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言文之言外之意
即将上文言文《囊萤夜读》,文章短小,内容简单,怎样上才能上出文言文的味道呢?朗读,翻译,感悟,背诵。我以这四点为教学节奏推动教学,把学生带入文言文语境中,读中悟,悟中读,体会文言文之言外之意。
长文短教容易,短文长教且有点难。这篇文章短小,难道只引导学生探讨文言文之内的信息吗?如要这样,那么,这节课就是为上课而上课了,我决定尝试另一种教法:探寻文言文之言外之意。
一切不会在课堂发生,一切又可能会在课堂发生。
教学这篇文言文时,我要求学生自读,借助解释搞懂文章大意,然后,熟读成诵。学生有了这样的自读基础,课堂上,教与学才能真正达到互相呼应的效果。
我们的课就这样开始了。
师: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朗读全文。
(学生朗读)
师:文言文是这样朗读的吗?你们要读出节奏感。懂吗?再来一次。
(学生再读,较前一次好点。)
师:还是不行。我请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
(学生举手,朗读,第一位同学把“萤”读成了一声,第二位同学把“盛”读错了。)
师:他们读得好不好?
(有些学生点头,有些学生摇头),这时,一位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读得不好,读错了字。
师:哪里读错了?你纠正一下,并正确地读一遍。
(生读,字音读对了,但节奏感还是不强。)
师:我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好吗?(学生点头,我开始范读)
师:现在知道节奏了吧!划出来,自由朗读。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
师:现在会读了,会翻译吗?
(学生借助工具书,基本能说出原文的意思。)
师:谁愿意说一说这篇文言文讲的什么?
(生举手。但我发现,她是照着工具书念的。)
师: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学习,这是很好的,但不能照搬照抄啊!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样记忆才会深刻。谁愿意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全文的意思?
(生举手,基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文大意。)
师:现在,你们会默写了吧!试着写一写。
(学生写,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了,也会翻译了,理解了全文意思,还会写了,我就没什么讲的了哦,你们有什么说的吗?
生:(举手)我有发现。
师:你说。
生:我觉得第一句是中心句。
师:哦,它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文意思。请你读这一句,其他同学记笔记。还有吗?
生:第二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哦?哪是因?哪是果?
生:因是“家贫不常得油。”果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师:因为贫穷,所以,想办法读书。这就是穷则思变。现在,你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师:盛,什么意思?
生:装。
师:还能组什么词?
生:盛饭,盛菜。
师:这里的油是吃的油吗?
生:不是,是油灯里的油。
师:对,那个时代是没有电灯的,只有油灯。
生:马灯就是这种灯。
师:对,证明你善于观察和思考。现在,你们读书时不用油灯,而用电灯,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啊!好,你们搞懂了这个因果关系,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此时,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第一句和第二句也有因果关系。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读)因为贫穷,所以,他才努力读书。
师:这就是我刚才说的?
生:穷则思变。
师:聪明。穷则思变,是变化;富则思乐,是安乐。前几天,我给你们说过,生于忧患,死于什么?
生:死于安乐。
师:对,因为车胤家里很穷,所以他才努力读书,改变自己,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生:博学多通的人。
师:对,就是知识广博,学问渊博的人。还有发现吗?
(学生沉思,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生:我有发现,不知对不对。
师:你说吧!
生:文末写道“以夜继日”和前面写的“恭勤不倦”好像是照应关系。
师:我都没有发现呢,当然是照应关系啊,都是讲努力学习。
生:我有一个疑问,以夜继日只能形容努力读书吗?
师:当然不是,形容努力工作也是对的。以夜继日就是夜晚接着白天学习,也可以说成“夜以继日”,懂了吗?
(学生点头)
师:好,我们一起探讨了这么多,现在,分小组读一读,好不好?
(学生分小组朗读,结束,有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车胤家里这么穷,他读的书哪里来的?
师:这个问题好啊!谁来说一说。
生:偷的。
生:借的。
生:买的。
师:借的,买的,更好,像他这样恭勤不倦的人,一定是有素质的人,会偷书吗?
生:不会。
师:对啊,所以,借的,买的,这种可能性大。
生:也可能是和别人交换看的。
生:也可能是前辈留存下来的。
师:嗯,那个时代的书是用竹块做成的,前辈留存下来的可能性更大。
生:我觉得,买书的可能很小,因为他家里穷啊!
师:哈哈,他家里穷得没有油,但可能买书的钱还是有的。真好,你们在思考问题,就是最好的。再读一读,好不好?
(学生开始读)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整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用自己话讲故事)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车胤以夜继日读书,他不做其他事吗?
师: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个故事讲的是车胤小时候的事,说不定他和你们一样大。你说,你们现在做的主要事情是什么?
生:努力读书,认真学习。
师:对啊,你们现在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认真读书,没有做其他事情吧!
(学生点头)
师:同学们,古代文人读书都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求知若渴,除了车胤努力学习的故事,你还知道谁的读书或求学故事?
生:程门立雪。
师:对,这也是一个关于努力学习的故事。
生:我记得有个故事和这个故事有点像,但我真想不起来了。
师:我帮你想。这个故事就是映雪读书。
生:对,就是这个故事。
师:是的,囊萤夜读和映雪读书,一个是车胤借萤火虫的光读书,一个是孙康借雪反射的光读书,他们都是刻苦努力,自强不息的好孩子。
生:(举手)那么,这两个故事合起来,是不是就是一个成语,叫囊萤映雪。
师:对啊,就是囊萤映雪,形容某个人刻苦努力。那么,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呢?
生:不求上进。
生:不思上进。
生:贪玩好耍。
师:不错,我们一定要有囊萤映雪的求学精神,而不可不思进取啊!现在,你们开始背诵全文吧!
下课!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文言文教学,重在文和言,诵读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文言文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读文译言,我想,这是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熟知文本大意后,大胆思考,大胆猜疑,探寻言外之意,即文本之外的信息。事实上,一节课只要紧扣教学目标,所谓的言外之意,最终还是在学生的思考中翻腾,在文本内漫游,在课堂上开花。
2021.4.23日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