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四为六有十戒,泽被后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一座以宋式为主,兼有明清特色的院落,静谧而厚重地驻居在街巷一隅,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张载祠,也是横渠书院所在地。祠中松柏掩映,郁郁葱葱,一棵高9.3米的张载手植柏穿越古今,昭示着祠堂的厚重与深沉。柏树枝干盘若蛟龙,青枝直指天空,虽历经近千年,至今仍焕发生机,这正如横渠先生张载的思想,虽时光飞逝,但思想不老,影响中国历史千年。

1.一生坎坷志存高远,执著立言创立关学

张载,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理学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他为后世留下的“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横渠四句”的太平理念、“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史料记载,张载从小天资聪明,15岁时,父亲张迪病故,家人决定将其移棺至原籍大梁安葬。张载和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陆氏,护送父亲灵柩,行至横渠镇时,因身上盘缠不足,又听前方发生战乱,于是将父亲安葬于横渠镇南8公里的大振谷迷狐岭上。从此,张载便在眉县安家,入横渠镇崇寿院读书,后来被邀至开封、长安以及武功绿野书院、扶风仙山寺等地讲学,门徒多为关中地区学识之士和在职官员。

当时,西夏常对西部边境侵扰,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朝廷与西夏议和,并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张载一直有精武救国思想,他就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收复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张载,认为张载作为儒生,日后定成大器,便劝他弃武从文,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道家之书,后觉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历经十余年攻读,张载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逐渐形成独特的关学体系。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8岁的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此后,他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境内)著作佐郎,签书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等职。

在作云岩县令时,他办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每月初一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常设酒食款待,席间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戒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县衙的规定和告示,每次都召集乡老,反复叮咛到会的人,让他们转告乡民。因此,他发出的教告,即使不识字的人和儿童都没有不知道的。在渭州,他与环庆路经略使蔡挺的关系很好,深受蔡挺的尊重和信任,军府大小之事,都要向他咨询。他曾说服蔡挺在大灾之年取军资数万救济灾民,并创“兵将法”,推广边防军民联合训练作战,还提出罢除戍兵(中央军)换防,招募当地人取代等建议。其间,他还撰写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和《经略司边事划一》等,展现了他的军事政治才能。

51岁时,因对王安石新政变法有看法,张载辞官回到横渠镇,依靠家中薄田生活,在少时读书的崇寿院讲学读书,“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两项实践。在横渠镇崖下村、扶风午井镇、长安子午镇仍保存着遗迹,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

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被推荐得以再次回京任礼部副职。因支持推行复古婚冠丧祭之礼未果,又借病辞官回家。当年农历十二月行至临潼,当晚住馆舍,沐浴就寝,次日清晨辞世,终年58岁。辞世时,仅有一个外甥在身边,在长安的学生闻讯后赶来,筹资将老师安葬。

张载的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在张载祠南7公里处的大镇谷迷狐岭,张载墓便坐落于此。这百亩墓园,是张载及其父张迪、弟张戬的安葬之地。张载讲学的崇寿院也被改为横渠书院,后辈尊称张载为“横渠先生张夫子”。

2. “横渠四句”关学精髓,治世施政立心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这四句名言被广为传诵,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称其为“横渠四句”。这22个字所蕴藏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用较通俗的话来解释,即要探究宇宙的规律,寻求人类健康发展的真理,继承先贤圣人的进步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方法治国理政,保证整个国家乃至人类都过上幸福无忧的美好生活。这便是张载的治世施政理念。

史料记载,张载为官时勤政有为,忠于职守,宋英宗时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军府之事无论大小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再者,他秉公执法,曾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南)审理忠正军节度副使苗振贪污案,查实并无贪污的事实,苗振因此由死刑改判为撤职。

张载“横渠四句”前三句,意在为社会奠立长久的精神文化根基,体现了张载的远见卓识。“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表述,也是最具中国风格并影响至今的大国和平理念。“四为”涉及到人类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道统传承、社会理想,展现了张载博爱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使命意识。

