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得大病,你会捐款吗?三位90后坦诚回答,让面试官无言以对!

【注】双标题同步文章,首发企鹅号职场火锅。

在常规面试中,面试官一般有五种提问类型,比如,启发式、压力式、计划式、能力测试式和行为描述式面试。正规企业喜欢用STAR法则来设计面试的逻辑框架,但也不排除一些创业小公司喜欢出怪招,所以,奇葩面试题也不少见。

比如,前不久,有一家公司可能出于价值观认同考虑,老板亲自参加了面试小组,最后的环节,出了这么一道面试题:假如同事换了癌症,你会捐款吗?你愿意捐多少?这已经是二面了,有三位90后候选人。

张娜,1992年生人,已经有三年工作经验了。她很干脆地回答:捐款是一项公益,捐不捐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年轻人特别讨厌单位强迫捐款。如果这位同事是身边熟悉的朋友,不用单位组织,我一定会捐款。家境好的我捐500元左右,家境真困难的我捐1000元左右。强调一下,我会亲自到医院看望时交给同事,拒绝一切有组织的发动。

林海,1993年生人,已经有两年工作经历了。他不知道面试官想考察什么,索性从内心出发,直抒胸臆:熟悉的同事,我会捐款;不认识的,甚至从来没见过面的同事,我不会捐款,不代表我没有爱心。单位发动员工捐款,对癌症患者高昂的治疗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员工捐款,只是让良心安宁几天。这是社会问题,为什么不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险机制,让同事看得起病?

黎小杰,1995年生人,很干脆地回答:我在大学里,经常遇到众筹捐款,不知道真真假假。我每次就捐一百元,图个心安吧。面对同事困难,我不想被道德绑架,希望单位放一个捐款箱,谁愿意捐多少就捐多少,不登记金额也不公布名单。让善良装在心底就好,不要拿出来比一比、晒一晒,捐钱多的不一定比捐钱少的有爱心,不捐款的也不一定没有爱心,只是不愿意被裹挟罢了。

这位95后应届生,站起身来,继续说道:我只是实事求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想附和什么,更不想迎合什么。至于面试官用什么尺子来衡量我的善良,那是你们的事情。对不起,我不想被人用这样的题目来衡量我的内心,我可以走了吗?面试官面面相觑,老板也呆呆坐着,若有所思,无言以对。

PS:善心,不能被衡量。善心,更不能被逼迫。所有的爱心,源于内心的出发,与外界、与形式、与数量,真的没有关系。你们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