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行动 每周一抱 022号
華人行動
♫. ♪~♬..♩
每周一抱
第 022 號
2017年7月
29日–8月4日
来到马来西亚,几位中国大陆的学员是第一次出国来到多种族、多文化的社会。
陈爱晖:「第一次来马来西亚,一下飞机就会见到各种各样不同服饰,不同穿戴,还有包裹着不一样头巾的人,心中难免会有很多的新鲜和好奇。但一次的一张照片事件(和同伴开玩笑仿回教徒包着头)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学习:尊重不同,新奇和好奇只要默默的放在心中就好。」
林润崧、尤薇妮老师和团队成立了「Akasha学习型社群发展协会」,除了有吉隆坡的Akasha会馆,今年更在芙蓉成立了颇具规模的「芙蓉社群学习中心」。周六早上我们与读书会学员进行生命交流会,下午与志工群进行小组交流,晚上是润崧老师和我的师生对话,谈「男人的千年忧郁」,近百人把中心挤得水泄不通!
李晋英:「来到马来西亚的第二天便开始与Akasha的学员进行生命交流会,我很诧异这些学员这么敞开,分享内容非常触动人心。其中有好几位学员都谈到对不完美的接纳,这对于我来说非常及时,因为当下的我便是对自我阴暗面的无法接纳。在广州时刘老师曾对我说:『如果你的内在有个脏兮兮的小孩,你会怎么看她,会接纳她,会承认那就是你吗?』当我听到这段话时,泪水夺眶而出,老师说中我了,我无法接纳自己这个丑陋的面相。这个混沌在后来去拜访黄怀欢夫妇,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全然接纳和尊重,我才开始慢慢接纳自己的阴暗面,逐渐走出低潮期。」
于淑平:「马来西亚是生命遇见生命的感动之行,这周的行程满满,感动满满,收获满满。我内心升起一个疑问,为什么Askasha学员对生命学习有这么大的热情?经历五场分享交流会之后,我看到的是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以及陪伴生命的讲师们。印象很深的是一位男士分享的一句话,他说最令他感动的是林老师的一句话:『如果我还活着的话,我会一直陪你!』对于这样一句话,连不是Akasha学员的我都被深深地震撼住了。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如果有一个有力量的人愿意一直陪伴,那么成长的路上就多了一份很大的支持,这份支持与陪伴会是另一个生命成长的助力,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内心上的独立。」
王斌:「讲座『男人的千年忧虑』,我听到了自己的内在声音,我是代代的祖先给了我生命,基因里有我祖先的记忆,有他们的特点,也有他们未了的心愿。我的忧虑是我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维持我的家和我工作的机构,我的孤独没有人能理解。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我的力量是否足够去解决这些困难?这些忧虑似乎是在提醒我,去看到祖先留下来的祝福和爱,然后将这份爱承接下来,再由我传下去。」
7月30日,我们一行22人,从吉隆坡搭了四个半小时的火车来到北海,这是薇妮老师的家乡。隔天,我们搭渡轮来到槟城拜访黄怀欢、莎娜夫妇(Charles & Sano Ooi)。
熊倩涵:「我们拜访了一对道德重整的夫妇Charles & Sano,他们曾经在各国无薪服务十几年,最后回到马来西亚,Charles被录用成为企业培训的管理人员。Sano是印度那加兰人,小时候经历了印度政府的军事化管辖,她的父亲是当地部落首领,政府军队入侵后成为反政府的地下军头领。Sano在充满血腥和武装冲突的背景下长大,曾经立誓,每死去一个那加兰人就要杀五个印度人报仇,直到十九岁认识了道德重整,才放下了仇恨。Charles是华裔,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不会说中文,六岁被父母送到马来西亚和姊姊生活到成人,然后去新西兰留学。他的四位姊姊都回到中国,要为那个时候的祖国贡献自己,后来都经历了文革,其中一位姊姊死于唐山大地震。Charles & Sano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Sano两次从癌症中康复。我无法想象面前这对恩爱平和的夫妻,经历过这么多的生离死别、人生变故。这场拜访充满了泪水、歌声和直面生命痛苦的勇气与爱,让我终身难忘。我终于体会到,道德重整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种跟随良知引领的生活方式。既是生活就不完美也有残缺,生命的碰撞无法被刻意制造和追求,生命之美就在那里,何时出现不必在意。」
