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 | 回家
陈嘉玲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台南的一个小镇上,全家人以一家药材店为生,生活普普通通,却充溢着温馨幸福。爷爷奶奶经常会互怼,爷爷总会不服气地包容着奶奶的啰嗦;爸爸妈妈分外恩爱,却会因为不同的教育方法产生争执;爸爸不满爷爷对叔叔的偏袒,但仍然顺服爷爷奶奶的一切安排;妈妈和奶奶也会陷于矛盾的“婆媳关系”,但彼此的爱能消融一切误解。这个屋檐下的生活有笑有泪,有气有爱,生活在其中的陈嘉玲幸运地享受着四倍的关爱,还有一群友好的玩伴。
放学后,一群孩子结伴骑着车回家,沿途路过一处荒弃的“鬼屋”,好奇又胆小的他们不断张望却又不敢踏足半步,嘻嘻哈哈地回到各自的家。迎接陈嘉玲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等候和一桌热腾腾的饭菜。饭桌上有数落也有唠叨,有笑声也有偶尔的拌嘴,稀松平常却又让人倍感温暖。
整部剧仿佛就是在娓娓道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所展现的真实和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很多的我们都是成长在这样的大家庭中,都过着“陈嘉玲”般的童年,那些原本的习以为常经过荧幕的放大竟然变得珍贵且感动。
失业失恋的陈嘉玲从台北回到了台南,昔日同学眼中的“荣归故里”令她更加无奈地自嘲,家人热情的期待又让她无所适从。当“窘境”被拆穿,她做好了被斥责的准备,迎来的却是家里人的包容和支持。妈妈为她张罗工作,奶奶为她安排相亲,看似“婆婆妈妈”的行为却是家人所能做的最大的支持。他们希望她过得好。
去台北读大学前,爸爸为陈嘉玲拍了很长的一段影片——奶奶在镜头前演示着电饭煲的使用和“卤菜”的做饭;爷爷打开了“小宝盒”,里面有嘉玲第一张字帖、第一篇上刊的作文;爸爸演示了如何安全地乘坐男生的摩托车;妈妈虽然不满嘉玲去台北读书,但还是偷偷在半夜起来录了影,把要带的物品一一清点,告知事宜……可能前方充满了未知,但带着一家人的爱前行,必然能笃定、充满信心。
把每个人的事都放大成一家人的事,所有成员的参与让每一件事都有了其结果本身之外的意义。奶奶有一次参加社区的K歌比赛,虽然她唱得很难听,但是爸爸妈妈仍然百分百地支持她,年幼的陈嘉玲为了比赛最后的大奖忙前忙后帮助奶奶练歌,爷爷最反对奶奶参加比赛只因担心奶奶失败后会受挫不开心。比赛当天,爸爸妈妈坐在台下热情助阵,小嘉玲在后台为奶奶加油打气,爷爷一路狂赶为奶奶送去了遗忘在家的伴奏带。
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让陈嘉玲有着无比强大的勇气,面对职场的不公能够大声说不,面对不合适的感情可以勇敢叫停。日子过得再糟糕,总可以回家,喝一碗妈妈炖的暖暖的汤,有爸爸强有力的撑腰,听奶奶说一说鼓励的话。
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奶奶说:“阿嫲有时候也很羡慕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大多数女人适龄之后选择结婚,一旦结婚便冠之以夫姓,成为了XX太太,XX夫人,慢慢地丢失了原本的自己。陈嘉玲假装睡着了,却深深地记住了奶奶的话和她最后的愿望。
她要自由自在地做“陈嘉玲”,那是最好的“她”,也是家人们最期望看到的“她”。最终,她放弃了台北的工作机会和情感发展可能,拎着行李又回到了台南,转身发现了值得相伴一生的人,买下儿时那间“鬼屋”,开始了在台南的新生活。
亲爱的陈嘉玲/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作梦又醒过来;
你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到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愿我们都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愿我们都能被爱并怀揣热爱。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