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洪均生拳法体系中所表现的运动力学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杜建刚先生,曾在本平台推出多篇原创文章。文中观点是作者对拳法的体悟,欢迎读者在文末留言,与作者探讨交流。

洪均生公对太极拳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是运用力学知识揭示太极拳的内在规律,这是与他同一时期众多的武术大师中首开先河的探索。

洪均生公拳法体系充分合理巧妙地运用了螺旋运动及其作用力。拳法中的运动规律遵循螺旋运动。拳法中力学的表现比比皆是,主要体现在螺旋力和杠杆力上。

螺旋运动由公转、自转组合而成。公转是全身肢体配合转动的螺旋,形为缠丝;自转是肢体个体转动的螺旋。

公转自转运动产生的作用力是螺旋力,这种力是一种径向力、圆周力、轴向力以及他们在转动中形成的力偶、力矩等共同合成的复合力,亦即是传统上的缠丝劲、掤劲。螺旋力中的圆周力产生引化的侧向力、轴向力产生直击力、力偶力矩产生拧挒的错筋断骨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出化打合一的效果,从而实现以小力打大力的省力目的。螺旋力化打合一,是省力的。

公转自转配合下形成的杠杆力,首先要形成避免双重的杠杆,通过尾闾旋转、松塌裆部引起的裆劲调整足之虚实,来调节接触点、支轴、承力点构成的动、阻力臂的大小,从而形成省力杠杆,这种杠杆力也是省力的。结合步法的移动,更能产生出牵引四两拨千斤的效能。

洪公通过太极拳法的螺旋运动,熟练地运用圆转来发挥物理力学上的螺旋力、杠杆力,均首要突出地运用太极拳八法中为首之法——掤法掤化的侧向力。其关键,是合理运用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借、截之法的时机的把握。

随遇平衡离不开尾闾旋转调整裆劲的助力,它是围绕以腰脊为中轴支点通过运转尾闾把裆劲合理地分配给两足,来调节两足之虚实,从而形成稳定的肢体间架结构。

关于太极拳的“松”,实则是掌握卸力的方法,无不体现在太极拳要求的掤化粘黏上。洪公要求太极拳接手的粘黏要符合螺旋运动,传授更多的是要求接手就发的技艺,外在表现上往往看到洪传一派似乎在柔化方面做的较少,实则是粘黏要求中“一就走”技术应用的使然,这对粘黏技术提出的要求更高,看似顶、实则顺,正如洪公所言“点对点,劲发焉”是也,这一技术应用在实战搏击中触之即扑,越来越更加实用,充分表现了太极拳功夫的高级水平。

洪均生公上世纪30年代初师承陈发科祖师,他聪颖好学,终有大成,能把陈发科的技艺很好地传承和发展。洪公少时家境殷实,受过较全面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谦虚好学,涉猎广泛,养成了自己求真务实、深入钻研、科学论证的严谨治学态度,对待太极拳更是如此。适逢他生活的年代正处在西方现代物理学、数学、化学、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传入中国普及发展之际,他请教于诸学科知识,适时地用现代学科理论去揭示太极拳的奥秘,可谓与时俱进。在他的传授中,螺旋运动、力三要素的大小时间作用点、杠杆天平的动力臂阻力臂支点、中医学中的气血经络等等诸学科知识常常出现在沾连粘随、虚实双重、立身中正、引进落空合即出、牵动四两拨千斤等太极拳的概念之中,在他流传下来的文章、著作中处处留下了现代科学知识探索研究的烙印,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近代应用力学知识揭示传统太极拳武术第一人。在洪均生公传授的太极拳拳法体系中,无不表现出太极拳符合科学的独特的用力方式,无不体现出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处世哲学,把传统武术太极拳从术的层次提升到武学的层面高度,真有必要呼吁在国内大学的武术专业中设立专门的课程加以研究。

盼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前辈的武学成就,需要同好后学继续沿着洪公指引的道路不断去系统的学习总结、去消化吸收洪公等前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