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

——讲人文,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

《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

——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这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

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

也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有福利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

我们的经典(全四册)  李零著

《论语》《老子》《孙子》《周易》

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

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理解中国古典智慧

这一套“我们的经典”(包括《论语》《老子》《孙子》《周易》四种),它代表了当代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继承“五四”的传统,超越了儒家、儒教的限制,拓宽到“子学”和更广泛的思想天地,既有治道(儒家和道家),也有方技和数术(兵家和《周易》)。我们应以这四本书为基础,不带偏见地全面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不搞独尊儒术,对百家平等看待。

丛书总序(选摘)

作者|李零

我们的经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是五经,不是九经,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而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书。

我向读者推荐四本书:《论语》、《老子》、《孙子》和《易经》。

为什么我把这四本书当经典阅读的基本教材,我想讲一下我的理由。

第一,这四本书,是中国古典学术的代表作。先秦学术是诸子之学。诸子百家,影响最大,是儒、道两家。《论语》是儒家的代表作,《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作。这两本书,毫无疑问是先秦思想的代表作。另外两本也很典型。古代有两门学问,一门是治国用兵,一门是数术方技。治国没经典(有也不能讲),用兵有,《孙子》是先秦兵学的代表作;数术方技,古代有个到处应用的理论,叫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也没有经典,只有《易经》,影响比较大。

第二,这四本书,年代最早,篇幅最小,《论语》约有15000字,长一点。《老子》、《孙子》、《周易》,都是约5000字的小册子(今本《孙子》在6000字上下)。其他古书,如齐国的《管子》、鲁国的《墨子》、宋国的《庄子》、韩国的《韩非子》、秦国的《吕氏春秋》,哪一本都比这几本大。读经典,先读年代早的小书,再读年代晚的大书,效果最好。

第三,这四本书最富智慧。中国典籍传入欧洲,约400年,他们挑来挑去,看中的正好是这四本书,译本最多。它们比其他古书更有代表性,更有可读性,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

简单说,我的理由是这三点。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

我们从《论语》、从孔子身上究竟学习什么?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

变通读《论语》为精读,把《论语》打散,分成20个主题。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故名“《论语》纵横读”。上篇,从孔子其人、家世和一生经历,到孔门弟子及书中涉及的各种人物,构建出一个孔子的历史世界;下篇讲孔子的核心思想,分析他的学术背景和宦游经历下的内心世界,故名“《论语》纵横读”。较之前书,篇幅更短小,只有10多万字,但是主题更突出,条理更清晰,道理也更深透。一句话,更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

此书以《论语》文本为中心,贯通地融入了文献学、考古学、古代思想文化史以及简帛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补充了2007年作者实地考察孔子故里、行游故地的最新所获。作者抱着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细致入微地描述出,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论语》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并怀着满腔热忱、坦诚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批判意识告诉读者,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从《论语》、从孔子身上究竟学习什么?

◇ 作者语录

本书的重点是“去圣”和解构“道统”。

我讲的都是历史事实,有种的可以站出来反驳,骂人是没用的。

在这本书里,我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

我把《论语》读薄了。

读薄了,才能品出味道。

孔子的价值主要有三点:孔子是先秦时代学问最大的人,孔子是社会批评家,孔子是百家争鸣的开启者。

读《论语》,我最喜欢的十段话,都是针对知识分子。

孔子反对虚伪,我喜欢。

孔子主张与人为善,尽量体谅别人,防止对人有偏见,我喜欢。

孔子反对乡愿,好恶不以舆论为转移,我喜欢。

孔子反对拉帮结派,我喜欢。

孔子强调独立不阿,我喜欢。

《老子》给人神秘感,但我们不必把它神秘化。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由北京大学李零教授撰写。《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作者是古典文献专家,积数十年研究,将北大的课堂讲义写成通俗易懂的学术普及读物,书中按《老子》81章顺序解读文本, 既有浅近的内容串讲,力求真切地传达原书的思路,原书的语气, 又有重点讨论,针对最重要的问题、词语上的难点和文本间的关系。全书贯穿始终的,是以《老子》的三个主要比喻(水、玄牝和婴儿)为线索,要言不烦地通解《老子》的思想特点。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 作者语录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争上游。

在这方面,它是天下第一。

古人讲道理,不爱下定义,特爱打比方:

玄牝:宇宙生殖器,“玄牝之门”是它的阴道口。这类词,知识分子难为情,现代白话本都是把它翻成“雌性”或“女性”。

赤子:也叫“婴儿”,他们骨弱筋柔,但手却握得很紧,不懂男女交合,小鸡鸡却经常勃起,整天哭泣,一点不伤气。

水:水有两大特点,一是求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二是贵柔,水性至柔,可以穿石。

《老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书。我喜欢它,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特别是其消极无为、飘然出世,被庄子发挥的一面。

《老子》给人神秘感。很多人迷的就是这种神秘感(包括西方读者),但我们不必把它神秘化。

《老子》的另一面是帝王术。它也提倡复古,它也崇拜圣人,它也主张愚民,念念不忘天下。愚民的伎俩更狡猾,也更高明。它的“道”,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大家别忘了。

讨论“兵”字的双重含义,

人和武器,谁是终极?

