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他写诗,孟浩然为他而死,他串起了盛唐诗人的朋友圈……

01

唐开元年间,天微寒,柳絮般的小雪缓缓飘落。

洛阳一家酒楼里,三位风流倜傥,白衣胜雪的诗人临窗而坐。

桌上放着几碟小菜,一壶烧酒,红泥小火炉内炭火烧得正旺。

那三人正是当世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

三人之中高适的年龄最小,王昌龄和王之涣年纪稍长。

正在对酌间,忽然进来十来个梨园子弟,说笑着在隔壁桌落座。

三人嫌吵,另外开了个包间。

不一会儿,又进来四位盛装打扮的女子,一身名贵的珠翠首饰,显然是京城有名的歌妓。

那四位名妓一入席,便开始奏乐演唱,唱的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王昌龄见状,笑道:平时咱们三个名气相当,难分胜负,今天咱们看看这些美女唱的歌,谁的歌被唱的最多证明谁最牛逼,你们看咋样?

高适和王之涣立马来了兴致:就这么办。

很快,第一个歌妓开始唱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墙壁上画了一笔:绝句一首。

接着,第二名歌妓唱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也在墙上画了一笔:在下的绝句,承让。

第三名歌妓唱到: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看着王之涣说:绝句二首,现在的比分是王昌龄2分,高适1分,王之涣0分,王之涣兄,你年纪最大,不会反要叫我们大哥吧!

王之涣急了:那三个都是村姑,只会唱你们写的那些烂大街的歌,那个最漂亮的美女看着最有文化,如果她不唱我的歌,我就认输,要是她唱的是我的,你们俩就得跪下来拜我为师!

话音刚落,只听最后一位美女果然唱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得意地笑说:乡巴佬们,服气不服!

说罢,三人大笑不止。

……

02

在这个故事里,王昌龄的七绝出镜率最高。

事实上,王昌龄在唐代可谓家喻户晓。

他和李白的绝句被谱成曲子演唱的次数最多,堪称七绝双雄。

可是奇怪的是,王昌龄在当代的热度却远远比不上他的众多基友们。

王昌龄是歌红人不红的代表,连绯闻和传记都屈指可数。

盛唐诗坛出CP。

前有仙圣CP李杜,后有山水田园诗CP王孟,还有边塞诗CP高岑,随便一对都是强强联合,粉丝千万。

看着其他的CP比翼双飞,王昌龄只能无奈表示: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而我却不配拥有姓名。

有时候,太百搭也不是什么好事。

论七绝(七言绝句),他和李白不相上下,可以组成TWINS组合。

论边塞诗,他和高适、岑参势均力敌,可以组成SHE。

李白为他写诗,孟浩然为他连命都豁出去了,这充分证明了王昌龄的人格魅力。

可惜他就像个跑龙套的,经常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却很少有特写镜头。

为何才华出众的王昌龄,存在感会这么弱呢?

这事儿说来不太长……

03

年轻时候,王昌龄也曾豪情万里,心雄万夫。

他出生在帝都长安。

然而除了一个首都户口,再也没有任何优势。

出身门第比不上王维、杜甫,家境比不上李白、孟浩然。

在那个拼爹拼关系的时代,王昌龄显然没有多少资本。

他暗暗发誓:我要逆袭,我要成为高富帅!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王昌龄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参军。

别看大唐诗人一个个都很酷,一言不合就去隐居、修道、旅游、参军,其实这些行为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入仕。

没办法,唐朝的进士考试还没有宋朝那么完善,被关系户们垄断,空有一身才华的读书人们不得不挖空心思曲线救国。

穷人的孩子王昌龄不能像李白一样隐居、修道、旅游,也不能像孟浩然一样隐居、北漂、隐居,参军的性价比显然是最高的。

初到西北塞外,王昌龄跃跃欲试,他志得意满地想:一战封侯,就看我老王的了!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变行路难》

自信的盛唐气象注入年轻诗人的灵魂,使得这个内敛温厚的少年也充满了热血:

