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建筑-九江:姑塘海关】
姑塘海关旧址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姑塘镇原姑塘村境内的码头。位处鄱湖的入江口,姑塘海关,与大孤山(又名鞋山)隔水相望。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江西巡抚裴度在此设立姑塘钞关。1861年,清政府在英、法胁迫下成立九江海关,在此设立九江钞关姑塘分关,使它成为鄱阳湖进入长江惟一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地。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英国索要“赔款”,强迫清政府将姑塘钞关划归九江海关管辖位于姑山东麓,易名姑塘海关。
随着近代交通格局的改变,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出现,导致了水运的作用下降。鄱湖长江的货物吞吐量严重减少。1931年,姑塘海关被正式关闭。1938年7月22日夜,姑塘镇被日本军队轰炸,化为废墟。如今,作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姑塘海关仅留下一套由三栋欧式楼房怀抱而建的院落。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因“遗算于湖口”,也就是说,因为监守不严,这处咽喉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问题。江西巡抚裴度呈旨刚刚即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奏请在此设立姑塘钞关,收取经由鄱阳湖出入口商船的关税。雍正皇帝旋即下诏,在姑塘设立九江钞关姑塘分关,使之成为鄱湖入江地惟一通商口岸和货流中心。
这样,九江、姑塘两榷关汇集七省商船,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均超过明代关税收入,居全国首位。镇因水兴,水因镇旺。这里呈现出“帆樯蔽江、人货幅凑,日夜不绝”的景象。姑塘镇也悄然成为了“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人们将姑塘称作“小扬州”。
1861年,清政府在英、法胁迫下成立九江海关,在此设立九江钞关姑塘分关,使它成为鄱阳湖进入长江惟一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地。从此,姑塘钞关就取代原来的九江钞关。当时“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灯明”。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英国索要“赔款”,强迫清政府将姑塘钞关划归九江海关管辖,易名姑塘海关。主持九江海关的赫德聘请九江知名营造(建筑)商张谋知承建姑塘海关,营造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海关办税楼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高8米,有1米多高的花岗岩石头墙脚,墙用砂卵石拌水泥护面,粗大东北松做横梁和顶柱,房顶用青石板为瓦。大厅南侧开有4个大落地窗,这样既便于观察湖面,又有极好的采光效果。当时大厅全都铺上木地板,大厅东头有个大柜台,海关人员在此收税。洋楼西边有一栋两层宿舍,上下6间,约100平方米,楼后有一栋平房,内隔几间小房,作为职员食堂。后面山坡上设有炮台,鄱阳湖面上进出船只都在射程之内。
史料记载,经由这里征收的税银,约占九江海关的20%。后来,由于屈辱的《辛丑条约》,姑塘海关被外国人把持,虽税银仍然可观,姑塘街也依然荣盛,但国家主权丧失殆尽。
1929年,中国收回了九江和姑塘海关的控制权,1931年全国海关(常关)撤销,新兴的姑塘繁华依旧。然而,至1938年7月,日军久攻浔阳城不能突破,便调集10艘军舰转至姑塘登陆,姑塘街在日军炮火中变成一片废墟,只幸存了海关楼和废弃的灯塔。
近代交通格局的变化,尤其是铁路运输的出现,导致了水运的作用下降。鄱湖长江的货物吞吐量严重减少。1931年,姑塘海关被正式关闭。
如今,姑塘海关仅留下一套由三栋欧式楼房怀抱而建的院落,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九江市曾发布《姑塘海关旧址开发项目》招商通告,方案称计划投资1500万元,修复姑塘海关等。
亚光烟公司 CCR 十支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华菲烟公司 北 极 十支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莫子山雕塑连载:兴安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