夏服。在村民们的眼里他们分明还是少年郎,可如今他们却用一双稚嫩的肩膀护一方百姓的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年轻的生命随时面临着失去,然而依然坚守在马鞍岭这个他们人世间最后的落脚之所。
马鞍岭上的柏树 摄影:葱丛
十月半的古枫,叶子已近枯黄,在寒风中发出索索的急响,使马鞍岭显得苍凉和无助。然雄壮的身躯,依旧像这群士兵般,斗志昂扬。
就在那个午后,日军向马鞍岭发起了进攻。
日军一支做佯攻状,他们明目张胆地从赵爷殿向岭头行动。当时村民中原的父亲在半岭放牛,第一时间发现日本兵,并大声呼喊:“东洋人来啦!”结果,几把尖刀刺进了他的胸膛。听到呼喊声,两名驻守在岭上的哨兵立刻卧倒枫树脚,向岭下射击。此刻还在岭头塘村吃饭的部队听到枪声,便抛下饭碗,端起长枪,往枫树下急急而来。
他们一字排开对着半山腰开火,枪声激烈,响彻云霄。岭根村的村民们都捏着一把汗,恨不能参与战斗,可手里没有家伙,又不知战事如何,无奈只能守在村里。
岭上的部队打得正酣,岭下的敌人就要被歼灭,眼看胜利在望。殊不知,日军的另一支人马正在悄悄逼近,他们在熟悉本地地形的汉奸的带路下,从蔡家迂回,偷偷从箸笼坑上来,埋伏在岭头路廊后面的山包上,架好了机关枪,居高临下,瞄准了一排人的背脊。
古枫 摄影:葱丛
突然身后响起了枪声,小马大喊一声:"小心后面有鬼子!"纵身扑向正匍匐在地向下射击的战友,背上已中数弹,这位战友边摇晃着小马边大叫:"小马!小马!"然而小马为了掩护他已经牺牲,他泪奔如雨,调转枪口,一个箭步冲上枫树脚,一边扫射,一边高喊:"我操你娘的小日本!"结果头部中弹一下栽倒在地。
战事最忌腹背受敌,在这危急时刻,年轻的战士们,一部分调转枪头,对准岭上,一部分面向岭下,他们有的靠着大枫树,有的卧倒在地,在树丛的掩护下,努力突围。眼看岭上敌人火力越来越猛,马鞍岭形势危急。
霎时间,天际阴云笼罩,呐喊声、厮杀声响彻剡山,山崩地裂般,整个马鞍岭都在颤抖。空气中布满了血的味道,中枪的战士依然顽强抗击,鲜血不停地从他的衣衫中喷涌而出,血肉模糊的手仍然在猛扣扳机;倒下的战士,手里紧紧拽着机枪仿佛还在战斗中······
天逐渐暗下,枪声渐渐停止了,腥风血雨袭击后的马鞍岭,硝烟弥漫。战士们倒在岭上,殷红的鲜血浸染了古道上的鹅卵石,马鞍岭早已成了一片红褐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悲哉!壮哉!
大战过后,死一般寂静。
送饭菜的村民伏在柴草丛中,眼看一个个血肉之躯沉重倒下,跪地拍打,泣不成声,泪飞纵横。那依靠在古枫躯干的战士仍然怀抱武器,圆睁双目。刺刀的寒光清冷逼人……
映山红 摄影:山水尤
去年国庆期间爬马鞍岭,已是仲秋,然而岭上映山红却开得十分艳丽,滴血一般。
僵卧孤岭不自哀,古人征战几人回,长眠在岭上枫树下的烈士们最大的年仅19岁,最小的还未满16岁。他们如此年轻,还未体会儿女情长时那一刻的怦然心动;还未尽为人夫为人父之责任;还未报跪乳养育之恩情;还未尝遍这人世间的滋味······年轻的生命如一颗颗流星坠落在异乡,故乡山川不知,家乡父老不知。
老枫树仿佛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兵,经过浴血奋战,带着满身伤痕,向我默默讲述这一段段难以忘却的经历。青松挺立掩忠魂,站在庄严肃穆的树下,肃然起敬。
此刻岭上,风烟俱净,唯有这棵老枫树伫立着。然而我的眼前却分明浮现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我仿佛听见他们在练、在歌唱、在打闹,笑容似孩子般的阳光灿烂,在马鞍岭上老枫树下······
摄影:娴柔竹
后记:
日军攻下马鞍岭后,俞部退到台州。鬼子大队人马从此在官道上畅行无阻,各村开始逃东洋人。
日本鬼子投降时,垂头丧气地背着战死者的骨灰、牌位,手举白旗,自南向北过马鞍岭。这时八路军在岭根周围的山上都架设了机枪,整个岭根村前的官道上日本队伍很长,军官必须牵马步行,灰溜溜地过马鞍岭,老老实实进城接受檄械投降,如有顽抗,就地歼灭。
日寇投降 绘画:章家良
俞济民部后来落了台湾,不管怎样,为国捐躯,为民族而战的烈士们是英勇不屈的。从马鞍岭抗战中,落台湾的俞部估计存封着阵亡簿,而宁海人民很少人知道烈士名字,牺牲在宁海大地上的383位国民党战士,知其名者仅60来人,马鞍岭惨烈的斗争中,岭根村只知一个年轻人姓马,其余一概不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国家为民族而战,洒尽热血,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但留下中国人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而经过血与火洗礼的马鞍岭,是抗战的岭!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民族而战的烈士们,他们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