少年行二首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他见到战场上的英雄,跨上白玉雕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回响,而他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还没干。

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他见到塞外壮丽的雪山、厚重的阴云、穿着黄金铠甲的战士,斗志高昂,誓取楼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然而他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边疆的艰苦:

边关战士不断吹奏那一曲思乡的关山曲,百听不厌,然而思念却无法缓解: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他看到成家的战士远离妻子,烽火狼烟中独自吹笛,不知道闺中那人该有多么寂寞:

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他看到荒凉的战场上满是黄沙和白骨: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而那首碾压无数的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更是说尽了千百年来战争的频繁、征人无尽的等待、军营的黑暗、守将的无能……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早知道当兵这么苦,当初就该好好读书啊!”在塞外呆了一年又一年,王昌龄并没有等来任何机会,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04

公元727年,王昌龄脱下军装,换上西装,回长安走那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科举。

考试很顺利。

在西北创作的20多首边塞诗为他赢得了不小的名气,使王昌龄有了和高富帅们竞争的资本。

考中进士后,王昌龄被分配到秘书省担任校书郎。

这个职务轻松、闲暇,请假也方便,因此他得以时常和同僚们吟诗作对。

此时的王昌龄可谓春风得意,不但得到了一份稳定有前途的工作,而且蜚声诗坛,结交了无数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杜甫,盛唐有名的诗人无一不进入他的豪华朋友圈,没事就约着一起喝酒撸串儿。

在京城文艺圈混久了,尤其是和王维这样的高富帅接触多了,王昌龄忍不住琢磨:诗坛的竞争是越来越残酷了,后面那些年轻小生一个个都那么生猛,而我老王眼看着奔4了,还只有一个边塞诗人的标签,军事题材近年来已经不那么热门了,是时候转型了呀……

在八卦这方面,古人和我们十分相似,最热衷于深宫密史,宫廷斗争这样的题材。

看看白居易《长恨歌》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

王昌龄近水楼台,刚好在皇城内办公,可以得到最热乎的宫廷八卦。

根据种种打听来的趣事逸闻,王昌龄开始大量创作宫怨诗。

顾名思义,宫怨诗嘛,自然是以描写深宫内女子的哀怨和悲剧。

美人盛装打扮,在殿中静静等待君王,无奈君王今日没翻牌,只能听到风吹珠帘,明月高悬。

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被冷落深宫的女子,天没亮就在金殿扫地,仿佛天一凉就被闲置的秋扇。

美丽的容颜命运却还不如屋顶上丑陋的乌鸦,它们尚且能沾到日光,而自己却只能望着乌鸦带来的日影。

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冷清的院子里,失宠的女子听着其他宫殿歌舞升平,春天都已经到了,皇帝还担心心爱之人受寒而赏赐厚厚的锦袍,对比之下更叫人唏嘘。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深宫女子的悲情,激起大众的共鸣,作品叫好又叫座。

王昌龄写得很高兴,粉丝看得更高兴,但是有个人就不高兴了。

此时杨贵妃正独得恩宠,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连李白这样自我的人都要抱她大腿,歌颂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而你王昌龄还是一个编内员工,竟然敢创作这样的讽刺诗,这政治觉悟可不是一般的低啊。

不出所料,王昌龄的第一次贬谪很快到来了。

05

岭南路远地又偏,是个十足的蛮荒之地。

所幸王昌龄仅仅被贬1年多,就遇到大赦,迁往江宁担任江宁丞。

北归途中,王昌龄来到襄阳看望老朋友孟浩然。

孟浩然从未出来当官,不是不想,是学习实在太差了,40岁那年去长安考了次进士,没考上。

不过那次北漂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王昌龄、王维和张九龄这些好基友,他和王昌龄年纪相仿,关系尤其铁。

