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亡国的根源?
“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始于商朝,持续至商朝中期。历史向我们印证来了这种继承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因为“兄终弟及”制度所引发的动乱,在历史上比较罕见,仅有少数几个遵循该继承原则的王朝有出现。
商朝时期,从仲丁去世,到盘庚当政之间,就爆发了一段因“兄终弟及”而引发的,长达百年的“九世之乱”,使商朝长期处于动荡中。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内乱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九世之乱更是宗室子弟政权的代表性历史事件。
那么,商朝时期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动乱呢?
让我们来打个形象的比方,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兄皇帝死后会将皇位传给弟皇帝,弟皇帝将来再把皇位传给兄长的子嗣。也就是说,虽然每个兄弟都能当上皇帝,但皇位却像“父死子继”制一样,在嫡长子这一支中传续。
不过,倘若弟皇帝死前,不想将皇位传给兄长的子嗣,反而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会引发怎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内斗,兄皇帝的子嗣与弟皇帝的子嗣势必会因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当然,商朝时期并不存在“皇帝”这个概念,我们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总共有九个君王参与到这场权力争夺中,所以这场动乱亦被称作“九世之乱”。
仲丁是商王太戊的长子,他继承了王位后将都城迁移到嚣,接下来又穷兵黩武,带着军队攻打蓝夷。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都想成为下一任商王,所以便进行了一番内斗,由此揭开了九世之乱的序幕。
外壬上位后,商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外壬去世后,其弟河亶甲(同为太戊之子)继承王位。河亶甲和他的两位哥哥一样,都是不安分的主,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内、对外战争。为了战争所需,河亶甲将国都从嚣迁移到相。
河亶甲临终以前,并没有将王位传给兄长的儿子,而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祖乙。祖乙接位后,认为国都的位置不佳,又将国都从相迁移到耿。由于耿地洪水频发,祖乙又不得不将国都迁移到庇。
祖乙之后的三位统治者当政时期,虽然没有爆发内斗,但这三位商王先后多次迁移国都,最后定都于奄。到南庚之子阳甲继位时,商朝国力之衰已无以复加。所幸,阳甲之后便是盘庚,他进行了九世之乱中最后一次迁都,将都城迁移到殷。为了稳定时局,盘庚复用了成汤时期的德政,这才让国家缓慢复苏。
那么,这场持续百年的动荡究竟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几乎每个当权的统治者都要迁移都城,这就使被迫迁都的百姓失去家园,无法专心从事生产工作,直接导致商朝农业、经济的衰败。此外,在动荡发生时,不少统治者为了扩充地盘,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致使原本就已不堪重负的王朝更加孱弱。
可以说,九世之乱,首次向人们揭示了大规模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争夺地盘,势必会发动战争,发动战争的基础是粮草和人马,大量青壮年劳力被迫从军,无法从事劳动生产,老百姓生产的粮食又要供应战争所需,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国家的粮食产量逐年下滑,百姓流离失所,中原饿殍遍野。
在九世之乱爆发之前,中原的统治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但在动乱时期,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控制力下降,使商朝周边的藩属国有了趁乱崛起的机会。商朝的内斗持续了太长时间,以至于中原王朝根本没有巩固统治力量的余力,许多藩属国不再向商朝缴纳供奉,纷纷宣布独立,甚至开始侵吞中原,从商朝的内乱中分一杯羹。在此期间,鬼方、土方、羌方先后崛起,成为盘踞在商朝周边的巨大隐患。
这场动乱对商王朝最大的影响,就是各贵族之间的矛盾激化。九世之乱后,各贵族之间离心离德,尤其是在地方贵族与中央贵族之间,信任危机与日俱增。地方贵族逐渐失去了对中央的向心力,这种趋势在帝辛上位后发展到极致。
虽说,在盘庚之后,商王朝逐渐恢复了往日生机,但九世之乱埋下的弊端却根深蒂固,并直接促成了商王朝的覆灭。
参考资料:
【《九世之乱》、《商王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