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长春——科研和教育一手抓!

汪长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导、系主任,先进材料实验室PI,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1987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90年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毕业,1996年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毕业。1996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11月晋升为教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乳液聚合及功能性微球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含C60和碳纳米管聚合物光电导材料的研究;活性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氧阴离子聚合的研究;具有生物功能的聚合物微球研究。在乳聚合研究的基础上,还进行水性涂料和胶粘剂的研究。

严谨治学,桃李天下

汪教授求学时期实验资源短缺,条件艰苦的经历,让他更加关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他始终坚持要做真正有意义、有目标的科学研究,不做涂有虚名的“赶时髦”研究。他追求对学问的至深求索,对前沿领域的可控把握,耐得住寂寞,不急功近利。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各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他总是能聚焦到重大需求,瞄准科学目标,带领学生实现重点突破,并一步步攀向科学高峰,这种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课题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汪教授以激发学生科研热情为己任,他因材施教,求真务实。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他会教会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复杂的事情化繁为简;在学生遇到瓶颈时,汪老师又能够以其广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让学生们茅塞顿开,少走许多弯路。

勇挑重担,硕果累累

科研起步阶段,历来都是十分艰苦的。由于当时系里没有相关的测试设备,只能去外地进行乳液的粒径测试,汪教授时常拎着一大包样品,在绿皮火车颠簸上大半天,从上海到杭州,测试完再拿着数据回来。回忆起当年的岁月,汪教授却并不觉得辛苦,他感慨道:当坚定了信念,随之的过程则像铁杵磨针,功夫下足了,困难自然就一点点解决了。

汪教授从事科研工作20多年里,获得了很高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海外合作者基金(与海外学者共同申请)、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培育基金、上海市重点,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企业等课题30余项、参与国家863重大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230余篇,他引9700余次,合编教材及著书各1部,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5项,是当之无愧的功能聚合物微球领域的权威专家。

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外,2013年,汪教授还担任起高分子科学系系主任的职位。在此期间,他勇挑重担,科学规划高分子学科发展方向,引进优秀的海外青年才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高分子事业发展领航助力,构建了和谐的高分子大家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