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改变方式、多元评价
桑昌银
近年来,新课程实验在我区各小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新课程实验区教师的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充分认识到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亟待转向。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后的感悟,并结合两年的课改实践对实验教师工作转向的浅显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所谓教育观念,它是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对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看法。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全国推行新课程的热潮下,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透彻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把教师的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从而使基础教育真正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面向全体,打好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振兴,仅靠极少数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要靠每一位接受了国家教育培养的国民的集体力量。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对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并且要每一位学生抓好、抓牢最基础的东西。这种“面向全体,打好基础”的教育,才能使“素质教育”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2、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非常薄弱,在智育方面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此,我们要把片面的知识教育变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强化基础的同时,着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完成学业后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
3、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尽管我们深知教学应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常常变成一切由教师“主宰”了。由此,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尽量让学生把话说完,表扬指出老师错处的学生,做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这样,全体学生学习热情将会高涨,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4、终身学习,补充营养。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所学得的知识远远不够用,他们必须有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大脑,使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二、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负责“教”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活动,是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单向活动。因而我们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的开发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重心,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2、教师同时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反思、总结进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科理论。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广泛利用新课程资源,使教学和研究密切相连、同步进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
3、教师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也不再拥有至高无上的指导地位。为此,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的能力,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挖掘并结合本地乡土文化,开发并推广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环境下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实验教师工作转向的重点。
1、摒弃被动,力求主动。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表现为“要我学”是学生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而被动学习;而新课程推行的“主动”学习方式表现为“我要学”,是学生基于自身对某方面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一种“负担”蜕变为“享受”,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2、放弃依赖,尝试独立。在传统的学习方式的环境下,学生们的依赖性都很强,学生的独立性几近丧失,而独立性是新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我能行”。任何学生自从能感知、认知事物以后,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能力的欲望。因此,教师在从“教”到“学”的过程中,不断转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的基本独立直到完全独立。
3、亲身实践,体验求知。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脱离实践,仅停留在认知的表面,毫无生命活力。只有学习者直接参与,用自己的肌肤直接感知,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用自己的行动亲历探究,这种通过亲身经历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活力,才能促进自身的生命成长。
4、小组合作,共同发展。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即使他们面对的物质相同,但是呈现在他们的大脑里的意识不一定相同。他们看待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所有介入学习过程的人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尝试多元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评价不再仅仅是进行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此新课程实验区的一线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尝试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潜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从多方面出发去评价学生;尝试 多样化的的评价方法 ,更清晰准确地去评价学生;发挥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认同和接纳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作为新课程实验区的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实施新课程的深远意义,深刻领会新理念的内在意蕴,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方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