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古老的冬天
夸西莫多 (意大利) 钱鸿嘉 译
在半明不暗的火光中,
你那纤巧的双手我渴望一见,
它们散发橡木和玫瑰的味儿,
也有死亡的气息。古老的冬天。
鸟儿寻找谷粒,
转眼间披上雪花,
于是就有这样的话:
少许阳光,一个天使的光圈,
还有雾,还有树,
还有我们--清晨空气的产物。
不成问题的问题|永不过时的人间寓言
“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是靠人情关系,而不是靠本事、靠业务、靠科学;一个人只有处事圆滑以及强大的人际背景关系,才可以在社会上寻求一席之地,否则,一切都无能无力。”
老舍先生写于1943年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收录在《贫血集》中,彼时,抗日战争正酣,小说却书写了一个似乎游离于时局和时代之外的后方农场。很窄的篇幅,意味冗长,主要人物也只是三男一女,除了不动声色的嘲讽,更有暗流涌动的悲哀。
这种贯穿中外的可怕敷衍,被梅峰作为处女作改编为同名电影,之前梅峰比较牛掰的事情,是把天涯论坛上的一篇长帖“看我怎么收拾贱男和小三”抽筋剔骨,改成了电影《浮城谜事》的剧本框架。当然,《浮城谜事》的导演是娄烨。
影片中,除了主要三男一女的千丝万缕,又注入了新的人物之间的角力,包括小说固有迎来送往的农场主任丁务源,自称艺术家的浪荡子秦妙斋,想要破除陈规的新主任尤大兴和他的妻子明霞。另外,为了凸显电影明暗矛盾添加的新线索,农场股东许老板和他的三太太,另一个股东佟老板和他的女儿佟小姐。
“四十来岁,中等身量,脸上有点发胖,而肉都是亮的...已经教人一见就痛快,再加上一对光满神足,顾盼多姿的眼睛...而且令人信任他了...他的长袍,不管是绸的还是布的,不管是单的还是棉的,永远是半新半旧的,使人一看就感到舒服;永远是比他的身材稍微宽大一些,于是他垂着手也好,揣着手也好,掉背着手更好,老有一些从容不迫的气度。”
老舍白描般勾勒的农场主任丁务源,几乎是为范伟量身定做了。去岁年末,范伟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金马奖影帝,其实并不是爆冷,难道只有那些炒作知名度演技平平,靠着粉丝票房获奖的小鲜肉,才不是冷门?毕竟,范伟早已不是那个一出场就笑声一片的死胖子了,演技打磨精湛,此类角色实至名归。
“天下事都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他根本不去办。”这是农场主任丁务源的行事准则最精准的概括,莫大的讽刺于今仍是如此。谙熟人情世故的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总能在面对不同环境和局面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片子开始,农场主任丁务源给三太太备了鸡鸭,讨来了给小少爷做寿的差事,为太太分忧,到了结束,仍然给太太带了鸡鸭鱼肉,又讨了给老爷做寿的差事,依旧让太太频频点头,甚至还顺带着准备给小姐说门亲事。事情似乎还是那些事情,不显山不显水,风波已经轮回无数。
像丁务源、秦妙斋、尤大兴这三种人,几乎把周围比较代表的性格人物一网打尽,关键是往事不衰,当下的现实比比皆是,正是金三角的平衡所在,彼此制约制衡,关键唇齿相依,三段论的故事,一切如何开始,就如何结束。
秦妙斋是只吹牛逼没有本事,尤主任有本事却不懂人情世故,而丁主任则是最聪明的存在。看样人生就是舞台,最真实的表演便是悲剧,尤大兴的末路,重蹈覆辙也在所难免。
老舍先生的讽刺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调调,这无论如何电影能承担的只能部分。类似电影的张力,仍然无法把辛辣表达至深,小人物影射大环境,人情世故,除了战争自然灾害的触不可及,其他的城里城外,早就看穿道尽的,剔除高楼大厦,科学幻想,随便一个画地为牢的圈子,谁都在其中,不能幸免。
作为一部小成本、文人气息浓厚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回归了国产老片腔调,拿捏分寸真是个迷人的问题,中国样式的人情,给出面子、保全面子,乃至给足面子,皆被范伟撑起的气场,驾驭得游刃有余。
是谁制造出市侩,或许,浸润于此的国人,本就是囿于世情,处于世情,陷于世情,荒诞现实混为一体,是非黑白难分,一团和气的人情社会,而微醺地生活着。
【 油画:田流沙(中 国)】
前文回溯
- The End -
【花花君】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