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美学

风从北方来,雁鸣阵阵,仿佛也来自北方,划过头顶的天空,声音由浑厚转为微弱,继而清远。这短短的雁鸣,像留给黑夜的偈语,我又把它理解为一句叮嘱,一个希望: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黎明破晓时分,喜鹊“喳喳"着迎来新的一天,窗前的树枝窸窸窣窣,是它们为同伴腾挪位置发出的声响,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身体不适,一夜没睡踏实,不是咳嗽着醒来,就是骨头像被虫子噬咬着疼醒,怕吵着孩子们,一直忍着尽量保持均匀呼吸。夜里无法安睡的人,耳朵尤其灵敏,在虫吟里辨别蝈蝈和蛐蛐,在不多的时日里,不知这算不算是它们最后的嚎啕,蝉鸣早已消声灭迹,秋已深,寒露一过,冬天就要正式来临了。

爱人被我的咳嗽声弄醒,就会塞一粒润喉片到我嘴里,仿佛梦呓着:吃药会舒服些,转身继续见他的周公去了。已经很难为他了,从下班回家一直没闲着,烧饭洗碗管孩子,给我拿药熬汤,无微不至。平时都是我在忙得团团转,像被打了鸡血,他不时的还会调侃一句:你勤劳的背影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知道女人很多时候不是累死的,而是被哄死的。当然,有人愿意哄你,还有力气哄你,也是一种幸福。婚姻是什么呢?不就是人生路上两个结伴同行人的相依相扶吗?我扛不住的时候你替我扛一把,你难的时候我给你助把力,到最后,必是情比金坚,足以抵抗世间的风雨和种种考验。

尽管一夜未眠,也不敢多赖床片刻,女儿一直担忧:妈妈病了,没人接她放学,也没饭吃了。无论如何,我都要站在她面前,给她安全感。时至今日,我才懂得,唤醒母亲早起的不是鸡鸣,不是闹钟,而是责任。清晨去菜市,一路上,从小区的绿化带到路边的行道树,仿佛一夜之间,小城的桂花全开了,一树树披金戴银,被朝阳浸润,芳香更是醉人,行走其中,让人疑惑是否走在人间。

大清早,最热闹的地方不过是菜市场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一个回合转下来,愈发晕头转向了,不知买点什么菜。看到一个老农,是我所熟悉的家乡的叔伯形象,蹲在市场不起眼的角落,面前摆着晒干的百合,芡实,黄花菜。前阵子从婆婆家回来,带回一些红豆,总嫌光秃秃的红豆汤,感觉少了点什么,放一把芡实和红豆一起煮,想必该是另有一番风味了。世间万物的从容,也许都不及自然界的谷物从容,开花结果,天养人收,直到最后沦为人类的养料,也是顺其自然,从容面对。如此不争不抢,不嗔不怨,尽显高贵的物种,我觉得拿什么来和它相比都不配。俯身问老伯:芡实多少钱一斤。只见他伸出三个手指,比划着三十,那干枯的关节,没有一点多余的肉,仿佛被时光带走的不止是年龄,还有脂肪。

老伯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真正家养的,芡实是门口塘里的,黄花菜和百合是门前种的。说起这些,记忆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从前:那个站在村口张望的小女孩,看到妈妈从不远处吃力的赶来,肩上篾箩里挑着一担鸡头菜,欢喜之情瞬间在脸上漾开,有鸡头米打牙祭的日子是好日子。

鸡头菜在家乡的河渠水塘边倒是常见,每年夏天,河沟里成片都是这种植物,形似荷叶,叶子上布满针刺,让人不敢靠近。可为了给家里的餐桌上换换口味,季节来临时,父母则坚持下到河渠采回一担鸡头菜,剔掉外面一层带刺的表皮,露出翡翠般鲜嫩的菜梗,生吃嘎嘣脆,大火清炒,配以蒜子青椒,就是一盘好吃的下饭菜。鸡头菜不宜久放,除送点给左邻右舍尝尝鲜,剩下的腌起来,待以时日,也是一道配合早餐稀饭的上好咸菜。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鸡头米了,想吃鸡头米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拨鸡头米的活最具挑战性,往往米没吃上几粒,手已被刺得血淋淋了,没点意志和耐心,也就没有鸡头米的口福可享,而我,总能排除万难,让自己一饱口福,可见,当年的好吃劲也是少有人可比了。

今天再次看到老农面前的鸡头米,红润厚糯,总有故人相见之意,城里人或书上喜欢称之为芡实,我却坚持叫它鸡头米,就是觉得亲切吧!买了一斤鸡头米,又买了几样小菜,荤菜家里还有,孩子爸不在家,母女三个很好打发。从市场出来,看见门口鞋摊的主人已在招揽生意了,这个脸颊黑红的女人,无论狂风下雨,还是严寒酷热,总看她在那修着鞋子或踩着缝纫机,我曾以为,她是一个为生存而不得不拼命的女人,谁知在一次聊家常中,得知她爱人是中学退休老师,她也是从工厂退休。我知道在这个小城,退休老师待遇不错,她并不是日子难过,而是把勤劳当成了一生的信仰。她跟我说:老头退休闲不住,现在又到哪个公司当保安去了,3000块钱一个月。这可真是颠覆了我对知识分子的想象,没办法,我总是要这样按照世俗的界定来评价一个人,真是过于狭隘,想到人家凭双手创造生活,不懒不丧不装,其实很值得一部分人学习,正是这些勤劳又积极的普通人,方便着我们的每一个日常生活。穿行在各色小人物堆里,感慨也感动着,有人活着是为了理想,有人活着就是为了过上好生活,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那道拼搏的身影都很美。