再次见到老友,孟浩然喜出望外,作为东道主的他顾不上医生嘱托,愣是拉着王昌龄一起去酒吧。

王昌龄看着老朋友背上鼓得像小山包一样的毒疮,忧心忡忡地说:你还生着病呢,能不能喝呀。

孟浩然洒脱地说:长个小包而已,不碍事。

说罢,孟浩然拿起了一个螃蟹腿。

当天,孟浩然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听医生的话。

06

江宁的雨下了一整夜。

密集、冰冷的雨,像一道帘幕,遮住了芙蓉楼外无边的江景。

在这样的夜晚送别老友,谁的心情也不会太好,除非那个朋友是来借钱的。

王昌龄也不例外。

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辛渐已经不胜酒力,王昌龄还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辛渐不禁叫苦:哥,歇歇吧,再喝天都要亮了。

王昌龄道:老辛啊,哥心里苦,你就再陪我一阵儿吧。

辛渐看着这位落魄的老友,不禁悲从中来:年近50,空有一身的才气和抱负,大半辈子却颠沛流离,如今也只得一个江宁丞的芝麻小官,远离家乡亲友,孤苦无依,当真令人感伤。

辛渐安慰道:你也别难过了,先忍一忍,说不定过几年就能调回京城。这次回洛阳,有什么话需要我传达的不?

王昌龄举起一个晶莹剔透的玉壶:看到这个壶了没?

辛渐道:看到了,你想说等你东山再起,就请那些陷害你的人喝一壶?

王昌龄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你替我告诉京城的朋友们,请他们一定相信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天明,辛渐坐船离开。

伫立在烟雨中,望着远处的孤山,王昌龄吟道: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江宁 ,王昌龄苦闷又无聊。

这个地方不像热闹繁华的长安和洛阳,工作也没有在京城轻松,而是事多繁杂,工作时间也长。

王昌龄苦闷不已。

不过,因为他名声在外,刚来江宁就有不少学子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拜师学艺。

王昌龄对于后辈总是倾囊相授,毫不掩藏,很快就为他赢得了“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称。

07

然而朝中对他的诽谤和议论却突然多了起来。

有人说,这是由于他写的那些宫怨诗。

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和张九龄关系好,而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

还有人说是因为他不注意小节,被人抓住了把柄。

无论如何,王昌龄再次被贬。

这一次的贬谪地,是龙标。

得知王昌龄被贬,词坛大V李白立即寄来七绝一首安慰:老铁不要太难过,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二次被贬,王昌龄没有一蹶不振,反而不停安慰送行的友人:不用悲伤,在哪儿咱都能一起赏月。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橘柚飘香的季节,江上的清风带着小雨飘进了船内,王昌龄却对朋友笑说:我这一走,你以后可不得想我想的失眠呀!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一路应酬写诗,忙得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就写了60多首送别诗,占据他作品的将近半壁江山。

没办法,人缘太好。

虽然命运坎坷,但王昌龄依然自信会得到谅解,待到明年春天就能和其他朋友一起回长安: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可惜王昌龄没有等来那个转机。

08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暴乱将大唐盛世彻底摧毁,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包括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而王昌龄更是难逃厄运。

混乱之中,长安和洛阳是不可能回去了,那里现在是最危险的地方,王昌龄选择了奔赴江宁。

谁曾想,到了江宁,王昌龄就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原因不明)。

757年,颇有侠义心肠的节度使张镐杀了闾丘晓。

临死前,一向横行霸道的闾丘晓吓得屁滚尿流,连连卖惨:不要杀我,我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

张镐横眉冷对道:你杀了王昌龄,他就没有父母要养吗?

09

在大唐星光璀璨的诗坛中,王昌龄的光芒并不耀眼。

他没有李白那种气吞万象的豪气,也没有杜甫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更没有王维淡薄无欲的性格。

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散发着月亮一样柔和的光。

虽然生前非议不断,但始终保持一颗孤洁、正直的心,从不为权贵唱赞歌。

正像他在诗里所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参考资料: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毕士奎《王昌龄诗歌与诗学研究》

《唐才子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