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风月,灯火瓜州2
有人说,了解镇江的历史不可不游西津渡,因为从小山楼开始,沿五十三坡一路向东,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历史遗迹一一可寻,它们如同镇江发展的族谱,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根脉。更重要的是,从这里的津渡文化中可以读到那种慈航义渡的古道热肠和悲悯的人道主义,它在人心头感怀萦绕,让人体悟西津渡跨越千年仍生生不息的奥秘。
一千年前,唐朝诗人张祜夜宿镇江西津古渡小山楼,登楼眺望长江,思绪游动,信而走笔,写下了《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七绝,(唐朝时的金陵不是南京,而是指京口,北宋时才改称镇江),他以轻灵细腻的笔调,谐和而低回的音韵,抒发羁愁旅意,展示了扬子江月色美景,清美之至,宁静之至。这并不是一首很有名的唐诗,虽收入唐诗三百首,但知之者不多。但就诗中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来说,较之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也毫不逊色,一座楼与华章同在,王勃之于滕王阁,范仲淹之于岳阳楼,崔颢之于黄鹤楼,辛弃疾之于北固楼,一篇美文,一座名楼,一代文人;江山多娇,人物多情,文章多彩。不知是楼因文胜、文因楼扬还是人因楼名。
而小山楼却没有扬名,甚至比不上寒山寺的枫桥。张祜也没有扬名,也比不上张继。这缘于小山楼只是一个供来往旅客宿住的小客栈,没有任何一座名楼的雄俊和张扬。张祜既不是在群贤毕至时的才思喷涌,也不是在贬官后的忧国忧民,更没有胸中装江山的万丈豪情,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过客,于普通的夜晚,立于普通小楼,凭窗而望,心中升起的也只是游子身处异乡常有的淡淡的愁思罢了。但却是这么一立、一望、一愁,倒也自成风景,让人会在夜居山间客舍时感受到当年小山楼之愁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