回家途中,没经住桂花馥郁香气的诱惑,看看四下没有保安看守,随下手摘花三枝,准备插进家中的花瓶,养眼闻香怡情,都是不可多得的好物种。早有先人说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的行为应该不叫没素质不文明吧!哈哈!拉出大旗,给自己的不当行径找点理由,也算是一个有着深度自省的人。好吧,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显得牵强附会了。朝朝暮暮,日子平淡无奇,送自己一束花,看晨露在霞光中折射光芒,是琐碎之外的诗意,是生活美学。生而为人,既需要脚踏实地干好工作,也需要带着审美的眼光生活,毕竟,精神的愉悦不是时下各种花样翻新的新事物所带来的,那些抖音,火山小视频,快餐式娱乐,有时还真不及晨露中的一朵花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0)

相关推荐

  • 软温新剥鸡头肉(全文)

    薛理勇: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已出版<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闲话>.<食俗趣话>.<说鱼道虾>等.现为上海 ...

  • 蔬菜乡里 | 鸡头学名叫芡实(附音乐偏方)

    秋来 Early autumn 又到芡实成熟时. 九月 的秋 --鸡头米丰收了- 鸡头学名叫芡实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唠叨"银河戳角,鸡头菱角",意思是说:当天上银河朝着西南和东北两 ...

  • 【飨路第1季•3】唯有此物最苏州

    飨路 飨路小组来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 探寻软温新剥的鸡头米! 芡实长在浅水中,圆形的叶子 一片象一张小圆桌,叶的反面有刺 芡实的果实硕大,比成人拳头还大一点 有个尖尖嘴,形如鸡头,故得名 把大鸡 ...

  • 长在水中的贵族菜,酷似鸡头,全身是刺,人称“水中参”1斤120元

    鸡头米:长在树下的贵族菜 在南方地区,水里面也有不少美食.不过这些可不是鱼虾这类,而是蔬菜.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水八仙". 在水八仙中,有一种堪称是水八仙中的"贵族&qu ...

  • 荷与芡实

    荷与芡实 □骈国华 荷与芡实是水中的一对姊妹花. 荷,"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风情万种. 芡实,故乡人叫它鸡头."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风流 ...

  • 秋食鸡头正当时

    <苏州日报>2021年09月26日 A11版 胡建国 尽管芡实是鸡头米的大名,对苏州人来讲,鸡头米才是最熟悉的称呼.立秋过后,吃一碗鸡头米成为苏州人的重要食事. 关汉卿<望江亭> ...

  • 【无锡】初秋江南,实拍鸡头米采摘品尝全过程

    看了无锡博主雨田老师关于鸡头米采摘的摄影佳作,萌生了前往锡东宛山湖畔的芡实种植基地一探究竟的想法. 鸡头米,学名芡实,我安徽老家那边都叫它鸡头果.我小时候特喜欢吃,不过是生吃.野生的鸡头果,果壳上全是 ...

  • 生活处处皆有诗

    文:黄梓萌 聂传安 背诗多了,就有了这种感觉:生活不再仅是生活,生活也是诗. 唐诗宋词内容包罗万象,可能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虽说年代久远,时过境迁,但依然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为古今所共有 ...

  • 生活处处皆哲学

    让哲学说中国话,让国人说哲理话."温存与敬意",也许是读<走出唯一真理观>的最佳角度. 收到陈嘉映先生的新作<走出唯一真理观>(上海文艺出版社),我花了四天 ...

  • 【广东】包海健《​生活处处皆美景》指导教师:芦玉霞

    生活处处皆美景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 包海健 生活何处无美景? 正午校园 今天,我与几位同学相约成为食堂的志愿者. 穿上红色的志愿者背心的我们,在食堂略显耀眼.铃响后不久,看见从远处飞奔而来的同学们,似离 ...

  • 生活处处皆数学

    原创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评洪毅兄<趣谈数学> 作者:宕子 少年时代,我曾经做了五年数学家的梦.那时,我对数学的热爱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初中即自学了 ...

  • 生活处处皆风景,艺术家加布里埃尔的油画作品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我喜欢让一些随机的笔法出现在我的最终图像中.我喜欢把我的画推到显而易见的地方.我们如何在不使用叙事或绘画表达的情况下创造情绪?我们应用油漆的方式对作品有何看法?--加布 ...

  • 民间传统习俗:烧香为啥烧三根?三根香代表什么?生活处处皆学问

    名山古刹中香火缭绕,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一派盛世繁华之景.晚唐诗人杜牧曾作:"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巍然屹立在风雨中的古寺,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相信很多人 ...

  • 生活处处皆需“度”!

          人常说:美酒好喝,贪杯酗酒会伤身.美食好吃,贪嘴过量也害人.休闲娱乐好玩,痴迷无度会误人.锻炼身体有益健康,过量运动能至伤.如此等等,说明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道理:凡事皆有度,生活中处处也 ...

  • 有诗心,生活处处皆诗意

    如果你现在 无 趣 请看看<文学顾事> 有诗心,生活处处皆诗意 叶子 不经意间,立秋了, 虽非盛夏还伏虎, 更有蝉鸣唱不休. 怎奈这骄阳似火, 总是抵御不了高温酷暑的侵袭, 寄情于山水的跃 ...

  • 俗语说“三十晚上不熄灯”,什么原因,有何来由?生活处处皆学问

    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人们极其重视春节.从腊月初八之后,就开始逐渐准备春节需要的物品,渐渐进入过年的气氛. 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发现过年的"年味&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