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

对于《孙子兵法》,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研究的时间长,成果多,全面超越了前人。本书不同之处,是把《孙子》这部千古名著读出了活泼的新义,结合军事文化史和思想史解读《孙子》,文字精要,视野广博,特别凸显出《孙子》以斗争求生存的哲学味道。

本书内容坚实、前沿。《孙子》是一部两千年前的经典,并不好读。为了读通原文,需要有古文献、古文字的基本功;书中涉及古代文化的许多内容,需要援引考古、数术、方技、军事史等相关学科的新成果,作者在相关领域著述等身,能够把这些问题说得清楚、明白。

作者不纠缠于过细的知识点,抓住《孙子》书中的主线,写法简明。书中语言风格也是如此,三言两语将要点说透,避免长篇大论。既浓缩了研究的精华,又是由博返约之作。

◇ 作者语录

兵不厌诈的意思是挑战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谋略管着技术,技术管着武器。武器是器不是道,道是谋略。

《孙子》很短,只有约六千字,但叙述简练,道理深刻,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我读《孙子》,不止一遍,而是很多遍。

《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兵法,都很有哲学味儿。这种哲学是什么哲学?其实就是生存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就是以斗争求生存的哲学。

在这本书里,我想尽量避免重复,尽量突出重点,讲义理,讲思想,由博返约,回到当初关心的问题。

《孙子》是兵书,但不是一般的兵书,而是兵书中的经典,不但在中国是经典,在世界上也是经典。有人说,这本书讲的都是普适原理,没有文化特点,也许过了一点,但这书讲的道理比较通用,文化心理的隔阂比较小,这是事实。中国古书,世界公认,争议少,谁都说好,这本书是代表。

“世皆迷其占,我独爱其辞。”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  

《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本书依据新出土文本,对传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许多疑点,并用简要的语言贯通大义、白话译注。在此基础上,《周易》经传中蕴含的阴阳对立、五行循环的自然哲学,书中也有独到的阐述。作者认为:阴阳讲世间万象的二元对立,五行讲世间万象的五位循环,它们一静一动,构成古人解释世界的两把钥匙。《周易》的自然哲学,就是指这两把钥匙。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是“我们的经典”中最后出版的作品,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从整理出土简帛开始,一步一步消化、熔裁,直到写成这样一本给广大读者的小书,其间的辛劳和繁重工作,也超出了前面三种书。此书为一般读者读懂《易经》,提供了很多方便之处,如每一卦都有白话翻译、解释大义、校读,并重点解释占卜术语,书前“自序”解释占卜的原理,“写在前面的话”介绍《周易》和易学史的要旨所在。可以说,此书出版后,《周易》有了最完善也最容易通读的一个读本。

(0)

相关推荐

  • 宋明理学之张载——气本论与中国哲学(先秦)

    ​最近总看到听到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于是来凑个热闹. 当我们一聊到某个哲学家的思想,就不免先从一个固有模式去考察,即:本体论.认识论.世界观.伦理学-- 自从踏入哲学的门槛,不止一人在跟我聊天时说过:中 ...

  • 黄克剑:留住你心中的一份诗意

    黄克剑 国学院教授 "黄老师的心中有一首诗",这是曾经的学生们送给黄克剑的评价,这句话令当时年近古稀的他拥有如获大奖之感.多年以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5届毕业典礼上,黄克剑 ...

  • 三书连读·中西哲学别论4

    饺子.英特尔.中西哲学大区别 --<三书连读·中西哲学别论4> 尘归尘,土归土. 入土为安. 这两句话,道出中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 区别1:西方人主分:中国人主和. 西方人喜欢把什么都 ...

  • 李零:什么是中国(深度雄文!)

    来源|三联书店三联书情,据李零教授演讲实录整理 中国古代看山水的时候,有一种"阴阳"的概念.我们看这张世界地图,注意一下中国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的旧大陆(整 ...

  • 李零: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

    为什么我会热心于谁也不信仰.谁也不清楚的释.道兴起之前的中国宗教呢?原因很简单,一是我的好奇,二是它的重要.好奇不必说.它重要在哪里呢?这就是研究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的宗教理解.如果你不理解一个民 ...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周易》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

    <周易>是本什么样的书?我想把来龙去脉讲一下. 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真是铺天盖地,热心的读者也人山人海.我不想重复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此书最最符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 ...

  • 中国二十世纪20年代四部老电影

    <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中国电影鼻祖)是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1922年创立之初摄制的四部系列影片之一,其他三部影片分别为<滑稽大王游沪记>.< ...

  • 李思弦丨又一个“小样”: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

    又一个"小样":中国古典诗歌评点用语 李思弦 李思弦(1990- ),女,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 "小样"一词在音 ...

  • 李零:重归古典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点文末"阅读原文",可访问李零专栏. 我们的经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是五经,不是九经,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而是现代人眼中 ...

  • 李零:重归古典 ——兼说冯、胡异同

    一 我们的经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不是五经,不是九经,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而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书. 我向读者推荐四本书:<论语>.<老子>.<孙 ...

  • 从对《天工开物》命名的思考,看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的内涵!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 ...

  • 20世纪中国古典人物画家李耕

    他的人物画,让徐悲鸿连声赞叹:"画得好!佩服,很佩服!"他还特地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公开表扬:"挥豪恣肆,可以追踪瘿瓢(黄慎),其才则中原所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