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双足箕形砚

唐代,由于主流家具为矮形家具(参阅《久远的木质家具(三) --- 从正仓院看唐代木质家具》),因此是通过跪坐来研墨的,并且唐代抄写用墨量较大,这就决定了唐代流行宽大砚池、倾斜研堂的箕形砚。
至晚唐,砚面有折痕的箕形砚出现。有折痕箕形砚再向后期发展,砚面折痕逐步向砚首前移,也就是米芾《砚史》中提到“至本朝变成穹高,腰瘦,刃阔钺斧之状”。其特点是砚首及两边有折痕,砚额呈弧形,即“穹高”。唇沿也作弧形,其平面一如斧钺。砚足多为梯形,亦有平底无足的。实际上这并不是米芾所在的“本朝”宋砚的特点,而是晚唐至五代时期流行的箕形砚式。

随着五代、北宋高足家具逐步成为主流,研墨方式亦发生变化,砚形砚面由倾斜而提起,逐渐与两边渐平,底部空间增加,可抄手,两边下垂着地,替代原来的双足。宋代出现并流行的这一砚式被称作“抄手砚”。在北宋初期,存在着箕形砚与抄手砚过渡型的宋代箕形砚,即下图这类砚式。

本篇这方宋代双足箕形砚,地方石石质。砚长21.6厘米,宽17.7厘米,高3.8厘米,砚体宽大,尺寸在同期砚中属于少见。宋代双足箕形砚略有别于晚唐有折痕的箕形砚。砚面折痕向砚首前移临近砚首,两侧向内收敛角度变小,砚首与砚尾的弧度减小,双足趨矮。与五代时期有折痕的箕形砚相似,但更为宽阔一些。

砚边上浅刻卷草纹纹饰,池内刻了两个蜘蛛,较少见,线条轻松生动,简而有神。
双足趨矮,如同进化论,不需要的逐步退化,需要的进一步进化。
宋代双足箕形砚,与五代折痕的箕形砚一样,皆为过渡砚形。它们的出现,只是为宋代抄手砚的出现、流行拉开了序幕。
下图用实物,展示从唐代箕形砚逐步过渡到宋代抄手砚的过程。(参阅《箕形砚源流与发展》、《宋代抄手砚源流》)

参考阅读:

渔隐山房(专辑)

渔隐山房 | 山里的冬天

明式家具 | 官帽椅(上)

新一鉴斋书斋

话说端砚 | 老坑

话说端砚 | 麻子坑

宋三式抄手石砚

箕形砚源流与发展

宋代抄手砚源流

砚的鉴赏与研究(专辑)
中国古典家具源流(专辑)
明式家具鉴赏与应用(专辑)
砚的鉴赏与研究(专辑)
砚 之 索引(2020.11.22)
 内蝉池乳足歙砚
 太平吉祥 | 天下太平  万物安宁
 笏形罗纹线眉歙砚
明式家具文章索引(2020.11.22)
 有品藏家 | 采芳撷珍 留馀斋藏明清家具精品
 明式家具 | 灯挂椅
墨 之 索引(2020.1.1)
茶器文章索引(2020.11.22)
 方形八角菊花纹茶托

要查询更多明式家具及文房文章,

请百度搜索“一鉴斋”博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