艾琳:「从Sano的生命故事分享中,让我深切体会到,如果无法接受别人给我们的伤害,而一直怀恨在心,那其实是我们在允许这伤害继续留在自己身上。这样的怨恨和不原谅,看似是对对方的惩罚,但其实是在伤害自己。愿意去接受命运,才能真正的接纳和放手,放松自己与那份伤害之间的纠缠,才能让自己获得自由。这也是我来到华人行动学习成长中切身体验到的转变,以前整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免不了将自己放在被害者的角色中,对父母和命运中的事件持一种不甘和怨恨的态度,然而这样的态度和情绪也许在一开始能让我内心舒服一些,但却并不能让心松绑,心反而越来越封闭、紧绷和坚硬。后来在家庭图和家排的学习中致力于了解父母的命运、家庭关系以及关系中的自己,了解越多,重拾的生命力量越多,也才越能自然放下批判,能够接纳、和解、放手。对父母的情感得到梳理,与父母的关系也慢慢松绑,彼此自由,更是让自己的心得以自由。」
在北海、双溪大年我们分别跟当地读书会的学员们交流学习心得,非常深刻而丰富。我们住的民宿邻近海边,在离开北海之前我们在海边有一个早晨的安静,也进入安静日。
吴亚澐:「这次的安静日,我看见了爸爸的重男轻女,对女儿的忽略、不重视、不期待,令我心酸难过。刘老师说:当内化的小孩无意识的忠于父母时,容易失去自我,无法做真实的自己。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可以更无条件地接纳自己,靠近自己。」
回到吉隆坡,我们被安排去拜访「孝恩馆」,就是我们熟悉的殡葬礼仪公司。冯以量是一位马来西亚知名的资深辅导工作者和作家,我希望华人行动可以有机会和他交流,他是孝恩馆心理辅导团队的主任,因此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可惜,他临时有事出国,但特别交代同事很用心的接待我们,衷心感激!
粘倩凤:「我们来到孝恩馆,先了解生命礼仪的部份,接着参观学习。从一开始接迎大体,到整个丧礼的结束,藉由馆里人员的工作去看见『死亡』这件事,但是万万没想到一个参访,勾起我失去亲人的情绪。我想起奶奶过世时,自己因为在澳洲没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后来妹妹跟我提过,奶奶在医院是半夜过世,被救护车用尸袋运送回家里,听闻这件事的处理过程,让我的心里有不舒服,当孝恩馆的人员提到他们如何善待大体的态度时,我不禁悲从中来,自责没有善待好奶奶,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个遗憾。我也想起自己是如何陪伴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为了不让奶奶的事情再次发生而后悔,我和家人尽心陪伴母亲,让她一路好走。我也全程参与母亲的丧礼,所以当孝恩馆的人员在述说时,很触动我的心,我告诉自己『悲伤是没有关系的,我会在这里陪你』。因为这场生命礼仪的学习,让我的悲伤再次被疗愈,虽然整个过程胸口有股悲伤感,但允许完之后,感到平静不少。」
最后以一段过晓松的内心体会来结尾这一周的周报:「这次到马来西亚,有机会深入了解当地华人的社会状况,发现华人在马来西亚就像二等公民,马来西亚的国策是『马来人至上』,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上打压和限制含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虽然华人多有不满,但是仍然秉承华人的隐忍特性。同样是一名华人,我内心有忿忿不平的感觉,当我去问润崧老师的感受时,他的回答令我惊讶:『做出不公平政策的政客,自然会被老天收拾,而我们华人的目标就是要比那些无良政治体制存活更久,而不是轻言放弃或者离开。』我敬佩润崧老师的态度,积极有智慧,从容也无受害者情结。润崧老师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在大学毕业后留在台湾,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是他还是勇敢的选择回到马来西亚,致力于生命工作与服务当地华人,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服务。」
﹃
衷
心
感
谢
﹄
·
·
·
·
·
·
·
·
·
·
·
·
·
目前 捐款人次 累计
2495 人/次
一人 200 元(人民币)
同心协力支持生命工作
特 别 感 谢 很多 朋 友们 的捐
款,你们的支持给了我们很
大的鼓励。这次 7 个月的培
训和服务,除了每个人缴交
的参加费外,整体尚需募款
60 万元。我们希望能邀请到
3000 个人次,每个人次 200
元,来协助第四届华人行动
完成它的使命。
愿意捐款的朋友,
欢迎
微信连络
刘师母(蔡贵珠)
微信 ID : Grace4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