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万"墨子量子奖"的获得者,研究成果连发《自然》和《科学》

编  辑:王嘉雯    审 校:丁艳
今天,与中科大潘建伟院士一同合作构建“九章”,并实现中国本土的“量子优势”的陆朝阳教授,在推特上表达了自己对“2020年墨子量子奖”三位获奖人的祝贺。
陆教授说,恭喜今年的获奖者,每人将会获得1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5万)的奖金和一枚约200克重的金牌,并表示今年的主题是属于量子计量学的。
图1|陆朝阳教授发推祝贺(来源:Twitter)
“墨子量子奖”
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由中国企业家们捐资1亿元成立,并设立“墨子量子奖”。
通过广泛邀请提名和国际专家评审,严格遴选和表彰国际上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旨在推动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学研究,并提升中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而潘建伟教授就是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的获得者。
图2|2019年“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来源:网络)
而今年的“墨子量子奖”,授予了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三位研究人员。分别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卡尔顿·凯夫斯、日本东京大学的香取秀俊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叶军
卡尔顿·凯夫斯获奖是凭借其在量子精密测量及量子信息理论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阐明干涉仪中的基本噪声及其在压缩状态下的抑制作用方面的工作;香取秀俊和叶军则是由于其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特别是在开发极其稳定和精确的光学原子钟方面的成就。
连发两次的研究成果
叶军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学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
1999年起执教于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2009任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叶军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霍尔的学生。叶军已于2008年约翰·霍尔退休后接管了他在科罗拉多大学的实验室。
图3|叶军院士(来源:Physics World)
而在12月9日和12月11日,两份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科学》,先后在线发表了叶军在超冷分子领域的新成果。这次的两篇论文是基于叶军和其团队,在超冷原子/分子领域的长期积累取得的突破。
可以说,这两项成果其实是同一个成果的上下篇。通过用电场操控分子“蒸发”冷却,研究人员进而实现了用电场操控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电开关”上篇:制作超冷分子气体
量子物理学家们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将乱动的微观粒子固定在空间中进行精确的观测和操纵。
所谓的原子钟,其实就是利用原子中电子能级跃迁时的共振频率作为精确的时间标准。因此,让原子“冷静”下来是减少误差的必需条件。
在制作锶原子钟时,研究团队将锶原子冷却到略高于绝对零度(约-273摄氏度),使得原子变成量子气体,把原子能量推到最低状态,称为量子简并,从而避免原子间碰撞作用的影响。
那么,把同样的思路套到分子上,可以制作出奇异的超冷分子量子气体吗?
根据《自然》论文的描述[3],研究团队将气体钾原子和气体铷原子装入薄饼状的光学晶格中,在垂直反向上将它们紧紧束缚在一起。
图4|《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来源:Nature)
接着,他们利用磁场和激光将原子一对对组成分子,多余的原子被加热,激发出特定的运动来移除出去。
最终得到的20000个钾铷分子组成了一团稠密气体。其中,铷原子带正电荷,钾原子带负电荷,分子就变得像敏感的小指南针,只不过它感应的是电场而非磁场。
这团分子气体被置入由两块玻璃板和四根钨棒组成的六电极组件的中央。在电场调控下,分子之间产生具有稳定性的排斥作用,抑制了令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并逃脱晶格舒服的非弹性碰撞,同时催动科学家们想要的弹性相互作用提高了上百倍。
在数百毫秒时间内,水平方向上的电场慢慢打开,让光学陷阱的强度在一个方向上降低。在这个时间窗内,较热的分子逃逸出去,剩下的分子通过弹性碰撞调整到较低的温度。最终,分子团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稠密。
NIST新闻稿表示[4],超冷分子气体可能在量子信息领域有多种实际用途,包括利用极性分子作为量子比特进行计算,以及可能用于制作分子钟。
分子“电开关”下篇:调节化学反应速率
在《科学》论文中[5],叶军和其团队则详述了这种电开关对于分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电场诱导超冷气体中分子的远程相互作用,影响分子碰撞,科学家们可以显著地提高或者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图5|《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来源:Science)
如前所述,超冷气体分子被囚禁在薄饼状的光学晶格内,但在每个“薄饼”内部可以自己旋转,也可以互相碰撞,就像在冰场上滑冰。
如果这些分子电荷相反的头尾相撞,就会导致化学反应,迅速耗尽气体。但如果它们是并排相撞,就会互相排斥,从而很难接近到发生化学反应的程度。那么,如何能让分子们相互排斥呢?
所幸的是,和温暖气体分子随机的运动碰撞不同,这些超冷气体分子的运动遵循一定的量子力学轨迹。
在改变电场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共振现象,两个碰撞、旋转的分子可以交换旋转,使得一个分子转速加倍,而另一个停止旋转。如此以来,碰撞的性质被完全改变,分子之间迅速转换到排斥状态。
在共振点附近,叶军团队发现仅仅将电场强度调节几个百分点,就可以导致化学反应速率近千倍的变化。
NIST新闻稿表示[6],这种受电开关控制的超冷分子气体可能用于设计新的化学物质,并在量子信息领域有多种实用潜力,包括利用极性分子作为量子比特进行计算,以及用于制作分子钟。
封面:
澎湃新闻
引用:
[1]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12-10/9359353.shtml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360664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80-7
[4]https://www.nist.gov/news-events/news/2020/12/new-jila-tools-turn-quantum-gases-ultracold-molecules
[5]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2/1324
[6]https://www.nist.gov/news-events/news/2020/12/jilas-electric-knob-tunes-chemical-reaction-rates-quantum-gas
- E-mail:support@qtumist.com
- Wechat:Qislab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更正、删除


延 伸 阅 读
01    量子计算与“云”共舞,2023年进入市场
02    量子计算机的新应用指日可待
03    X射线的量子特性 制造“幽灵”生物分子
04    用于财务分析行为预测的量子计算云服务
05    量子计算机的行业受益者
06    深度剖析新兴量子计算商业前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