张载一生清贫,常年与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百姓生活状态,积极推行自己“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精思力践”的学风,“大心体物”的气度,“太虚即气”的唯物宇宙观,“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共同构建起“关学”思想的学术体系。

“关学”是由张载始创,后由他的弟子及南宋、元、明、清的后继者一脉相承,在关中地区流行的一个理学学派,和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共同形成了宋朝理学的四大学派,人们称为“濂、洛、关、闽”。

熙宁九年(1076年)秋,57岁的张载终于完成了体现他哲学思想精华和体系的重要著作——《正蒙》。“横渠四句”即是他哲学主旨的集中体现。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岐州(岐山县)大旱致灾,导致庄稼严重歉收。张载听说后,每次吃饭时,对着饭菜都无法下咽,同情饥饿百姓。希望官员应像爱护自己和对待朋友一样,关心百姓和世间生灵万物。

在张载祠内,矗立着两块分别刻着《东铭》和《西铭》(又名《订顽》)的石碑,《西铭》取自《正蒙·乾称篇》,著名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思想就出自这篇短文: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将民众视为自己的同胞、万物视为自己的朋友,蕴含着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张载的一生,就是“民胞物与”的真实写照。“民胞物与”的伦理情怀最能体现张载仁孝的思想精神。

在社会伦理层面,每个人都应该尊老慈幼,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都要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将那些“疲癃、残疾、惸独、鳏寡”者视为自己的兄弟给予同情和爱护。“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蕴含着建立在天人一体、万物同根基础上的博爱精神,倡导了仁爱忠孝的伦理情怀,这也是《西铭》的核心精神。历史上,“民胞物与”激励着仁人志士救国家于危难、拯生民于涂炭。在今天,它仍旧启示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关怀社会、关注民生,自觉肩负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不仅在国内,张载及其思想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同样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海内外专家学者,张载后学后裔,不远万里前来张载祠拜谒求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外,一些有关张载尤其是“四为”思想的著作在海外出版发行,且《西铭》也已入选日本及韩国教材。

3.“六有”“十戒”规范伦理,教子育孙礼德兼修

张载作为“关学”的创始人,一生大部分的精力用于著书立说和教书育人。《宋史》张载本传以“尊礼贵德”评价张载之学。张载伦理学由礼论和德论构成。礼论,属于张载伦理学的“规范伦理”。

对于个体修养,他主张“知礼成性”“以礼成德”;

对于教育内容,他主张“以礼为教”;

对于社会风气,他主张“用礼成俗”。

张载极其重视对家族子弟及学生的道德礼仪教育。针对家族人员,张载制定了基础的家规家训,即“六有”“十戒”,规范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六有”是张载15岁时护柩回籍途中,在勉县拜谒武侯祠后题言:

言有教,

动有法,

昼有为,

宵有得,

息有养,

瞬有存。

意思是:说话应有教养,行动应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应当静思自己的心得。休息时必须保养身体与气质,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心外驰,而要有收获存养。

后来,张载又提出了“十戒”:

戒逐淫朋队伍;

戒好鲜衣美食;

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

戒滥饮狂歌;

戒早眠晏起;

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

戒喜行尖戳事;

戒近暱婢子;

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

戒多谗言习市语。

这十条戒规反映了张载及家族的一种文化信念,为张氏后裔子孙为人处世立下了规矩。在“六有”“十戒”的基础上,张载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规范要求,特别是撰写了《东铭》与《西铭》训辞,书于横渠书院大门两侧,是其家族弟子与学生必须烂熟于心的座右铭。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东铭》强调做人要诚实,既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自欺欺人;

《西铭》强调要有博大的胸怀,孝顺长辈,慈爱孤弱,救济天下困苦百姓。

张载的哲学思想和家规家训泽被后世。熙宁九年(1076年),号称“蓝田四吕”的吕大防和张载的学生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村规民约”——《吕氏乡约》: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吕氏乡约》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促进文明的精神,这是对张载的告慰,也是实践关学“身体力行”良好作风的一个典范之作。

明代著名教育家冯从吾赞扬说:

