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块银元抵得上现在多少人民币?
银元是好东西,因为它是钱,有了它才能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普通人辛辛苦苦打一个月的工也挣不了一个银元。
陈存仁写过一本书,叫《银元时代生活史》,他家原本也算得上是上海的富户,家里做的是绸缎生意。
陈家在上海开的一家绸缎铺里的一个薪水最高的掌柜,每个月的工资不到8块银元,掌柜放现在那就是总经理、店长一个级别。
一个新学徒每个月的工资是2角小洋,一个已经满师即将“转正”的学徒每个月则有1块银元。
学徒拿的是最低工资,并且得干各种脏活累活,杜月笙初到上海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的时候,不仅得给“师兄”们端茶倒水当跑腿苦力,还得给老板老板娘端屎端尿,工资也是低得可怜,用现在的话说是刚刚达到“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在2019年4月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了2480元人民币,租一个10平米的单间,算1500元人民币一个月,还剩将近1000元。
苦逼吧?但是没办法,生活还是得继续呀!
所以,如果哪天能够在街头捡到一个银元的话,估计能高兴地冲到菜市场买只鸡给自己的晚饭加个鸡腿。
为什么只加个鸡腿呢?钱这么难挣,好不容易买了只鸡当然得慢慢吃.
牛也是好东西,那个农业人口占了百分之八九十又没有达到机械化的年代,耕种除了依靠人力之外,便得依靠牛力。
即便到了21世纪初期,牛也仍然在农村担任着“输出”的角色,哪家要是养不起牛,那说明真的是穷到家了。
牛在古代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用现在的话说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什么用牛,不用马呢?
马金贵呀,一匹好的马得用好的草料伺候,伺候好了还能让它下地?当然得骑着它驰骋在沙场呀!
牛吃得粗糙,随便一把草便能够解决它的温饱,不仅耐力好,脾气也好,当然偶尔也会有几个坏脾气,会用牛角顶人。
所以,牛便成了农民的“座上宾”,虽说不用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它,可再怎么样也不会让它饿着。
只不过想养牛的话,首先得有钱买,那个时代一头牛得花几个银元呢?
如今一头成年水牛的价格约在10000元人民币左右,也可能更贵,毕竟还得看牛的体量和价格。
一个银元抵得上多少人民币呢?
我在此仍然以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作为切入点,他去买米,然后一石米花了三元六角钱。
是不是感觉很便宜?实际上一点也不便宜,若以十进制进行换算的话,三元六角也就是3.6块银元。
那么,一斤米所要花费的钱便是0.036块银元。
因为我没有在上海生活过,所以不知道如今上海米价如何,米价也得看米的好坏,如果是每斤1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一块银元便相当于278元人民币。
当时受市场以及政策的影响,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等经济学现象的发生,所以一块银元能抵得上的人民币也许会更多。
如果只是简单地以一块银元相当于300人民币的话,那么想要买一头牛便得花费33块银元左右。
这意味着一个每个月收入2角小洋、拿最低工资的学徒得工作165个月,也就是13.75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一头牛。
即便每个月拿1块银元的工资,也得不吃不喝33个月,将近3年的时间才买得起。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很可怕了?
没想到当年的人买牛和今天的我们买房一样,一样的力不从心和焦虑,买牛和买房的难度竟然是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