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没有任何战功,为何伟人特批大将军衔?他是我党的大油箱

1953年,我军参照苏联军事改革的方案和专家建议,总干部部门将最初设定的6等18级军衔做出细节调整,其中高级开国将官被明确定为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

大将作为开国将军之首,地位仅次于元帅,初定15人,最后几经变换和审查核准,最终确定为开国十大将军,无一不是对中国革命有突出贡献的,且能征善战的功勋赫赫之辈,但无论如何改变精简,粟裕第一大将、徐海东第二大将的位置始终不变。

1955授衔

其中开国第五大将谭政,从21岁参军入伍后,没有指挥过一场战斗,终生不上阵杀敌,也没有任何战功,却被毛主席力荐:他的名字必须出现在大将名单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谭政,1906年生于湖南湘乡,早年曾是家乡的一名小学老师,所以接触爱国革命思想的时间很早,阅读过大量进步书籍,在大革命时期曾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爱国主义运动,期间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爱国革命志士。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谭政心力交瘁,顿生投笔从戎之意,他认为想要救国,就必须先改变旧社会的愚民思想。

毛主席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后,谭政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我党我军先进的革命爱国理念,心中大受震动,就主动找到征兵同志,在申请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负责招兵的首长看他文质彬彬,一脸秀气模样,就问他:给你一把枪、十发子弹,能打中几个敌人?

谭政摇摇头:我没练过枪法,恐怕一个也打不中。

首长气笑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你怎么上阵打仗?

谭政义正言辞道:我文化水平很高,有的时候笔比刀枪更管用,笔杆子也能杀人,也能把革命干好!

谭政

在井冈山入党一个月后,谭政从政治宣传员调任总部机关,成为毛主席麾下的第一任秘书长,政治才能得到初步发掘,并以红军党代表的身份出席了1929年举行的古田会议,于次年被提拔当了军政治主任和教导大队的政委。

先后随军参加了二打长沙、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又北上攻打宜黄、乐安、南丰等地,并参与指挥了我军保卫苏区总部的第四和第五次反围剿战斗,负责军队思想的政治工作。

写出了多篇战时政工的战斗总结报告,并在红军长征时期写出了《最后的一道封锁线》,顺利在《红星》报刊登,与李聚奎上将和黄苏一致促成了部队缩编的决议,为即将进行的抗日战争做准备。

1936年,谭政写出《关于红军中心的政治工作意见》下发全军,对我红军从土地革命到抗战的顺利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不上战场,但谭政的劳苦功高,谁都不能忽视。

谭政

抗日战争开始后,谭政供职总政,出任副主任职务,针对武装斗争、军队和政工队伍的建设,多次发表长文通告全军,大大凝聚了我军战士的向心力。

1944年,谭政在主席和总理的指示下,总结经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当下战争形势变换,展望未来,详细分析我军目前遇到的困境和改进措施,提出并发表了关于军队政工问题的长文报告,成为继古田会议后,军队政治工作又一伟大的历史蓝本,具有相当深远的研究作用。

这份报告一直到建国后,仍被总政和总参多次刊印发表,论据充分,有理有节,获得全党全军高层领导的一致好评。

解放战争时期,谭政奉命第一批赶赴东北参加工作,出任东北第四野战军的政治主任和副政委工作,是我军开拓和发展东北大本营的功臣和先驱,地位、资历和威望仅次于总司令林帅和政委罗帅,所以在战时,东北局面向我总部机关的电报署名,一般都是林、罗、谭、刘。

谭政

建国后,谭政出任全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是我党我军从事政工工作年限最久、资历最深的人,他的工作比一些冲锋陷阵的猛将更加重要。

正如他给女儿介绍的那样:爸爸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打过仗,但一辆车想要跑快,不光需要轮子和发动机,还得有一个大油箱。

而谭政就是我党我军和中国革命砥砺前行的大油箱,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主席给谭政做出了最正确的评价:谭政,谈政也,专门特批授予他开国大将军衔,排名第五,仅次于陈赓大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