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兖州侯氏文史集成》出版
《兖州侯氏文史集成》 序
樊英民
古人有云:“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一个家族,其实也像一条河流或湖泊,今天的奔腾浩淼,万顷烟波,来源于千里外的涓涓细流;像一株大树,眼下的千枝万叶,参天挺立,离不开地面下发达的根系。宗谱,就是后人对这源流的追溯,对这根系的梳理。这种工作,对于家族的繁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兖州侯氏家族在编辑出版了自己的宗谱之后,最近又编辑了《兖州侯氏文史集成》。此书收集了兖州侯氏家族的重要文献材料,包括几次重修家谱的序言,侯氏名人的介绍,侯氏宗族中人撰写的文章,等等,内容相当丰富。此书和宗谱相辅相成,各有侧重,读后不仅增加了对侯氏家族历史文化的理解;也使人深深感到,当代侯氏之所以名人辈出,成就斐然,实为家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必然结果。书中所反映的,是兖州侯氏家族数代人的历史,其实也见证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发展和变化。例如关于兖州近代著名文人侯敬修先生生平的叙述,对抗日英烈侯尊召的介绍,侯尊经的《回忆六十多年前在南京的往事》,侯加平的《我的从军历程》,以及当代企业家侯晓旭的创业经历,还有对并非侯氏但与之有重要关系的曲阜翰博颜景堉、颜世墉的介绍,等等,几多可歌可泣,无数悲欢离合,无不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实际,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附历代侯氏族人所撰文字以及书法绘画等,不仅充分显示了兖州侯氏之翰墨风采其来有自,本身也是宝贵的文献材料。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生存于清末的侯文藻老先生。这位老秀才是儒学的忠实信徒,坚信《论语》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坚信只有“敬祖敦本”,这个家族才能昌盛发达。细读他留下的一些文章的手稿,可以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善良,正直,对家族的历史充满了尊重和敬畏,而且富有担当。他费尽心力地搜集有关侯氏家族的史料,细心考订,终于完成了家谱的三修。他在序中说:“藻在乡与文辉兄同系读书人,岂敢因族中之惰慢,而遂中止此事乎?”可见,是读书人这一身份,唤起了他自觉承担族中公益事业的责任心。最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结尾:“伏思侯氏历代入学人,每辈中才一二耳。即此可见读书者少。深望族中稍有余之家,竭力多方令子弟读书;即贫家有才无力子弟,望我族中富者发慈善心,设法供给,自可成全。庶不致续家谱无人也。藻身亲其难,故苦苦言之,望族中勿以为迂论。藻固有深望,即阖族亦有厚幸焉。”此外,他还写有《劝富户读书尊敬先生》一文,说“读书之好,愚人亦知,无须赘言。”不厌其烦地强调读书的重要,可谓是对族人大声疾呼,三致意焉。不难看到老先生的一番苦心。
老先生说读书是为了“庶不致续家谱无人”,当然只是就事论事。不言而喻的是,读书、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过份的。
现在兖州侯氏自明初迁兖以来己繁衍到第24代。拜时代所赐,“每辈中才一二人”读书的现象早已成为永远的历史,现在侯氏家族中大学生、研究生已多到指不胜屈。侯氏家族凭藉着文化知识而发展进步,壮大兴盛,己是经过无数生动事例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本书中就有很多事例,相信今后会有更多。
书中保留了150年前侯氏家族的一些文件,诸如关于族长族正的产生,对历代绝支者的祭祀,对祭田公项的管理,关于出继和归宗,等等。这些问题,现代当然大都已不存在,但在古代宗法社会却是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家族盛衰的大事。例如书中有一篇《劝合族屈死止讼文》,今天的人看到可能会莫名其妙,不懂得为什么不鼓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却提倡“屈死不告状”。而如果看了文中所列举的种种令人不寒而慄的现实,就会明白,在吏治极端腐败的封建社会末期,对于老百姓来说,打官司确实是解决纠纷的最坏选择。这使我想起了和侯文藻大致同时的兖州进士陈孝恪的一首长诗《戒讼歌》,觉得两者真是不谋而合。《戒讼歌》中说:“一纸入公门,自取百忧搅,悍吏到门前,攫拿利牙爪。胥徒衣食资,非尔更谁讨?旷废尔农田,骚动尔村堡……慎勿争资财,致资蠹吏饱!”双方争是非,结果是两败俱伤,只便宜了奸胥猾吏。这诗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认识。知州明知他手下的吏员是张牙舞爪地“攫拿”自已治下百姓的灾星,但他不去积极地惩治这些吏员,却一再劝导背负冤屈的百姓不要打官司!但问题是这样做并非出于官员的懒政和不作为,而是对当时社会复杂背景反复考量后的结果。举此例只是想说明,本书的不少内容,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进步。因此,其价值也就超越了家族的历史,具有了社会历史研究资料的学术性质。
