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语文新课标握手

丁声扬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广大语文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我校为此也多次展开新课标的学习、讨论,加上近来学校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拉近了我与课程改革的距离。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也使我初步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上所取得的种种可喜的变化。当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故作文以记之。

一、找准课改中的位置

语文教师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教研人员。毕竟理论上要差一些。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是故我们主张语文教师有必要找准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二、讲求课改上的实效

语文教师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学行为,并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检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吕型伟先生指出:“阻碍教育观念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失败。教育改革也要打假,不要人云亦云,每一个观念的提出必须在实践中落实。”不少教师打着教改的旗号,搞些花样,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表面上似乎效果不错,实际不然。在上教学公开课,评优课时,这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

三、整合教学中的资源

新课程与旧课程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或者说区别之一,就是新课程是整合的,旧课程是分化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学时应有大局观。为了达到教学上的最佳效果,我们就要整合教学中的各种资源。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当然,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中,也存在分化的问题。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而分是为了更好地合。

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资源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四、总结教学中的案例

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法官判案,就极为重视案例。如英美法系判例法的运用。可以说教学案例为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同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是故教师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还需要学习怎样编写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积累一定的案例,再进行更高层次的专题课题研究。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