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爆火!这位赚足了观众眼泪的校长告诉我们这些关于读书的道理(一定要讲给孩子)| 教育光影
白崇礼是西海固涌泉村小学的校长。年轻的时候,他去涌泉村支教。后来,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干脆在那里扎根。
在众人眼中,他是儒雅温和的“白校长”,平时沉默寡言,对谁都很和气。可就是这样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却可以为了学生们的光明前途,“得罪”家长。
最开始,是一个叫海春玲的学生,被父母送去南方打工。按规定,年满16周岁,才可以出去打工。可海春玲连15岁都不到。为了出去,她的家长谎报了年纪。
白崇礼知道后,去做家长的工作,告诉家长,孩子是读书的好材料,继续念书,将来会大有出息。
可家长不听,觉得读书无用,打工来钱快。白崇礼只好拿出“杀手锏”——他说孩子不满16周岁,就是不能出去打工。海春玲暂时留住了。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几个不满16周岁的孩子,要出去打工。白崇礼就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挨村挨户去家访。结果可想而知——受尽了冷眼与嘲笑。
白校长阻止了一年,阻止不了一辈子!这引出了关于“上学真的有用吗”这一话题的大讨论。
就像海春玲家长及村里那些想让孩子辍学打工的家长们说的话一样:“教师阻止孩子出去打工,就是为了陪教师!”多少无知的家长耽误了自家孩子的前程却仍不自知?
“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开始啊。往后的命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白崇礼说。
“读书无用论”让那个年代里的无数寒门孩子失去了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时的利益与一辈子的命运,哪头轻哪头重?他们拎不清……只有白校长一个人,坚定不移地站在“必须念书”的阵营里。
白崇礼曾写了无数封报告给教育局,终因经费紧张,经费一直没批下来。
他没办法,安分守己了一辈子,活到五十多岁,却做了一件“糊涂事”——把福建工厂捐的教学物资电脑给卖了。
他不是不知道这件事犯法,还要受处分,但为了孩子们、为了教育,他赔上了自己的光明前途。
他心里头,一直有两块大石头。
一个,是校服。村小学成立了好多年,孩子们连个像样的校服都没有。恰好镇上要举办合唱比赛,他想让孩子们穿得体面,高高兴兴去参加比赛。
还有一个,是操场。他们村小学的操场,坑坑洼洼的,尘土飞扬。
白崇礼不忍心让孩子们每天“吃土”,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把电脑给卖了。卖来的钱,给孩子们买了新校服,还修了操场,他心里的两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可他也因此被罢免了校长的职务。
他不后悔,也无怨,因为“牺牲”了自己,改善了孩子们的教学环境。
白崇礼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后来教育局下发通知——凡在校学生,无论年龄是否满十六周岁,一律不许辍学打工。他终于,为更多孩子争取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很难想象,如果少了这样一位好老师,那多少孩子,会永远被困在大山里,少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白校长明白,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出去打工,赚那么一点小钱,耽误的,是以后的人生。说白了,他是希望——多一个孩子,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3.提及“别人家的孩子”,不一定是禁忌
有网友写到:
我所有的眼泪,
都给了祖峰演的白崇礼,
因为他的无私、坚守,
也因为他的“反抗”......
来源 | 中国网教育频道(educenter)、视觉志、不能跟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