自从《吕氏乡约》在关中推行以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

张载的家规家训,体现了张载的思想精华,既有思想境界极高的“四为”“六有”,也有规范具体言行的“十戒”,为张载后裔子孙确立了精神思想的追求方向和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至今仍被人们铭记于心,世代传承,并且传遍关中平原、三秦大地,影响中国历史千年。

(0)

相关推荐

  • 《文学纵横》诗小雅:《诗经》的和谐 ——从“万物一体”到“民胞物与”

    作者简介:李子良,笔名诗小雅,男,中国节奏诗派创始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高校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诗歌作品见于<诗刊>.<星星& ...

  • 张载思想和关学精神的当代价值

    今年适逢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张载 诞辰1000周年,为追思先贤风范.传承关学文脉,12月12日至13日,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和宝鸡举行,以期唤起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思.珍视和 ...

  • 张载经典语录与好句摘抄

    张载成功名言[经典篇] 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3.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4. 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 ...

  • 一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春天,又到了科举进士放榜的日子. 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张载.程颢.王韶--谁都没有想到,进士榜单中这些普通的名字,会载入史册.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 ...

  • 张载:民胞物与

    张载:民胞物与 2021-6-17摘于凤凰国学.立夫讲国学 张载还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叫做"民胞物与".什么叫"民胞物与"?就是要"大其心", ...

  • 民胞物与_张载个性化邮票

    民胞物与,张载个性化邮票?你错过了吗? 2021-03-03 00:3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四句话,关于这22个字, ...

  • 新知丨朱承:张载的公共性思想述论

    作者简介丨朱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丨<船山学刊>,2020年06期. · 摘 要 · 公共性是张载哲学思想的面向之一.张载构造的" ...

  • 古书《郭氏易解》十六十五卷,明朝万历四十六年郭子章著

    古书《郭氏易解》十六十五卷,明朝万历四十六年郭子章著

  • 639期B || 妥妥读《三国》(四十六)败于禁关羽名声震 失荆州云长走麦城/轩诚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曹仁所在的樊城也被水淹了.曹仁派人堵了东边,水进了西边.有人向曹仁建议,说,失去樊城以后还可以再夺回来,可是没有了人就什么 ...

  • 第四十六讲:子产和管仲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 ...

  • 人间词话之楹联欣赏第四十六期

    编审:抱月山人,敝庐 图文编辑:夕颜  咏千秋塔(成联两副) 联/琴儿(文成) 其一 诗吟一塔,火爆三堤,脚底山城头已点: 光炳千秋,芳流四海,云中眼界日同升. 其二 玲珑宝塔,昂首讴歌,扬眉吐气风云 ...

  • 人间词话第四十六期

    凤凰台上忆吹箫 文/一叶轻舟 岁末深寒,旧书尘满,一枝携手江南. 问绿肥红痩,怎忆前欢. 遥想春江两岸,零落了.片片风残. 说不尽,一襟怀抱,错付幽兰. 谁堪? 几番梦里,听曲散人慵,不解痴顽. 若早 ...

  • 致清明的第四十六封信

    今天有读者留言,说是看到我写的某句话而突然泪流满面.我一脸错愕,不知是哪个句子,有如此噬骨的威力.那句话是这样的:"喜欢才会按部就班,而爱,是突如其来."哦,原来是我很久以前写的, ...

  • 爆笑工场 第四十六期

    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生活没烦恼.

  • 认知世事(六百四十六)

    人生坎坎坷坷,跌跌撞撞那是在所难免.不论跌了多少次,自己都要坚强地再次站起来. 任何时候,无论是面临着生命的何等困惑,抑或经受着多少挫折,无论道路如何的艰难, 无论希望变得如何渺茫,自己都不要绝望,再 ...

  • 认知世事(七百四十六)

    看别人生活时,有些人总喜欢放大他们的幸福,忽略他们生活中的不幸, 所以别人的生活怎么看都令人羡慕.人生很累,现在不累,以后会更累. 人生很苦,现在不苦,以后会更苦.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有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