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印刷趣谈之五十八:印史研究 ,阔步跨入近代现代; 工艺技术 , 四大印刷全面发展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印史研究 阔步跨入近代现代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印史研究 阔步跨入近代现代
在众多同仁呼吁下,1991年6月29日,范慕韩同志召集有王益、王仿子、武文祥、沈海祥等领导参加的会议,提出组织编纂《中国近代印刷史》,并指令成立以笔者为组长、辽宁印协理事长夏炎和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王世玲教授为副组长的编写组,着手进行《中国近代印刷史》的总体设计和编写方案的准备工作。此后,编写组就中国近代印刷史的历史分期和断代等一系列学术问题,在北京、上海组织召开了有印刷、图书、出版、史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订了编写大纲、编写计划、编写要求三个文件,并成立了以范慕韩为首的编纂委员会。可见,《中国近代印刷史》的编纂,是中国印刷史研究史上由古代跨入近代的开端。
编写近代史首先踫到的是时限的界定,这涉及历史阶段的划分、各不同阶段印刷的特征和定位等一系列很棘手的学术问题。有人提出“雕版印刷是古代印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是近代印刷”,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最终还是采纳了笔者意见,以印刷工艺在各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予以定位和划分。具体讲:以手工操作为基本特征的是古代印刷,以机械操纵为基本特征的是近代印刷,以电子控制为基本特征的是现代印刷。并以此为据将中国印刷史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从照相排版到电子排版,经过了人们所习称的一代机到四代机的演变过程。即从手动照排,到字版式计算机选字排版、字库式阴极射线管成像排版、电子控制激光成像的激光照排四个阶段。中国对电子排版的研制,起始于1972年,1976年开始跨过二、三代机直接研制四代机。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四代机的原理样机研制成功,为书刊排版步入电子排版之先驱,开辟了书刊排版工艺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