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济:怎样“内练一口气”(完)
任何气功,都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即调息,调身,意念。
(1)调息:调息即调整呼吸。神运经上说:“纵横者肋中开合之势,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说明内气之纵横飞腾,全靠调整呼吸来得到。太极功采取逆腹式呼吸,也叫“后天呼吸法”。吸气时收小腹,提肛、缩肾,肋骨齐举;呼气时小腹放松,自然隆起。这种呼吸方式适合于太极功的动作要求,也合乎生理上的需要,能使膈肌与腹肌的力量加强,加大腹压的变化,提高肺活量,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也易于作到内气鼓荡和发力时气沉丹田。注意:其一是这种逆腹式呼吸,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习惯的,尤其是学过六字诀,习惯用顺腹式呼吸的人,可能一时很不习惯,改不过来。这大可不必急躁,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原来的习惯,先保持自然呼吸,想吸就吸,想呼就呼,不要强求而引起呼吸急促,更不要憋气。在这种纯任自然的呼吸中,也要注意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循序渐进,有意识地逐渐过渡到逆腹式呼吸。有人问:“六字诀在呼气时收小腹,提肛、缩肾,而太极功则是在吸气时收小腹,提肛、缩肾,同是养气功,何以呼吸与动作相反?”这里有一个原则,即凡是领足三阴之气上升时,必须提肛缩肾,使丹田如同抽气唧筒一般,以调动真气上行。小腹放松时,三阳之气即自然下降,六字诀不着意于吸而着意于呼,呼气时念字,并以意领气循经上行,故呼气时要提肛缩肾收小腹。其二是对“气沉丹田”的正确理解。沉是自然下降,如漏船在水中要“沉”,而不说“下”或 “入”。气沉丹田不能用力,不同于“力入丹田”或“气贯丹田”,入贯是要用力大。比如行意拳“盘根”中的贯气桩,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神运经中讲“进退随手之出入,来去任气之自然”,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用力使气。
(2)凝神:凝神就是精神集中,“内守”。孔子谓之“静而后能定”,孟子谓之“不动心”。无论是动式还是定式都应如此。行意拳经云“心定神娜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缘,绝缘觉明,觉明责神气相通,万象归矣。”这里明确指出,凝神是行气的前提,是作气功的首要条件。太极名家武禹襄先生也说过“神不凝则气不敛,便无含蓄,身易散乱,气亦不能收敛脊骨。”从生理上来说,精神集中,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的机能,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各个器官的机能活动,按需要统一起来,因而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怎能凝神呢?拳经上有明确解释:“目视鼻,鼻视脐,处处行擦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即在作太极功时,要集中全副精力,将神提聚于眉间前庭之“天心”,从意念而眼神,而躯干四肢,需要完整一气。而对病弱之人,则要求“眼若垂廉,目光内视,光不外露而神不可散”。这样对大脑活动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太极功之医疗保健作用和技击效果全在于劲力之纵横和内起程之飞腾。神运经上说“纵横者劲之横竖,飞腾者气之深微。”“固形体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说明对拳架的要求是为了锻炼内劲之横竖,对神气的要求是为了练内气之飞腾。用马礼堂老师的话讲就是“手眼身法步,内外紧相随。”作到肌虽松而势不懈,动虽缓而身不散。每一动作要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心静而后步能坚,气静而后身能稳。这也是对一切内家拳的要求。
(3)对外形上的要求:也就是练气功时对“调身”的要求。内功经上讲得既全面又明确:“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肋开而张,裆深而藏,足坚而稳,膝曲而伸......”,“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皱节骨,玉枕难过目视顶,来到丹田存消息......。”这些口诀不但说出了对姿势的要求,而且阐述了这样作所起的作用。根据经典理论与实践经验,马礼堂老师总结成五点:即顶头竖项、拔背涵胸、沉肩坠肘、正脊松腰、提胸虚步。顶头竖项,大椎廉泉微后缩,是为了沟通任督二脉,解决了玉枕难过的问题。足踵踏地,两臂自然下垂,两肩自然内扣,胸内涵而背自拔,作到了背圆而正。如此则真气不但易自夹脊而上通于任脉,而且易于转过两扇斗背骨而布于两膊,充于指尖。必须正确理解“胸出而闭”,即胸虽内含然而有前出之意,以免内缩而压迫肺脏,影响呼吸。沉肩坠肘,即松肩坠肘,即肘向下坠,肩向前微送。松肩是腰以上躯干放松的关键,坠肘又是松肩的前提。肩头的三头肌,下连大膊的双头肌,前连胸大肌,后连背阔肌,故肩松则胸背全松,气血运行畅通,三焦之气顺,气易沉于丹田,下肢乃得稳健。一体之运动主宰于腰,拳经云“手司上下,进退在步,函虚在胸,转化在腰。”腰起车轴的作用,且大脊前有任脉,后有督脉,欲保证任督畅通,则宜正直而不宜屈曲;欲达到转化灵活,则腰宜松而不能紧。松腰之秘在于抱胯,两个大转子微微内合(两大腿微内旋内收),臀向下逼,尾闾骨向前向上一翻,则腰自松而真气过会阴命门,直上百会,督脉通矣。提肛缩肾可引三阴之气上升。松胯提膝,乃能迈步如猫行,做到轻灵。
从整体上讲,可以总结成三句话,即:“内要顺,外要合,拳打自然。”
总之,练太极功者,应向内追求养气之功,乃得益寿延年,勿斤斤计较一招一式之长短高低。舍本求末了。
郭云深老先生有口诀云:“有形有意全是假,拳到无心方为真。”
太极功法莫轻视,意气相随贯腰隙。
变幻虚实须留意,气遍周身不费力。
动中求静静犹动,因势变化示神奇。
真气冲动在腰间,腹内松静入丹田。
尾闾中正气贯顶,还须着意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内求,曲伸开合任自然。
若言体用何为准?养气为君骨肉臣。
深究意义欲何为?延年益寿不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