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吕智杰:我的父亲吕二强之韩庄种出高产田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韩庄种出高产田
“民以食为天”,只有老百姓吃饱肚子,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太平。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只有施足了底肥,保证了水源才能实现稳产高产。
在韩庄大队,父亲和东南片的其他包片儿人员崔连恩、张凤德、陈玉升、苏连坤,住在韩万仓家。韩万仓的妻子叫齐文格,这家人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为人忠厚老实。当时的韩庄村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低。社员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粮食不够吃,更不用说改善生活。公社包片人员和大队干部研究决定,根据韩庄大队的实际情况,从农业上突破。
提高农作物产量,首先要培植地力,解决农家肥问题。当时生产资料公司(也叫东大库)从内蒙、西藏等地买来些马、牛、驴、骡,身上都打了印号。卖给各公社的生产队,经调教后从事农业生产。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头牲畜出入,牲口棚中存有不少粪,是庄稼的好肥料。父亲亲自出面和县生产资料公司联系,由韩庄大队出劳力,义务帮助生产资料公司喂牲口,韩庄大队要牲口粪上地。
春季,父亲组织韩庄大队社员从生产资料公司往村里拉粪,亲自装车,卸车,拉车,每季拉回来的牲口粪有上百车。这些有机肥对改良土壤,提高粮食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父亲和副片长崔连恩、支部书记韩焕增商量决定,组织社员在村口路边挖了十几个大积肥坑,把社员拉来的一部分牲口粪和农作物秸秆、青草等掺和到一块,放到积肥坑里再加上水,经过一个夏天地沤制、发酵,秋天出坑,又增添一批很好的有机肥料。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改善群众生活,获得更多的肥料改良土壤,包片工作组和大队干部研究决定,在大队的闲散地上建养猪场。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占地二十亩的养猪场建成了。十几个大猪圈同时启用,养猪多达200多头。为了解决饲料问题,还从外地引种水葫芦,在坑塘10多亩水面搞养殖,用粉碎机加工后喂猪,猪食用这种青饲料后,发膘快,长得壮,出栏早。猪出栏后,卖一部分增加集体收入,逢年过节杀一部分,分给社员改善生活。猪圈粪用来上地,一举数得。
生活条件有了好转,村上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春节到了,房东韩万仓家分了十几斤猪肉,齐文格老人拿出一半让父亲带回家过年。父亲婉言谢绝,他说:“我们来韩庄工作,给老百姓办点实事是应该的,我拿了这几斤肉就犯错误啦!”齐文格老人只好将肉收回,哽咽着说:“就没见过这样的干部,这么几斤肉表示点心意也不行。好官啊!俺韩庄人有福啊!”
肥料解决了,地力增强了,父亲又组织韩庄社员搞农田基本建设。组织社员打机井3眼,挖渠6条,引黑龙港河的水入田间灌溉。地下水和地上水同时应用,全大队的350亩耕地实现了水利化。七天能普浇一水,旱涝保丰收。
父亲做任何事情都要求精益求精,在种地上也从不含糊。要求社员种地时先平整土地,然后精耕细作,打畦背要直,不能歪斜。有一次,他看到社员打的畦背不直,就和大队长韩宝山半开玩笑地说:“宝山啊,这弯弯畦背儿能长出弯弯麦子来吗?”韩宝山听出了父亲的“话外音”,笑呵呵地回答:“吕部长,执行命令!”说完还来了个军礼,赶紧让社员们把畦背儿打直。
父亲和工作组人员除了到公社开会外,其余时间都住在大队,白天和社员下地干活,一起浇地、送粪、锄草、耪地、收割。而且干起活儿来泼辣、效率高。他反对磨洋工式的劳动,他说:“干活累了歇会儿,干就像干的,不能偷懒儿”。有一次用黑龙港河的水浇麦子,他下河和社员一起挑沟顺水,亲自往水泵里灌水。社员们很受鼓舞,干劲儿倍增,都主动抢着干活儿,提高了劳动效率。大队长韩宝山说:“吕部长,你就像机器的发动机,走到哪里就发动到哪里,哪里的社员干活儿就快。”父亲笑着说:“那好,我愿当为社员服务的发动机。”每天三顿饭,他都在社员家里吃,在吃饭时了解社员的想法和对大队工作的意见。晚上,在大队和其他包片人员同大队干部研究农业生产等工作,经常11点多才睡觉。
由于肥多水足,再加上精耕细作,韩庄大队的庄稼长势非常好,产量也上去了。小麦亩产达到了五百多斤,玉米产量在七百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的稳产高产。韩庄大队成了省、县、公社的农业先进典型。每到麦收前和秋收前,来韩庄参观农业的公社、大队干部络绎不绝。韩庄大队多次出席省、地、县的农业生产表彰大会。
在韩庄工作期间,父亲与社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父亲到县里开会,中午12点才回到韩庄。一进村子,房东韩万仓的小儿子韩治国一跑一跳地迎过来说:“大哥、大哥,我娘给你留着‘和尚’呢。”当时父亲没听明白,很是纳闷,赶紧往房东家走。到了他家才知道是齐文格老人给他留了一碗饸饹,就是用高粱面、红薯面、玉米面、少量白面和在一起挤出的面条,治国年龄小,说不太清楚,把饸饹说成了“和尚”,引得父亲和齐文格老人哈哈大笑。
韩庄大队有个支部委员,对支部书记韩焕增有意见,工作不配合,还专门挑毛病,鼓动个别社员闹事,使大队的一些工作很不顺利。碍于情面,韩焕增又不好意思发泄,就把心里话和父亲说了。
父亲了解到这些,首先和部分群众座谈,听取大家对这名支部委员的看法,在座谈中发现,大多数社员拥护韩焕增的工作,对这名支部委员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有的社员还揭发了这个人的一些不光彩的事。在了解具体情况,掌握了大量事实后,父亲上门找这个人谈话,转达了社员们对他的意见和看法,并且明确地对他说:“像你这样,还不如辞职,干点自已喜欢干的事,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谈话后,这名支部委员主动提出辞去支部委员职务,经营了一摊企业,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后来成了韩庄的富裕户。
大队干部和社员有事都愿意和父亲商量。1975年父亲已经调县水利局工作几年了,韩庄村支部书记韩焕增感觉工作有压力,不想再当大队支部书记了,跑到水利局和父亲商量。父亲说:“组织培养你这么多年,你不干可不行,有困难可以向组织提出来,支部书记你不但要当,还要干好,这才不辜负多年来韩庄社员对你的期望。”韩焕增说:“吕部长,说实在的,我确实很累了,这些年形势变了,不像你在那,我有主心骨,如今事事难办,困难很多。但是,你说让我继续干,我还是听你的,回去当好支书!”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