本书的主要编者侯广先生和侯子君先生都是兖州侯氏中的佼佼者,事业有成,道德文章,素为笔者所钦服。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谨祝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兖州侯氏家族更加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是为序。
2017年5月
《兖州侯氏文史集成》序二
颜廷淦
中国的孝亲观点,远古时即已有之,儒家把它发展为“孝道”。这一伦理观念,从来被儒家称作“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按照现代学者对儒家“孝”的研究主要有八个方面,即:养亲、关亲、敬亲、顺亲、礼亲、谏亲、光亲、延亲。其中的光亲就是“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孝经》中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过去,人们凡做一件大事,或下一番努力,或撰一些著作,都考虑到要上对得起祖宗父母,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正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侯晓旭、侯广、侯子君继编辑出版兖州《侯氏家谱》之后,最近又编辑了《兖州侯氏文史集成》。此书收集了兖州侯氏家族的重要文献材料,其中数篇回忆褒扬父母和先祖的文章真乃“其不忘祖于永世是孝思之不匮也”。他们此举对于兖州侯氏及亲属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大事,是一件“扬名声,显父母”,光宗耀祖的大事,也是他们孝的体现,这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人的事,是上及祖宗、父母,下及子孙后代,对整个家族有很大影响的事情。
我的先祖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尊为“颜子”“复圣兖国公”著名历史学家杨向奎教授评价“颜子是儒家思想中的完人,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者”。他忠实地奉行了孔子的道义,充实和发展了孔子的主张。侯家和颜家具有双层关系,先为世交,后为姻亲。侯敬修先生(1856--1940)是我的外祖父,清末任至圣庙司乐官时与我祖父颜景堉先生(1865—1918)交情甚好。祖父比外祖父年长十岁,对于外祖父来说是亦师亦友。以至于后来他把三女儿侯明先(我的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颜世镛,使我们颜、侯两家由世交变为姻亲。延续和升华了我们两个家族百多年的友情。
《兖州侯氏文史集成》一书收集的我祖父颜景堉撰写的《侯家林纪念碑碑文》体现了我们两家的友情,概述了我外祖父一家光鲜的世系。由我母亲口述,哥哥颜廷潮执笔的《追记颜子奉祀官世墉先生》客观的叙述了我父亲克己修身,以德自律,胸怀博大的一生。《北伐英烈兖州人侯尊武简介》和《抗日英烈兖州人侯尊召传略》等文章介绍了我大舅、二舅和表哥侯亲圣为国捐躯的事迹。书中所反映的,是兖州侯氏家族数代人的历史,其实也见证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发展和变化。
书中的亮点是发掘整理了我的曾外祖父侯文藻被尘封了150多年的数篇文章,细读他的这些文章不难看出字里行间充满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传统思想。其中《劝富户读书尊敬先生》、《合族公设家学》等文章不厌其烦地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选择先生及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蕴含了儒家的尊师、劝学思想。从他的这些文章所表露出的思想,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是一个儒学的忠实信徒。
书中所附历代侯氏族人所撰文字手稿以及书法绘画等,显示了我的曾外祖父、外祖父和舅舅等的翰墨风采和他们“书香门第”证据,尤其是外祖父侯敬修在峄山上留下的显示其较高书法造诣水平的“南天门“三个大字,和《重修南天门碑记》、《重修峄山灵岩侯阁碑记》被一些书评家评价为“极工整,甚遒劲”。他们的毛笔字功底确实是我们现在很多书者所无法比拟的。
本书的出版人侯晓旭和主要编者侯广、侯子君都是兖州侯氏中的佼佼者,事业有成,热心研究家族历史文化,为我们和后世积攒了宝贵的家族文化资产,素为我们亲属所钦服。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谨祝他们更进一步发掘整理家族历史文化,流传后世。祝我们侯、颜两家更加兴旺发达,友情常存。是为序。
2017.7
注:作者颜廷淦是著名书法家;复圣颜子第七十八代嫡孙;曲阜孔子文化学院院长;世界颜氏宗亲会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