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在人文之上的东洲海鲜美食
近日,路过红海湾东洲街道时,刚好是晚餐时间,早闻东洲的海鲜之鲜美,今天不期而遇,果然是名不虚传!
为什么说这里的海鲜就那么好吃呢?在介绍它之前,我们先来粗浅了解一下东洲乡里靠湖近海之独特的人文地理,它毗邻著名的白沙湖。
白沙,顾名思义,就是湖边的沙子洁白无瑕,且湖肥水美,盛产200多种贝壳、鱼类,生生不息,湖中诸多美味爽口的贝壳类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简直就如阿里巴巴之神话,养育了四周十八乡世世代代的黎民百姓,堪称一方母亲湖。村民江伯说,上世纪60年代闹饥荒之时,白沙湖里的“男女”(一种贝壳名的俗称)等贝壳被拿来当充饥之物,不知救了多少百姓的生命!当地还有一句形容依靠白沙湖谋生的俗语广为流传:“过洋埔娶媳妇要等下涝水”,意思是说,乡里的人家没钱娶媳妇,只好等白沙湖退潮时去捞贝壳虾蟹到市场上贩卖,赚得钱来娶媳妇。另一位村民说,经验测,湖底的淤泥还含有丰富的钾、镁等原料,那是农作物的最佳肥料,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都曾用它来给田里施肥。
白沙湖往外便是一望无际的南海,近湖的一片海域为浅海,这里的海水自古十分优质,所捕捞的海鱼类特别鲜甜、嫩口,远近闻名而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也成了“抢手货”,价格都比外面的贵。这里的鱼类有金色沙丁、带鱼、灰旗鱼、海鳗、大黄鱼、小黄鱼、海鸟、马鲛、勒鱼、剑鱼等。虾类有长额仿对虾、鹰爪虾、中华管鞭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等。藻类有粉菜、紫菜、江蓠、石花菜、海人草等。贝壳有鲍鱼、海胆、青蛤、海螺等。
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存在,白沙湖边的石鼓山上有一座天太后妈祖庙。一般的祖庙都称为天后妈祖,为什么唯有这里的妈祖要称为天太后妈祖呢?圣号中加了一个太字,据说这里面也有一段很精彩的传奇故事……
妈祖慈悲,乡风淳朴。从前这里的人敬神明守规矩,夜不闭户,少有盗贼。特别是在出海捕鱼时,都要先到庙里祈求妈祖保平安。据说十分显灵,深受爱戴,一直以来为当地百姓所信仰崇拜,并且至今每逢村民家里要办什么红白喜事,从不请先生择日,都习惯求天太后妈祖赐一灵签提示即可。因而天太后妈祖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地置,以至当时还制作了“妈祖秤”作为当地一带市场交易最令人信服的“公平秤”,还有“妈祖钟”、“妈祖铺”、“妈祖印鉴”,甚至妈祖庙可收税用来当作救济穷人的经费。
对于妈祖的顶礼膜拜,体现了当地民众朴素的信仰和从善如流的民风。特别是每年农历的3月23日是天太后妈祖的圣诞日,各乡里都要隆重庆祝,并邀来四周的亲友乡邻共沐妈祖祥光、共祝盛典,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民俗之文化。
而湖中诸多象形的礁石也多有神话、传说的附丽。如一块正对着天太后妈祖庙状如酒瓶模样的礁石,叫酒瓶石,传说它预知妈祖要在这里坐位,已在此恭候多时。还有著名的三帆礁石,当地俗称石排,该石状如渔船上三面排列的风帆屹立在湖中,成为过往船只一块醒目的海上导航标识,这在过去那个落后的年代,有这样一个固定的海上标志,那是很重要的。村里的老人说,过去称汕头一带为上四府,惠州一带为下四府。三帆礁成为上四府、下四府以及福建、浙江、香港、台湾等地渔船来往海上的重要航标。而白沙湖又是天然的避风港,一直到70年代后期,该湖还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渔船避风的最佳选择。一到台风天气,整个白沙湖往往停满了上千条渔船,一眼望去十分壮观!
民俗风流,南海物丰。古老的传说点缀着生活的生趣,丰盛的海鲜十分滋养,妈祖的博爱庇护着一方苍生。造就了如大海般勇于拼博、勤劳智慧、坚韧敦厚的民风,养育了一方乡土之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一路走来的东洲人,无论是昂首阔步,抑或是俯身匍行,都有其强悍的个性……
东洲距离汕尾城区约18公里,汕遮公路从东洲村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下面就是盛产于这片海域的鲜美之海鲜:
这里的带鱼口感特别鲜嫩
这种海螺营养丰富
生脆的墨鱼
特色海鲜,忘了叫什么名字,哈
手工的鱼丸都十分Q弹
牛奶般的海鲜汤
包括炸豆腐都十分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