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鉴定出到底是不是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瓷由于技术的逐步成熟,特别是官窑瓷器,胎土采用了更多的高岭土,原料的处理也做到精细淘洗,使瓷胎更加细腻、滑润,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俗称“糯米胎”)。瓷胎的组织致密、均匀,使胎质的比重大为增加,人们通常称赞康熙瓷器胎薄、分量重。
独特的绘画形式,成就康熙青花瓷器。康熙年间瓷器的绘画具有独特的风格,作者在数十年的收藏爱好中,通过反复比对、观察细微环节,现将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下五点:(一)雨打芭蕉叶断裂,(二)青花如同翠毛蓝,(三)偶尔出现白丝绵,(四)口处出现蓆纹多,(五)图案如同层层波。
康熙中期开始,青花用国产浙料--明珠料,提炼极为纯净细腻,在画面上可分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可谓"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而分七九色之多",故尔称"青花五色"。
青花瓷是采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再描绘纹饰,接着罩上一层透明的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的特点。一开始青花瓷出现于唐宋时期,到了元代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就已经很成熟了,到明代时,青花成为瓷器中最常见的类型。
康熙前期胎体虽然较精细,瓷质坚实紧密,但仍未能摆脱明晚期厚重的特征。到了中晚期,才变薄,接近于雍正的轻薄俊秀。现代的高仿康熙瓷器物,其胎体厚薄均匀,入手沉稳凝重,胎薄却过于轻薄。胎体有粗细两者,细的不像真品的滑润细腻,细抚摸其有粗糙的感觉,从胎体上很难区别其真伪。
“木石居”是清代康熙时期青花和五彩瓷器上常见的斋堂款,应为当时非常重要的瓷器作坊。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该作坊所产青花瓷器工艺十分考究,青料加工淘洗精细,青花发色艳丽,多采用分水技法,笔触异常细腻,图案具有层次感、立体感。一些瓶、尊类器的颈部善用折枝竹、折枝花或折枝花鸟装饰。器物的外底常见署有青花楷体仿明代宣德、成化、嘉靖等朝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字体书法风格一致。这件青花观音尊堪称“木石居”作坊的代表作。
康熙五彩继承明代传统,在原有基础上新创了蓝彩、金彩和墨彩。明嘉靖时的五彩已经十分成熟,但尚没有发明蓝彩,所以画面中凡要用蓝色的地方都以青花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