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千字文》中有没有重复的字?
《千字文》,是古代童蒙的识字课本。这篇奇文的诞生也颇有趣。南朝梁武帝酷爱文艺,尤爱书法。他命人从王羲之的书迹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字,用作王室子弟学习书法的范字。但这众多单个的字,练习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于是,梁武帝命当时的御用才子周兴嗣把这1000字编撰成文。据说,周大才子只花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将美轮美奂的《千字文》觐献皇帝。
用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四言、有韵律且意义缀连的文章,也真是盖世才华才能搞定。你看它的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其格局之大,已达古人思考的极限。要说,整篇除了“夫唱妇随”一句,余皆佳妙。
《千字文》因为实在太美,很快流传开来。后世有很多书法家,孜孜不倦地抄写它。陈、隋之际的大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徽之的后代,就先后抄写《千字文》八百多遍,给江南一带的寺院各赠一本,看来这家伙有强迫症。这八百本,流传下来的有一个墨迹本《真草千字文》,非常好,瓜瓜君也是特别喜欢它,以至于都不敢轻易去临习。
墨迹本《智永真草千字文》,开头残损厉害。
不过,有人说《千字文》有重复的字,见下:
“周发殷汤”和“盖此身发”,重复“发”字。
“剑号巨阙”和“巨野洞庭”,重复“巨”字。
“玉出昆冈”和“昆池碣石”,重复“昆”字。
“戚谢欢招”和“亲戚故旧”,重复“戚”字。
“云腾致雨”和“禅主云亭”,重复“云”字。
“女慕贞洁”和“纨扇贠洁”,重复“洁”字。
“并皆佳妙”和“百郡秦并”,重复“并”字。
真是这样吗?说这七组字重复的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用简化字作为衡量标准。我们看一下智永是怎么写这些字的:
第一组:周發,指周武王,武王姓姬名發;身髪,指身体髪肤。
第二组:巨阙,是一把剑的名字;鉅野,是地名。
第三组:崐崗,昆仑山,所以有山字旁;昆池,昆明池,就是滇池。
第四组:慼謝歡招,“慼”和“歡”对举,显然是表示心情的;親戚,有血缘关系的人。
第五组:雲腾,天上的雲,古代都有雨字头;云亭,云云山和亭亭山,据说都在泰山,是古代封禅处。
第六组:貞絜和貟潔。这两个jie字形接近,或者是近义词,但至少在书写上,有三点水的差别。
第七组:“並”、“并”不同。
由此,至少从书写形态上看,这六组字,其实无一重复(限于篇幅和学力,此处不再详考各字的构造原理和本义)。
形近字或同音字,或许在字源上有一致性,但既然靠偏旁或构件作了区别,那肯定就有不同的意义,至少有不同的意项。
比如:成语“后羿射日”的后羿,其中“后”字,是古已有之的字,后羿,是一位君王,“后”就是君王的意思。“皇天后土”,“后”和“皇”对举,其实是同义词,即“后”也指最高的那个主宰者,继而指主宰者的正妻,所谓皇后、太后、太皇太后是也。那“後”字呢,指方位或时间的先後。后、後在古代是区别的,“后羿”不能写作“後羿”。简化字归并了二字,统一写作“后”,“後”字便退出历史舞台。
简化字对古代汉字的归并,造成了我们对汉字的诸多误解。有人说,简化字有利于教育的普及,这是个笑话。港台用古字,难道他们的百姓都是文盲吗?瓜瓜君并非一味主张排斥简化字,何况汉字从造字之初开始,一直都是以简化为演变规律的。瓜瓜君只是觉得,要了解古代文化,要复兴所谓国学,那熟悉古代的字,是很必要的。
最后,再欣赏几页赵孟頫写的真草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